怙恶不悛、怙恶不悛成语故事

更新:08-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怙恶不悛的“怙”不读gù,“悛”也不读jùn,该咋读?你读对了吗

来源:云书笔记

怙恶不悛的正确读音是【hù è bù quān

怙:依靠

悛:悔改

成语意思为坚持做恶,不肯悔改。

近义词:死不悔改、罪大恶极、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执迷不悟

反义词: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回头是岸、从善如流、改邪归正

造句:1.怙恶不悛的罪犯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我们在坚定维护法律的同时,也必须要正视这些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

3.他怙恶不悛,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怙恶不悛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弑卫桓公自立为君,为了安定国人,讨好四邻诸侯,联合宋、陈、蔡三国攻打郑国,郑庄公想和陈国等结盟,于是派使者去陈国,希望两国交好,陈桓公盲目自大,瞧不上郑国,拒绝结盟,最终导致被郑国公攻打并大败,这一反映了“怙恶不悛”的含义,坚持做恶不肯悔改。

总结:怙恶不悛的正确读音是【hù è bù quān】

成语故事之旅 | 怙恶不悛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典故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左传·隐公六年》

鲁隐公六年(即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出兵入侵陈国,大获全胜。往年,郑庄公曾派人到陈国,请求与陈国议和,可是陈桓公不答应。当时,五父劝谏陈桓公说:“亲近仁义,与邻国交好,这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

可是陈桓公却说:“宋国、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区区郑国能有什么作为?”于是他还是没有答应郑国的请求,结果后来遭遇惨败。

《左传》中对此评价道:“善是不能丢弃的,恶是不能滋长的,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会自取其祸。虽然想要补救,还来得及吗?《商书》说:‘恶的产生很容易,就像草原上着火,不能靠近,还能扑灭它吗?’周任曾说过:‘治理国家的人,看到恶行就要像农夫看到杂草一样,必须锄干净,断绝它的根,不能让它再生长,这样善行就可以发展了。’”

释义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好故事在这等你呢

发稿:阿柴

校对:阿柴

审稿:赵嫒佳

【怙恶不悛、怙恶不悛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怕三怕四的意思(怕三怕四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怜香惜玉是什么意思,不懂怜香惜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