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字的前世今生,“聪明睿智,守之以愚”的处世之道
一、“智”字的前世今生
二、“智”字的本义
三、“智”字的现代含义
三体石经
【形容词】(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同本义〖resourceful;wise〗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不可谓智。——《墨子·公输》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少年智则国智。——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中山王鼎
【名词】智慧,智谋〖intelligencewisdom;resourcefulness〗智,烛也。——《法言·脩身》智,性也。——《韩非子·显学》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计谋;策略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知识〖knowledge〗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智士。有智慧的人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春秋时晋国地名〖Zhitown〗,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智君子鉴
【动词】通“知”(zhī)。知道,认识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而不智也。——《墨子·号令》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智齿:最后面的臼齿,成年后才长出来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不只是情感和愿望,智慧在决定这些重要问题时必然有其作用智力: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谋:才智和计谋智谋高超逐于智谋。——《韩非子·五蠹》
古文
四、众多含有“智”字的成语
殚智竭力、足智多谋、聪明才智、大智大勇、急中生智、智子疑邻、吃一堑,长一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智若愚、经一事,长一智、智勇双全、聪明睿智、聪明智慧、竭忠尽智、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情急智生、高世之智、才薄智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藏瘝在、灰身泯智、机深智远、秦智虞愚、聪明智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藏瘝在、上智下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竭智尽力、秦智虞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情急智生、极智穷思、弃智遗身、舞文饰智、慌张慌智、使智使勇、予智予勇、智尽能索、智珠在握、研精毕智、灰身灭智、绝圣弃智、矜己任智、竭智尽忠、矜智负能、运智铺谋、、矜愚饰智、智穷才尽、尽智竭力、见智见仁、人贫智短、没魂少智、智出乎争、智尽力穷、才疏智浅、殚精竭智、一士之智、孙庞斗智、智勇兼备、智勇兼全、智贵免祸、欲令智昏、人穷智短、予智予雄、智名勇功、饰智矜愚、识明智审、失张失智、全智全能、三智五猜、见仁见智、智均力敌、智名勇功、予智予雄、失张失智、尽智竭力、袭人故智、人穷智短、大智如愚、矜己任智、私智小慧、智周万物、灰身灭智、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弃智遗身、挈瓶之智、舞文饰智、竭智尽忠、研精毕智、绝圣弃智、智珠在握、不测之智、智尽能索、至智不谋、做张做智、用智铺谋。
五、“聪明睿智,守之以愚”的哲学思想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这个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认为聪明多智慧的人,不要彰显自己的智慧,而要谦虚谨慎,甚至给人以“愚”的形象,就是所谓“大智若愚”了。相对的话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意思是林子里最好长得最高的树,最先被风刮倒,引申意思就是让人不要太彰显自己的能力,以免招来祸患。
树东原创于2021-08-15
公务员考试必须掌握的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也是公考必须掌握的!想要更多完整电子版,评论区留言。
1.唐伯虎未曾点秋香
唐伯虎是才子不假但却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
清代学者俞樾曾在《茶香室丛钞》中为唐伯虎辟谣,断定“三笑姻缘”是好曾事者借着唐伯虎的盛名,把别人的事点在他的名下。有人还专门秋香确有其人,是当时南京一个颇具名气香的青楼至少比唐寅大十几岁,根本不可能与他有风流情事。
2.“差强人意”赞吴汉
在对结果不太满意时,很多人都会说“差强人意”恰恰是误解了这个成语。“差强人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赞动士气,有人赞叹说“吴公很能报奋人心,威严庄重得可以匹敌一个国家了”(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故国矣)后来人们用“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虢(guo)国夫人素面朝天,貌如花
“素面朝天”本来指不施粉黛直接朝见天子,“天”并非天空。
杨贵妃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杨家因此鸡犬升天。在杨家姐妹中虢国夫人最为貌美自信。她自恃长得出众常常不施脂粉,便直接去朝见天子,是为“素面朝天”。这里的“天”是专指皇上。按照这个典故,只有容貌漂亮才有资格“素面朝天”
4.青眼白眼阮籍抛
人们常用“青眼有加”或“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厌恶。
“青眼”与“白眼”的典故与“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有关。《晋书》记载,阮
籍母亲逝世后,有多人来吊唁。按理,人家在灵堂哭拜,阮籍应陪哭。可来客
中有个名叫嵇喜的,阮籍却圆瞪着一双白眼看着他。嵇喜见此状况,不高兴地
走了;等到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马上迎了上去,“青眼有加”。
5.张俭望门投止,公道在人心
“望门找止”形容在急迫情况下,见有人家就去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现在一般用它作暂求安身之意,里边也含有急中生智的意思。
该词出自《后汉书》说的是东汉时,宦官侯览专权,他家人便依仗权势残害百姓。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侯览。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仇。侯览指使人向朝廷告密,说张俭图谋不轨并下令逮捕张俭。张俭匆匆逸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6.祢衡文不加点,才思如涌泉
成语“文不加点”里“点”是改动修改的意思,该词指写文章一气可成无
文如须修改。
祢衡是东汉末年少见的才子,孔融深为其文采折服。在江夏,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他就叫祢衡写赋以娱嘉宾。祢衡揽笔而作,写下《鹦鹉赋》。萧统曾评价祢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从此就留下“文不加点”这一典故。
7.孔明草船借箭,至今讹传
“草船借箭”之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罗贯中把“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孙权移到诸葛亮身上,目的是突出诸葛亮的智谋。
据记载,“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是建安年,孙权与曹操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没分胜负。一天,为观察曹军动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
权起初料不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弄得船要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设法让船身得到平衡。
8.被讥“大未必佳”,孔融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指孩子小时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小时了了”出自《后汉书),讲的是孔融十岁的时,随父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孔融去拜见,李元礼问孔融:“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我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祖先李聃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关系。”太中大夫陈韪得知孔融说的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他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
9.自嘲“蒲柳之姿”,顾悦未老先衰
说到“蒲柳之姿”是指未老先衰,影视作品中妙龄女孩说“贱妾蒲柳之姿愿以身相许”是不对的。
东晋时,顾悦为人重义守信。扬州刺史殷浩请他做官。顾悦起早贪黑,长期劳累才30多岁就显得很老满头白发。有一次,顾悦因故谒见简文帝。简文帝问“我们年纪相仿,你头发为什么比我先白?”顾悦说,水边柳树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而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10.萧郎原来是情郎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唐代诗人崔郊的传世之作。
“萧郎”一词缘何被当作“情郎”来用?一说练于汉代刘向《列仙传》讲述的
情故事,弄玉本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有学仙的人名叫萧史,善于吹萧。弄玉
非常爱他,秦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他,萧史日日教弄五吹萧学凤凰的叫声。一天
萧声引来一龙一风,萧史乘龙、弄玉乘风双双成仙而去。后遂用“萧史”借指
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急中生智的意思-急中生智的意思和造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