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之交
□ 韩鹏飞
妈妈五月初四过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回家给妈妈过生日。这次回家,偶然碰到了儿时玩伴,30多年不见,紧握的双手,难舍难分,因为有急事要办,只能怅怅分别。
第二天上午突发奇想,能否将已嫁的儿时伙伴聚在一起呢?想法告诉了妹妹,妹妹迅速的从左邻右舍找来电话号码。一一妹妹几个打电话过去,得到了几乎是统一的回复:没问题,准时到。她们当中有三个是嫁到我们本村儿,一个嫁得离家三四十里,一个十来里。名字分别是:红艳、王素荣、兰英、艳茹、秋兰。虽然她们嫁得并不远,但各自持家,平时也就是打个照面儿,很难相聚在一起。都联系停当,兴奋而激动的我等着时间的到来。
她们都是我前后左右邻居,从小常常吃一个妈妈做的饭,一个被窝睡觉,晚上一起拿着小板凳去村里、邻村看电影,有时经常看着看着,靠在另一个伙伴儿身上睡着了。我的记忆里她们早早的就学会了打毛衣挣手工钱。因为她们上面有哥哥,姐姐,还有父亲。所以没怎么去过地里。我父亲过世早,我不上学了就一边下地干活,一边跟她们学打毛衣挣手工钱。常常是坐在我家的炕头上,伸着大腿。一人守着一堆毛线。因为毛衣是花儿的,花儿的手工费多,有时会有十几种颜色的线,错落地挂在织针上。他们的手很快,基本上是一边聊天,一边是毛衣针相撞的啪啪啪响。一个人领上十来件的毛衣,到时间把织好的成品交了去再接着领。这种活计一年四季都有,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很适合女孩子,所以她们一年也不少挣钱。我没有他们织的多,因为还要下地干活。干活回来,想吃谁妈做的饭就告诉谁妈,尤其是到了麦秋、大秋的时候。我最爱吃我一条街的一位老奶奶烙的发面饼,有一次还下着雨,我跟老奶奶说想吃发面饼了,老奶奶中午就弄好了五六张大铁锅烙的四五十公分的大饼送了过来。老奶奶家有七个孩子,我和她家老四年纪相仿。她辈分比我爸大,人很好,很年轻,所以我们叫她漂亮奶奶,现在都不敢想象,她自己那么多孩子,怎么做到还给我烙饼?且不止一次,不止我一个人,我们想吃饺子了,也去她家吃,她包的蒜黄猪肉、韭菜猪肉饺子都非常好吃。
艳茹是我儿时玩伴的南邻居,比我小几岁,但不影响我们在一起玩,她家哥哥多,家里很娇惯,中等个,脸圆圆的,很会说,很乖巧,我们都很喜欢她。她的爸爸脾气很不好,但孩子们怎么折腾都不管,我们时间长了不去就会念叨。
秋兰也是我的南邻居,在艳如家的东面,是家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又高又瘦,娇惯得像个大小姐,眉清目秀,十指纤纤,打毛衣最快。现在却是泼辣能干,干脆利索。我跟她妈妈叫姥姥,叫她老姨。姥姥比我们几家的妈妈年纪多大,所以我们都认为是旧社会的人,故而老姨说话的词语有时和我们的也不一样,比如“跑马戏”的老姨总是说“跑马卸”的,每每听到这样说,我们就会哈哈大笑。
红艳是我们家东邻居,大眼睛中等个儿,机灵、活泼、开朗很能干。我跟她妈妈叫奶奶,但很少称她为姑姑,从小都是叫名字。王素荣、红艳是亲姐俩,王素荣比我小一岁,红艳比我小好几岁。我们两家隔着一道墙,小时候墙是土的,雨下得时间长了,墙就会出现豁口。所以我们三个经常挤到一张床上睡觉。
我家后面的邻居叫兰英,她上面有一个姐姐,长我一岁,所以我跟她叫二姐,身材高挑,为人善良,慢言细语,眼光独特,我不上学后就一直和她们打毛衣,她的口头禅是:“如果我是男人,一定要娶你”,所以我妹妹无论在家还是在街上碰到,总是叫她二姐夫,直到她出嫁了。
我从小就拙嘴笨舌,也不会学个话,一点也不如她们几个嘴巧。妈妈对别人说我总是“我们家那个傻子”,直到现在我依然如是。但我很喜欢和她们玩耍,听她们说话。
等着相聚的这段时间,儿时的情景断断续续连成画片。一晃30年过去了,那些纯真,善良,柔弱的小姑娘都嫁人了,她们过得好吗?我很难想象她们的容貌是随着岁月的侵蚀而变得苍老憔悴,还是一如往昔的天真快乐?相聚在一起时,她们聊的是生活的艰辛还是人生的抱怨?她们的面容一眼看上去是欢欣还是忧愁?她们的话语、言谈中表露出来的是幸福还是痛苦呢?在这忐忑的胡乱猜测中,相聚的时间到了。
当她们一起拥进包间,一起向我说话的时候,我的耳膜瞬间几乎炸裂一样嗡嗡作响。久别重逢的激动让她们没有了姑娘时的矜持,大声地、开心地、爽朗地相互问候着各自的近况,时不时爆发出震耳的笑声。她们脸上洋溢的满是幸福,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只是身材比姑娘时丰满圆润了很多。她们都没有我的孩子多,最多两个,大部分儿娶女嫁了。她们嫁的都是本村、邻村,虽住在村子里,但城里都有房子,除包工头红艳外,有两个从未打过工,有两个竟是为了排解一下更年期时烦躁的心情而找份事做,可见她们的男人有多能干。看着她们眼角溢出的满满的舒心和畅快,毋庸置疑都是被自家男人宠出来的模样。她们各自褒贬谈论着自己家的那个傻家伙(自己的男人),说完哈哈大笑。她们说着笑着,笑着说着,时不时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我被她们感染着,跟着她们一起开心地傻笑。
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满脑子还是她们幸福的模样和爽朗的笑声。
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的4条潜规则
文 | 洞见Neo
来源:洞见( DJ00123987)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这个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类总是期待友谊天长地久,但是为何近在咫尺的朋友,却渐行渐远?
也许每一段友情的结束,都因为彼此相处的时候,忽略了其中的几条潜规则吧?
不攀附
明代文学宗师李贽曾写过一篇名为《张千载》的文章,其中详细记述了文天祥和张千载的友谊:
张千载是文天祥的总角之交,又有同窗之谊,感情甚笃。
可惜两人境遇不同,文天祥高中状元,名传天下的时候,张千载还是一名举人,在家耕读。
以两人的关系,张千载完全可以通过文天祥,走上一条人生捷径。
但是,他却在一众逢迎拍马的人群中默默选择了退出,甚至文天祥准备举荐他做官,他也避而不见。
有人说张千载顽固不化、不识抬举,认为文天祥和张千载即将“友尽”。
没想到他们的关系却愈加深厚起来,而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文天祥则是敬而远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文天祥被元人囚禁,从前围在他身边的那群“朋友”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张千载变卖家财,在狱中整整照顾了他三年,最后还为文天祥夫妇收敛了尸骨。
李贽称其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这样的朋友,后人给予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当时的张千载来说,他只是紧守着朋友间的本分,用三个字概括就是:不攀附。
它是一段友谊的试金石,也属于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张千载和文天祥的友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些在你人生得意之时前呼后拥的,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所谓的朋友可能只是他们为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唯有在你高朋满座之时选择“不攀附”的那个人,才会不计较利益得失,成为你一生的朋友。
不怜悯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难忍的是怜悯之情,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
同事海子和我说过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他曾有一个朋友,大学同学,因为来自同一座城市,原本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可是到底还是分道扬镳。
究其原因,却是非常耐人寻味。
原来,海子家境一般,大学期间父母生意失败,欠下不少外债。
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省吃俭用,同时还在外兼职、勤工俭学。
知道海子的事情之后,他的那位朋友心生怜悯之情,去食堂不仅抢着帮他付钱,还在他不知情的前提下,帮他领了“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当着同学的面催着他填写。
海子说,那时众目睽睽,其中不乏“怜悯”和“同情”,他恨不得“找一个地缝直接钻进去”。
怜悯,也许真得源自你内心善意的表达。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朋友的意愿,就会给他造成无形的重压。
于是,本来处于同一天平上的两个人,便会失去平衡: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重重坠下。
海子是一个很要强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手有脚,又没有到吃不起饭上不学的地步。”
他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度过难关,却因为朋友的“怜悯之心”,将自己灰头土脸的模样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之后他的朋友更是“爱心泛滥”,人前人后都经常表达出对他遭遇的同情。
这种一厢情愿的“怜悯”,使海子的自尊心不断地遭受打击。
而他们的友谊最后走向终结,也就无可厚非了。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描绘过一段真挚的友谊,下半身瘫痪的主人公菲利普在谈到他的朋友瑞德斯时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
其实,友情没有那么复杂,它不需要什么同情和怜悯,它只需要两颗平等的心的相互交换。
不迁就
《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则名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和华歆本是好友,一次同坐一席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豪车”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当即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坐,说:“子非吾友也。”
也许有人认为管宁的做法有些过激,却不知道华歆早有“拾金而昧”的先例,要不是管宁当时阻止,早已酿成大错。
中国人喜欢说“朋友如手足”,还有一句意气风发的豪言“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是,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留自己的底线,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房祖名和柯震东,一个一出道就有父亲成龙的扶持星光璀璨;一个一炮而红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偶像。
他们之间的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为娱乐圈津津乐道。
但是,最终的结局却令人不胜唏嘘,两人因涉毒锒铛入狱。
“第一次在他(房祖名)家拿出来的时候,是有点意外,但是因为他的缘故,我觉得没有关系,很愚蠢地认为只去吸一口就离开。”
这是柯震东进行讯问时候的原话,无非就是出于对朋友的迁就,但是就是这不经意地“第一次”,却将他一步步拉进了难以挽回的境地。
而最大的讽刺是,在此之前,他还和一众明星一起拍摄过禁毒宣传片。
其实,作为朋友更应该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因为维护所谓的“友情”,而迁就朋友的错误,甚至是同流合污。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果一段友情需要靠你不断迁就去维系,那么何不学习管宁“割席断义”。
不越界
陈道明在接受《时尚先生》杂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人真是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
一、这个跟我没关系,对我来讲是没有用的;
二、掌握对方太多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悬空”的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
这种距离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到头来只落得个“不在乎”。
这是陈道明的交友原则。在他看来,友情是“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亲密无间的朋友,固然令人羡慕;但是千万别拿自己不当外人,对朋友的生活肆意地介入。
知乎上有人提问:“什么是朋友间的越界行为?”
有网友总结了八大“最不能容忍”: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朋友的东西就是你的。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朋友为你埋单。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侵犯朋友的私人空间。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和你的朋友天天黏在一起。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不注重礼节。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随便借钱。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她(他)来决定你的事。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靠朋友过一辈子。
其实,这些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日积月累起来,便会让彼此的友谊遭受重创。
在现代,人际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它就是“界限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间的相处常常会模糊彼此的界限,末了还自以为是地一句:“没拿你当外人。”
对,你是没拿自己当外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即便是对待自己,别人也是有要求的呢?
思想家蒙田曾这样描写过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段生死至交: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爱他,我觉得我只能如此回答,因为他是他,因为我是我。”
这无疑将朋友间的界限感,说了个通透彻底:
最好的友情,就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不攀附是人品,
不怜悯是修养,
不迁就是底线,
不越界是操守。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谨记朋友间的这4条潜规则,愿所有人都能够遇上与你相伴一生的真朋友。
作者:洞见 . NEO。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大号。
责任编辑x小喵 值班编辑x末日
古人的40种交情,你知道多少?
中文之美,美在无与伦比的精准。
比如英文以“friend”指代一切朋友,
而我们却可以精确到:
点头之交、患难之交、忘年之交、
金石之交、八拜之交、莫逆之交、
总角之交、君子之交、生死之交
……
中国人的每一种交情都不一样,
今天就为你盘点一下。
点头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
一面之交
仅仅相识,了解不深的朋友。
汉代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邂逅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
萍水之交
泛泛之交素不相识,偶然相遇,聚散无定的朋友。
泛泛之交
指关系一般,交情不深的朋友。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平昔之交
往日结交的朋友。典出唐代杜荀鹤《访蔡融因题》:“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图|昔物所 ©
总角之交
童年时结交的朋友。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小髻,用以代指童年时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周公理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为其出典。
竹马之交
幼时结交的朋友。也作“竹马之好”,指幼时结交的朋友。竹马,指小孩把竹竿骑在胯下作马,用以代指幼年。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纪群之交
有累世交情的朋友。
再世之交
与人父子两代都结为朋友。
《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乌集之交
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朋友。
市道之交
以做买卖的手段交朋友。
酒肉之交
指不务正业、只知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出自唐代施肩吾《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车笠之交
不以贵贱而论的朋友,即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
晋代周处《风土记》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言交不以贵贱而渝也。”
忤臼之交
不分贵贱而交的朋友。《后汉书·吴祐传》:“时公沙穆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与共定交于杆臼之间。”后世便以“杵臼之交”指称交友不分贵贱。
贫贱之交
在贫穷低贱时结交的朋友。
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翻译过来就是光武帝对宋弘说:“俗话说,人尊贵的时候容易交朋友,人富裕的时候容易娶妻子,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道:“臣听说人贫贱的时候结交的朋友不能够忘,共同患过难得妻子不能离弃。”贫贱之交就是出自这里,这种交情可谓是患难见真情了,也是大部分人向往的交情。
布衣之交
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
这个词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君子之交
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芝兰之交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友谊。
忘年之交
不计年岁长幼而重在德行才能的朋友。祢衡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当时孔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却与祢衡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故此人们称他们为忘年之交,意思是没有年龄差距的友情。
管鲍之交
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朋友。
齐国一对好友管仲与鲍叔牙。鲍叔牙知道管仲家穷,又要养母亲,于是与他一同做生意,但是管仲出的少拿得多,有人对此不满,鲍叔牙说那是因为管仲还要赡养母亲。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后面,鲍叔牙说那是因为他要留着命回去照顾母亲。
齐国公子小白希望鲍叔牙做宰相,但鲍叔牙推荐能力更好的管仲,小白一开始认为管仲要杀自己,不肯,鲍叔牙一直劝说,终于答应了,管仲也不负众望,成为一代名相。也难怪管仲一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鸡黍之交
信守信用的朋友。
范式与张劭,两人最初同时在太学学习,范式回乡之前告诉张劭,两年之后他会回来,经过张劭的家,去拜见他的父母和孩子。两年之后,张劭告诉母亲,母亲虽然表示怀疑,两年了,谁还能记得,但是张劭肯定范式会记得,果然,守信的范式没有失约。
再后来,张劭病重过世,范式在梦中见到张劭,告诉他自己的死期和埋葬地,范式醒来后悲叹落泪,直接穿着丧服跑去张劭下葬的地方。
那一天,张劭的灵柩似乎有感应一样,迟迟放不下去,直到张劭的母亲看见范式跑来,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绳子,这才终于进去了。范式住在坟墓旁边,为张劭种植了坟树之后才离开。
图|清可 ©
一人之交
友谊深厚,亲密如一人的朋友。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八拜之交,指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自《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金石之交
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的朋友。出自《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金兰之交
友情如兄弟般的朋友。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注意,这里的臭不念“chou”,而念作“xiu”(第四声)是香味的意思。
竹林之交
指魏晋竹林七贤游集於竹林之下,喻亲密的友谊。
尔汝之交
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朋友。
倾盖之交
指一见如故的朋友。
知音之交
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出名的典故是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一个普通的樵夫钟子期却能够听懂精通音律的俞伯牙的琴音,只可惜子期早亡,伯牙悲痛之下在子期坟前弹完此生最后一只曲子,摔琴断弦,再也没有弹琴。
肺腑之交
无话不说,推心置腹的朋友。唐代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有“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之句。
忘形之交
彼此以心相许,不拘形迹的朋友。《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胶漆之交
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的朋友。胶漆首先想到“如胶似漆”,而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感情却比胶漆还要深厚。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的两个君子,相交甚好。他们不光是自己品行极为高尚,两人之间也是互相为对方着想。比如,太守举陈重为孝廉,陈重想让给雷义,请求十几次都没被批准,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同到郡府就职。后来两人因故被免官回乡,雷义被举为秀才,想要让给陈重,同样又不被批准,这位老兄直接装疯,跑到街上为陈重呼吁,就是不肯就职。
苔岑之交
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莫逆之交
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出自《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刎颈之交
刎颈两个字一看,大致意思就明白了,抹脖子。这个词就是说,能够同生共死的朋友。
故事来源于廉颇蔺相如。廉颇不服气蔺相如只凭借一张嘴就能得到上卿的官职,自己辛苦杀敌还比不过他,想要找机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以后,每天都躲着他,不希望因为这一点私人恩怨影响江山社稷。廉颇听说蔺相如这番话,自己倒是先羞愧了,于是负荆请罪,两人成了共患难的刎颈之交。
断臂之交
生死相交的朋友。
生死之交
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三国演义》里三兄弟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协力同心,共扶汉室。关羽死后,刘备和张飞也因为关羽报仇而死。
患难之交
同在一起共过忧患艰难的朋友。
舍命之交
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春秋时期,左伯桃与羊角哀一起去拜见楚王,路遇风雨,粮食仅够一人赶路,两人都想成全对方。这一天,左伯桃让羊角哀去找树枝,自己把衣服全部脱掉,粮食放好,等羊角哀回来,左伯桃已经冻得奄奄一息。
羊角哀悲痛不已,也要求死,左伯桃说,你如果死了,谁来葬我,弟之才能远胜于我,如果到楚国必然被重用,到时回来厚葬我。羊角哀后来到了楚国,果然被重用,厚葬左伯桃,楚王追封了左伯桃。
从古至今,友情一直是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
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
看完古人的各种交情,
你都拥有哪些交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总角之交是指 总角之交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