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大手印,恒河大手印原文

更新:08-2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道果传承祖师:毗瓦巴

毗瓦巴全名大瑜伽自在毗瓦巴,本名达摩波罗,意为“护法”,是藏传佛教萨迦派道果传承教授的祖师。他融合《红阎摩德迦续》、《胜乐根本续》和《喜金刚续》的思想和修持方法,开创道果法,后经那波巴、卓弥大译师等,传至萨迦初祖贡嘎宁波。道果法成为萨迦派独有的教法,是藏传佛教中一支重要传承。

毗瓦巴大约生活于公元9世纪前半叶,是印度东部沙果国的王子,他自小就有殊胜的特质,长大后更是厌离权政,便在索玛普利大寺从住持都瓦德巴与轨范师佛称受戒出家,研究佛教教理与密法。后来,毗瓦巴又到度的那烂陀寺,师从住持显密传承大师达摩弥勒(法慈);也有一说,是师从胜天菩萨,攻读五明,学习佛教诸派的基本思想和印度其他哲学派别的理论。在那烂陀寺,毗瓦巴刻苦研修,成为精通瑜伽行派哲学,佛理深广的大师。

法慈死后,毗瓦巴成为那烂陀寺的住持,日间辩论讲经,著述典论,夜间则秘密禅修上乐金刚(一说金刚瑜伽母等,此处各家说法不一)密法。但是经过12年的专一禅修,他不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就,还出现了日月坠地、山崩海枯、河水倒流等不祥的梦兆。毗瓦巴颇为失望,认为自己与密法无缘,绝望之中,他将念珠丢到了厕所中。到晚上修法时,他才想起自己没有了念珠。

这时,金刚亥母手拿念珠示现在他面前,说:“佛子,不要绝望,我将加持你。你要努力摒除一切的妄念和分别,住于自心本性中即是金刚亥母的真实本质。”隔晚,金刚亥母再度向他示现于智慧光15尊空行母的坛城中,赐予毗瓦巴四种灌顶,令他即刻顿悟而证入初地以上菩萨之见道位。毗瓦巴获证本初智慧,6日后证得第六地菩萨果位。毗瓦巴信心倍增,精进修炼20年,获得了“道果”(大手印)的十三地究竟成就。

毗瓦巴仍住在那烂陀寺之中,他不但派仆人去买酒肉给他吃,更杀了寺里的许多鸽子来食用。等到鸽子在寺里销声匿迹之时,僧众们才开始相互询问缘由。但众僧谁也不承认鸽子是自己所吃,他们便一同到僧寮查看,恰好看到毗瓦巴正喝酒吃肉。毗瓦巴因此被驱逐出寺,他脱下僧服,很恭敬地将钵和袈裟一起放在佛像之前,顶礼之后方才离开这座待了25年的寺庙。

毗瓦巴来到寺外的大湖边,摘了一朵莲花作给佛的供养,口念佛号,踏着一片片莲花花瓣,自水面上走了过去,而莲花均未下沉。索玛普利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形,便有了忏悔之心,他们向毗瓦巴顶礼,并问及他杀死鸽子的缘由。毗瓦巴答说:“我并没有杀鸽子,那是幻象,一如世间诸法。”只见他一个弹指,那些鸽子便全部活了过来,翕张着翅膀飞了上天。

毗瓦巴舍弃了比丘的戒衣,开始了瑜伽士的生涯。期间他多次显示神变,降服外道。很多人只是听闻毗瓦巴尊者的圣名,就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利益。在南下毗曷舍途中路经恒河时,毗瓦巴向恒河女神求食,却被恒河女神拒绝。一气之下,毗瓦巴施法令河水瞬息断流,竟自穿越到了彼岸。在一旁看到此情景的昙毗醯鲁迦深受感动,随即叩拜做了毗瓦巴的随从弟子。

毗瓦巴师徒二人来到迦那波底城,在一个酒店整日饮酒,酒过千觞,卖酒妇便要他来付账。毗瓦巴告诉她,说等到地上的影子到达某一点的时候,他便会主动结账。接着,他将太阳定在天空中,两天一夜也不曾移动。当地的国王极为恐慌,不知施展大神通力,竟能令太阳静止。太阳女神便在梦中告诉了国王实情,国王便来与那卖酒妇计算酒钱,竟达千万数,国王只好集资还了酒债。毗瓦巴这才离开,太阳终于开始正常运转。

之后,毗瓦巴来到南印度的毗弥曷舍城,建造了苏摩那塔尔佛寺,摄授徒众,其中便有后来的那波巴大师。毗瓦巴还前往邬仗那国请出《红大威德金刚绩》,造《道果金刚句》、《无分别红大威德金刚》等金刚乘及空性的论述。其后,他降伏了许多外道,度生无数。

在南印度的印札,有一尊大自在天的神像,高有81尺,这尊大神受到当地人的敬奉。当毗瓦巴经过的时候,他也被要求向神像顶礼。毗瓦巴便对当地人说:“我是这神像的哥哥,哥哥怎可向弟弟顶礼,这不合乎礼节呀。”但是印札的国王却下令,如果毗瓦巴不顶礼神像,就要将他处死。但就在毗瓦巴合掌准备顶礼之时,那大自在天神像竟从中间裂成两半,空中响起一个声音:“我发誓服从您。”接着那大自在天神发下誓约,分裂的神像才合而为一,恢复如初。于是,当地人幡然醒悟,纷纷将献给大自在天的饮食供养拿来供养毗瓦巴。

毗瓦巴还在印度东方的第米过查降伏了一群罗刹。当时,他正在一间佛寺中歇息。一个婆罗门之子闯了进来。这人明显是被施了符咒。毗瓦巴问明缘由,原来第米过查这个地方的人们,都已变成了罗刹。他们守在马路上,对来往的行旅者施放罗刹符咒,并将其吃掉。婆罗门之子被罗刹施了符咒之后,受人指点才来到这座佛寺。毗瓦巴大师听了他的讲述,便给他加持,并对他施了符咒。

这时,众罗刹正聚集在一起准备享用献供之物,用作祭祀的各种肉早已准备停当,独独缺了人肉。其中有一罗刹说他找到两个人,并带众罗刹来到佛寺,要将毗瓦巴和那婆罗门之子带走。但是,婆罗门之子已受了毗瓦巴的加持,罗刹们哪里动得了他?罗刹们便把目标指向坐在树枝上的毗瓦巴,他们将树枝切断,连树和人一起带了回去。罗刹们商量着要将毗瓦巴煮来吃,却被毗瓦巴喝光了他们的藏酒。罗刹们怒极,一同发出了恐怖遥远的笑声,企图将毗瓦巴杀死,毗瓦巴还以颜色,发出12声忿怒笑声,将所有的罗刹全部震晕。

最后,众罗刹只好发下重誓,绝不伤害那些已皈依三宝以及有信心的人。而对于那些未曾皈依,也未发菩提心的人,在不伤害对方性命的原则下,能够喝一口血。毗瓦巴对众罗刹说:“若是你们违背誓愿,忿怒的铁轮会切断你们的脖子,北方的夜叉会吸你们的血。”罗刹们因此变成拥护佛法的护法。

过了几年,当毗瓦巴再次经过第米过查的时候,梵天王以及乌玛女神变出一座有着55万居民的美丽都市作为他的供养之所,三十三天的天子们,也以取自欲界三十六天及诸天宫之珍品对他作广大的供养。最终,毗瓦巴上师即身飞入空行净土。

据说,毗瓦巴曾周游大食国、于阗及中国等地随缘度化有情,世寿700岁,后即身飞往空行刹土。

愿您在三宝的加持下智慧如海、诸行圆满、兴旺发达、富贵解脱。

本文选自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最美唐卡》系列中的《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八十四大成就者是大乘经论开始弘扬时,在印度各地出现的84位获得证悟的成就者。这八十四位成就者有着不同的出身,每个人都有离奇玄幻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代表这一段隐秘的历史,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佛理,因此从一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直流传至今。

千古奇书,改命利器,《了凡四训》精讲(十九)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这段话意味深长。“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句话深得禅宗要旨。最上乘的“治心”,就是心地的洗刷功夫,就是念头管理。

最顶尖的念头管理,是“当下清净”,就是当下一念的清净。之前我引用过弥勒菩萨的话:“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么多的念头在一弹指之间划过,每一个念头对应一个独立的立体现象存在。宇宙是以每秒钟 1200 兆的频率震动的立体幻灯片,而这个震动是由我们的念头决定的。量子物理学家说:“没有意识的地方不存在宇宙。”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深入了解大乘佛法中的“心-境作用”,就明白了。《大方广佛华严经》说:“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意思。及其微小的粒子,并不实在,只是震动的模式,而且这种震动由我们的心念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唯心与唯物是一回事。

量子物理里面的“心物合一”(Mind-Matter Unification)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产生的。咱们的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修行,都是围绕这个原理,都是念头管理。“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是禅宗的修行方法。

禅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天天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真正的禅宗,般若法门,就是最高级的念头管理:念头来了,发现它。念头的体性本来是空的,所以一旦被发现,就消失了,不存在了。然后再看着这一念未生之时的光景,念头再来,再发现,它再消失。

这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反复讲的方法:“一念觉,般若生”。历代禅宗祖师们的金刚棒喝,就是把我们的情执打落,猛然觉悟。所以,禅宗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的。之所以,教人们打坐,是集中做一下念头管理的练习。

马云夫妇刚刚皈依的大宝法王,曾经说,密宗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安住,每时每刻安住在当下,但是由于它太简单了,人们反而不会。法王慈悲,其实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最高法门——恒河大手印,而修。它难,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人们要么为了“安住而安住”,把“无为”变成了“有为”;要么安住了一会儿就忘记了安住。

这个方法与禅宗、与净土宗的实相念佛是一回事。但是这个方法又特别难,因为它要求练习的人至少有几个条件: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非常难契入。就算是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也不一定可以,因为要看这个人是否有相应的根基。所以,佛在《金刚经》说,“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具备大乘根性的人非常罕见。六祖在《坛经》里也说:这个方法不能轻易传授,怕学习的人不好掌握。

所以,了凡先生接下来说了其他的方法:“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意思是,如果做不到“才动即觉,觉之即无”,那就用道理派遣恶念。如果还不行,就在上禁止,规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须做。比如说,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杀生;或者,一定不要骗人,说话一定要落实。用这些来约束自己。不过最根本的还是念头。没有恶念,哪里来的恶言、恶行呢?但是念头管理如此困难,我们就可以借用来管理自己了。

美国的《吸引力法则》中也提到,一个人每天大约有 6 万个念头,无法管理。所以美国人用的是情绪管理。但是美国人不知道,中国的老祖先,早就有若干种念头管理的方法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般不推荐《吸引力法则》,因为它相对来说,还是有点低级,未成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恒河大手印,恒河大手印原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恐怖鬼故事-校园宿舍恐怖鬼故事 下一篇:恒河沙数-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