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考成语积累+高考真题举例(一)
【A】
1、 哀而不伤——悲伤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错例〗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能够哀而不伤,生活得更积极更洒脱。【正例】这部电影中的某些画面让我误以为电影快要偏离主题了,但是好在剧本写得哀而不伤,整个情节并没有偏离轨道。()【正例】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哀而不伤,在略带伤感的曲调中,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
2、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错例〗虽然这是一首仿“古乐府旧题”的诗,反映的却是清初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悲惨社会现实。(和“”重复)【正例】史上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在受灾最严重的洛克落班市,哀鸿遍野,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3、 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错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4、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错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01)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5、 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错例〗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子,因而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说“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6、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7、 安之若素——素:向来,素来。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能误为“安心”。〖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错例〗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的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正例】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8、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9、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10、 爱不释手——喜爱到舍不得放手。
11、 爱莫能助----是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的意思,〖错例〗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与“感到”重复)
12、 爱屋及乌——比喻因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13、 按图索骥——骥,jì。照图上画的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正例】经过周密的,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正例】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14、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遵循,依照。①形容做事有一定的步骤和规矩。②现也用以指办事机械,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15、 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正例】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16、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B】
17、 白驹过隙——白驹(jū):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错例〗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18、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正例】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19、 白头如新-----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错例〗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错例〗在老张夫妇金婚酒宴上,好友老李说,五十年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感情始终如一,可谓白头如新。
20、 百里挑一 -----从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错例〗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21、 稗官野史——稗(bài)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正例】他为了写这部《历史通俗演义》,光正史就看了4 052卷,还查阅了众多的稗官野史,在著述界他真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2、 鞭辟入里——形容言词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正例】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23、 坂上走丸——坂(bǎn),山坡,斜坡。形容事情发展很快。〖错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搞财务工作犹如阪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己,才能“化险为夷”。
24、 暴虎冯河(贬)——暴,徒手搏斗。冯(píng):徒步。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25、 暴殄天物——暴,损害。殄(tiǎn),灭绝。原指残害灭绝天生的自然资源,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26、 暴戾恣睢——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7、 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28、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29、 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也用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错例〗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30、 半斤八两(贬)——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错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5)
31、 筚路蓝缕——筚(bì)路,柴车。蓝缕(lǚ),破旧的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正例】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错例〗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32、 敝帚自珍——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从意义可言看出“敝帚自珍”适用于对自己,而不能用于别人。例句中的“作品”是“已故著名作家”的,而不是“编辑”自己的,当属于对象用错。〖错例〗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错例〗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人意重嘛!
33、 毕其功于一役-----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错例〗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正例】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34、 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正例】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35、 杯盘狼藉——狼藉:杂乱的样子。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错例〗劳动节那天,爸爸的三个老友来我家聚餐,饭桌上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十分热闹。
36、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虑不解而自相惊扰。【正例】他非常激动地辩解:“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合事实。”
37、 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正例】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38、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39、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正例】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別具一格。(94)
4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正例】 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错例〗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41、 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错例〗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
42、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很有气势。例句中却用来说“做法”,当属用错对象。〖错例〗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正例】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 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3、 并行不悖--指可以共存,而不相互违背。可同时进行,不相冲突。〖错例〗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44、 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正例】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5、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正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01春)
46、 别开生面——生面,新的格局。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正例】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47、 奔走呼号---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正例】五四时期,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48、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正例】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49、 不经之谈(贬)——经:正常,合理。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正例】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错例〗孙悟空的筋斗云、小哪吒的风火轮、嫦娥的飞天奔月,这些听起来不经之谈的神话传说,如今都逐渐变成了现实,对此,我们是佩服现代科技的发展呢,还是要佩服先人的“大胆预言”?
50、 不法常可——常可:永久不变的道理,成规。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错例〗十三月唱片旗下的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邀请,在节目现场他们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主持人和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51、 不孚众望(贬)——孚(fú),使人信服。没有使群众信服。【正例】这次,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97)〖错例〗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52、 不负众望(褒)——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53、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正例】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公敌
54、 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错例〗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55、 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能把“刊”理解成“刊登”。)〖错例〗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56、 不易之论——易,更改。形容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57、 不堪设想——对将来的结果不能想象,预料将来的结果很坏或很危险。〖错例〗这里的防汛斗争,如果离开了,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错例〗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错例〗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58、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错例〗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59、 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一般用于人〖错例〗显然,打造“信用”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正例】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正例】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60、 不以为然——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错例〗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成为“白字先生”了。(改“不以为意”) 〖错例〗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61、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正例】个别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62、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正例】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01春)
63、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错例〗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错例〗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64、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正例】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94)
65、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66、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很镇静。〖错例〗他的自制能力好,不管环境多嘈杂,都能不动声色地埋头读书,所以成绩很好。
67、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错例〗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68、 不可收拾——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错例〗他出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褒贬误用)〖错例〗初涉,他便 一发不可收 ,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置父母、 儿女于不顾,乃至深陷囹圄。〖错例〗他因一场大病感受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随后跟随体校的老师练起了健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竟练成了健美冠军。
69、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错例〗新年第一天,街上热闹非凡,秧歌表演、穿越长跑等活动掀起了阵阵高潮,整个城市喜气洋洋,不可终日,市民们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庆贺元旦到来。
70、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错例〗课堂上我一时不能自已,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结果被老师提到办公室狠批了一顿。
71、 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正例】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01春)
72、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错例〗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正例】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做法,却不足为训。〖错例〗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正例】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错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正例】小明那种整天埋在书堆里死读书的方法是不足为训的,读书要勤奋,但要读“活”。
73、 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错例〗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74、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75、 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
76、 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以比喻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衫、容貌的整洁。
77、 不名一文——亦作“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错例〗胡长青大提权钱交易,贪婪腐败,最后受到法律的严惩,他的人格真可说是不名一文。(用“不值一钱”为好)
78、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错例〗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错例〗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79、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定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错例〗他们俩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不约而同的一整套看法。
80、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错例〗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81、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正例】处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82、 不可理喻(贬)——喻,使明白。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不讲理。〖错例〗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83、 不胫而走——胫:jìng,小腿。比喻事情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错例〗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84、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85、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86、 不容置喙(huì) ——不容别人插嘴。喙,嘴。〖错例〗"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87、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88、 不绝如缕——①既形容声音细微,②也形容形势危急。〖错例〗我漫步在运动场上,看到彩旗猎猎,叫喊声、助威声不绝如缕。(与运动场上叫喊声、助威声之大矛盾。)〖错例〗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89、 不稂(láng)不莠(yǒu) (贬)——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90、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错例〗我校这次喜庆“十六大”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错例〗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91、 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就足够,形容很多。〖正例〗现在不少中国人说不好汉语,写不好汉字,却是英语六级;即使商品也要洋化,如雅戈尔、仕奇、派纳等等不一而足。
92、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错例〗 驰骋教坛30多年的孙教授,一直教授古代文学,儒雅、大方、诙谐、生动是他授课的主要特色。可是对于一些古文功底并不深厚的同学来说,上他的课总是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93、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堪卒读〖错例〗一些文学期刊在对业余作者极端冷落的时候,对一些专业作家却极尽献媚之能事,搞什么组稿、约稿、专栏,致使一本刊物老是那几个作家的作品又并非佳作。有的作品枯燥乏味,不忍卒读。〖错例〗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94、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95、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96、 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
97、 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98、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错例〗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正例〗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99、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作根据〖错例〗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100、 并驾齐驱——本指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起奔跑,后比喻彼此不相上下,齐头并进。〖错例〗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101、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错例〗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姝、王晓波。
102、 步步为营——营,驻扎的地方。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①形容进军谨慎。②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103、 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104、 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105、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贬)——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
10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107、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108、 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意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109、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势险要。〖错例〗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110、 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正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111、 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正例〗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努力学习是增强自身本领的不二法门。
112、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错例〗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113、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正例〗在与当年的报道出现强烈反差后,搜狐除了声明并未参与筹款的具体工作外,对章子怡募捐一事不赞一词。
114、 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正例〗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曲江水满花千树
曲江亭北侧湖边的雕塑名为“怅望江头”,表现的是大中十年,李商隐在长安游赏曲江时写下《暮秋独游曲江》的情景。他独立江头,无限怅惘。
唐长安城示意图。
徐燕孙《明皇并马图》。
曲江池航拍美景。
大唐芙蓉园《大唐追梦》演出。
曲江池畔“元白梦游”雕塑。
大唐芙蓉园“紫云楼”。
韩老夫子有些不高兴!
他一不高兴,写出了描写曲江的千古名句:曲江水满花千树。
原诗题为《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看题目即知,惹他不高兴的人是“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
无论如何,在当时官任吏部侍郎且是文坛领袖的韩愈老夫子面前,“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既是下官,又是晚生。可这个晚生下官一点儿都不给韩吏部面子,约好了同游曲江,他竟爽约不至。
这样的相邀,无论放在当年还是现在,多少人都会早早地前去恭候,但轻狂的“白二十二舍人”竟然没来。所以韩吏部很不高兴:你到底因何事不肯来啊?!
其实,白居易就住在曲江附近,唐朝诗人里数他最爱往曲江跑,数他写的曲江诗词最多,达30余首。常常“春傍曲江行”“题于曲江路”,诗中“曲江”二字常直呼出口:曲江相近住、曲江春意多、如到曲江头、还忆曲江春;曲江池畔杏园边、独绕曲江行一匝、曲江西岸又春风、曲江亭畔碧婆娑……
但此次,后起之秀白居易白乐天就是没给文坛领袖韩愈韩昌黎面子。
而韩昌黎也不愧为中唐时之文坛领袖,一首略带责备的七绝居然就写出了盖绝曲江的千古名句“曲江水满花千树”。有此一句,至少在写曲江的诗词竞赛中,韩老夫子就压倒了写曲江数量最多的白乐天,成为现存三百多首唐人曲江诗中影响最大的名句。
不错!迄今流传下来明确写曲江的诗词多达三百余首。而收录进《全唐诗》的500多位著名诗人中,又有一半多曾在曲江留下了足迹。其中包括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高适、王昌龄、贾岛、孟郊、李商隐、岑参、杜牧、刘禹锡等,不一而足。
距今1100多年前那个被称为大唐的时期,那个大唐时叫“曲江”的地方,有太多的诗词、太多的盛雅、太多的故事。
曲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临曲江之隑洲兮,望南山之参差
曲江,从秦汉时起,就和帝王皇室密切相关。
提到曲江,不能不说到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上的曲江区域,位于汉唐长安城东南,地处少陵原和乐游原之间,是一方在原间洼地上因有泉自涌而形成的天然水塘池沼。
2200多年前的秦时,此地名隑洲,直译为河岸曲折的汀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划咸阳南秦岭北麓之地为游猎享乐的上林苑,并在隑洲修建苑中苑——宜春苑。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仍把上林苑作为皇家禁苑。尚武好猎的汉武帝大规模扩大了上林苑操练武备,东南的离宫别馆宜春苑也予以全面整修,并疏凿扩大了涌泉水源。因此地泉涌兴旺,流水屈曲如广陵之曲江,遂改隑洲名为曲江。今天,西安的曲江南湖尚有汉武泉遗迹。
汉武帝在开凿泉源、扩大曲江水面的同时,还在四周广植花草竹木,使宜春苑盛况空前。在上林苑游猎时,常常是先到西端的长杨宫,再回驾至东端的宜春苑休憩宴乐。司马相如随武帝游猎后作《哀秦二世赋》如此描述:登陂陁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隑洲兮,望南山之参差。
此后,中兴西汉的宣帝刘询又在曲江池北之高冈处“起乐游苑”,建“乐游庙”,这处地势较高的冈原也因此得名乐游原。
公元581年,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决定在已残破不堪的汉长安城东南另建都城,并将新都的城郭布局、皇宫衙署等悉托城市设计大师宇文恺负责。
宇文恺根据地理形胜,设计并督导建造了气势恢宏的新都。针对东南曲江凹陷地带,他巧妙地将城墙东南作直角向内弯曲,将曲江北半筑于城内,南半更大的凹陷地带隔于城外,并对凹陷进一步开凿加深,建起隋文帝亲自命名的皇家禁苑“芙蓉园”。
大唐初期也多承隋制,在接收隋所营建的新都后,将芙蓉园继续作为皇家禁苑,城内池泊则恢复曲江旧名。曲江从秦之隑洲、汉之宜春、隋之芙蓉,一路走向其最兴盛期的大唐。
唐代的曲江,从文化角度说,是长安城东南隅以曲江池为中心,由附近相邻名胜共组的游览胜地,包括曲江池、芙蓉园以及侧邻的大慈恩寺、大雁塔、杏园、乐游原、青龙寺。有湖池有冈原,有园林有寺院,有皇家登临的紫云楼,有文人登高的大雁塔,是一个范围广大、内容丰富,皇族、百官、进士、商人、僧侣、百姓聚集游览的园林和文化胜地。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驾临芙蓉园,太子李治在此修建了大慈恩寺,从西域归来的玄奘法师在寺内修建了大雁塔。武则天和唐睿宗时,乐游原成为京城又一游览胜地,原上寺庙也改名青龙寺并成为佛教密宗重要寺院。日本空海和尚来长安即在此研习佛法。
唐中宗、睿宗时,开始了春日游幸芙蓉园,且有宠臣、学士侍宴的活动,并一直延至晚唐。皇帝赐宴臣僚,唐时文人多渴盼之,视为恩宠,并多有诗词记述。李峤曾写“今日陪欢豫,还疑陟紫霄”;宋之问写有“侍宴瑶池夕,归途茄吹繁”;王维有“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李绅有“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
唐中宗神龙年间,形成了新科进士饮于曲江、宴于杏园及雁塔题名等文化习俗,曲江的文化色彩日益浓厚。尤其是到了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皇帝游幸芙蓉苑与百官宴饮曲江池、进士欢醉杏林园、万民曲池皆若狂等,都达到了鼎盛阶段。曲江也一举成为盛唐长安文化荟萃之地,唐诗长安文脉汇集所在。
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风流天子李隆基携宠妃杨玉环登上了芙蓉园里高高的紫云楼。
携妃立玉楼的他,既喜欢南眺南山秦岭的俊秀俏伟,更喜欢北俯城内曲江池畔的万民乐游。
他不知道,他和他“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妃,此后也成了历代文人歌咏的“风景”。他俩“玉楼宴罢醉和春”的大明宫、华清宫、芙蓉园,既是大唐兴盛的象征,也是后人哀怨的对象。
但也正是这个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风流天子,在他统治期间,将曲江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推上了历史的巅峰。疏浚了汉武泉,凿修了黄渠引南山义谷水注入芙蓉园和曲江池,使曲江一带水面大增。同时大兴土木,兴建了大批亭台楼阁。李隆基特许中书、门下、尚书等衙署在曲江池营造楼台亭榭,而在芙蓉园内则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广厦修廊,连亘屈曲”。
紫云楼高筑于芙蓉园北苑墙上,极大地满足了李隆基喜欢高俯万民的心理。李山甫曾写“南山低对紫云楼,翠影红阴瑞气浮”。为了方便李隆基能随时携嫔带妃到芙蓉园游玩,还专门修建了一道“夹城”:从长安城北的大明宫沿东城墙内侧,向南修了一条和东郭城平行,连通兴庆宫和芙蓉园的复道。夹城的宽度、高度皆与东郭城相同,遇城门处则设置蹬道,逾城楼而过。
对此,唐代诗人多有诗词反映,崇尚和讽喻中,都足见开元之盛及明皇本人对芙蓉园之喜爱。
杜甫曾写:“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李贺曾嘲:“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李商隐曾思:“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最著名的当属晚唐杜牧的“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当然,李唐皇帝在自己游幸的同时,也很看重百官同娱和万民同乐。尤其是每逢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大节庆,皇帝在游幸时,不仅会赐宴百官,还会给臣僚放假并发放赏钱以供欢娱。《剧谈录》载:上巳即赐宴臣僚,京兆府大陈筵席,恩赐太常及教坊声乐。
皇室游幸、百官赐宴,推动曲江不断发展成长安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三大节日也于此后越来越成为唐人生活中的盛事。春日踏青、夏日赏荷、秋日登高,一年至少三季游人“多绕曲江头”。
这其中,正逢春时的上巳节最为引人入胜。当此之时,长安百姓会蜂拥而至曲江池畔踏青游春,修禊、赏花、插花、折柳、泛舟、乐舞、秋千。真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曲江初碧草初青,万毂千蹄匝岸行”“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
生性热闹的唐玄宗此时常携妃游幸芙蓉园,并引领时尚潮流。《开元天宝遗事》曾载玄宗亲手插花宠妃: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娇态也”。把鲜花插在美女头上能助长女性的娇艳和媚姿,一时插花之风盛于长安。
李山甫诗曰:“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杜牧也有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当时的曲江:桃红柳绿,百花争艳,人流似潮,车马如聚,处处笙歌艳舞,遍地酒宴欢颜,多少王孙公子游逸,多少佳人丽女情长。
唐诗为证:许棠“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刘驾“池边草未干,日照人马来”;赵璜“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章碣“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罗隐“江花江草暖相隈,也向江边把酒杯”;薛能“狂遍曲江还醉卧,觉来人静日西斜”……
李唐皇室风流多,大唐百姓也开化。尤其是春日踏青之时,最是男女青年碰撞爱情火花之日。先秦时流行的青年男女仲春会于“桑间濮上”的习俗,在唐代开放的环境下也渗透到上巳春游中。男女青年在此一见钟情,回家禀明父母后纳聘成亲者不在少数。更有一些勇敢女子看到喜爱的男子,“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用柳枝敲惹对方,以示爱慕兼表心意。
此类故事,唐人多有记载。最让人心醉又心碎的爱情故事是崔护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大唐啊,那真的是一个很“风流”的时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较韩愈来说,白居易真是少年得志。
不说十九岁时即以“离离原上草”名动京城,单以科举来说,白居易是一举中的,还是“十七人中最少年”。而韩老夫子却是个“老补”,补习多年,先后考了四次,最后才在25岁时登了进士。
此后的宦途,韩愈也多有不顺。唐时,中了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还要经过吏部的关试选拔,成功后才授予官职。关试白居易也是一次成功,官授秘书省校书郎。而韩愈就悲催多了,又一连三次不中,只好收拾行装离开长安,转而先去给他人当幕僚谋生。
中进士,对唐代的读书人那可真是“十载寒窗”后的大喜事,后来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都由此衍生。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读书人登科中进士后的狂喜。
有喜自然要有庆。由此掀起了登科进士曲江游宴活动的高潮,并逐渐演变成:曲江赐宴、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等众多风流雅事,从而赋予了曲江浓厚的风流氛围,曲江在此后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成了一个文化名词。
朝廷于曲江赐宴进士,韦述《两京新记》曰:“唐开元……后以进士每年登科第赐宴曲江。”这种赐宴活动,从唐中宗神龙年间到唐末僖宗乾符年间,170余年基本没有中断。
杏园探花,《秦中岁时记》记载:“春时,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此时之长安,城中公私园林大都向进士开放,为他们提供遍赏名园、选摘名花的便利。张籍曾有诗赞:“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翁承赞有“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徐夤有“须知红杏园中客,终作金銮殿里臣”。
雁塔题名,《唐摭言》记载:“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唐国史补》卷下曰:“既捷,列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所题之名“妙有行列,婉若雁阵”。很快,雁塔题名就等同于金榜题名了。
一举及第的白居易曾很得意地题诗记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来,一些举子甚至考试前要在雁塔题名“进士某某”以博取好彩头,待及第后于名前再加一个“前”字。时人曾有诗曰:“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诗”。
此后就进入高潮——“大宴于曲江亭子”的曲江大会。曲江大会也是一个举国盛游的日子,上至皇帝“御紫云楼,垂帘观焉”,下至百官公卿、商人平民,“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此时的曲江,车马填塞,冠盖云集:商人蜂拥而至摆摊设点,兜售商品;长安百姓争相往观,且游且购;公卿贵族携眷观光,乘机挑选东床,物色佳婿。
作为主角的新科进士们,气宇轩昂,风流倜傥,探花题名又酒宴,美馔佳肴歌舞伴。雍裕之《曲江池上》:“殷勤春在曲江头,全籍群仙占胜游。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刘沧《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归时不醒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风流人物自风流。宴饮之时,进士们将东晋兴起的“曲水流觞”发扬到极致,成就了新的“曲江流饮”。一些进士甚而“癫饮”。《开元天宝遗事》载:进士郑愚、刘参、王冲等十几人,携妖艳艺伎三五人,于花木繁茂处席草而座,开怀畅饮,且常脱衣除帽,甚至于赤裸、狂笑、斗酒、喧呼,自称作“癫饮”。
曲江大会之盛,屡见于唐人记载及进士们自写诗词。白居易第二年还写诗追记:“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花下忘归因美景,尊前劝酒是春风。”
相反,屡试不中的韩愈,在中进士后就几乎没有这样的诗词。可能他不甚喜欢让他屡遭磨难的科举。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曲江的喜爱,否则也就写不出“曲江水满花千树”这样的佳句。
唐朝的文人啊,没有不喜欢曲江的。“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的曲江,是和唐诗同起共兴的文化高地,曲江给了诗人无穷的创作灵感,唐诗则让曲江此后一直都是中国文人心中的文化胜地。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韩愈老夫子一开始是压根就瞧不上白居易的。
最终艰苦奋斗成文坛领袖的韩愈,听说白居易也号称学杜甫,很不以为然。他心里暗想:你那些写给不识字老婆婆的诗也敢说学杜甫?此外,李白也是韩愈推崇的对象,但却遭到了白居易好友元稹的非议,这让韩愈很长时间都对元白二人无好感。
虽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很流行,但在韩愈看来,流行的不一定好,不就是些“老妪能解”的大白话歌谣嘛!于是针对元白二人不客气地写诗讽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让白居易百口难辩。
韩愈和白居易争学杜甫,足以说明杜甫的影响之大。同样的,在唐代众多写曲江的诗词中,杜诗也从一开始就引领了风骚。
长安十年,杜甫常居于曲江南的少陵原畔,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少陵野老”。虽然此时的唐王朝,开元盛世繁华渐谢,天宝危机已露端倪,而他本人也常生计无着、穷困落魄,但他依然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四处奔走。
他常常往来于曲江一带,甚至“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他的曲江诗,在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讽刺讥喻的同时,时见绝美佳句,有的甚至字字珠玑。
《曲江对酒》中有个灵动画面:“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二首》中他语出神奇、画感十足、动感万分:“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他在讽刺“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同时,却又写出脍炙人口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一次行游曲江时,杜甫和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等同登大雁塔,因五人都有佳作而成千古佳话。其中岑参写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则落笔时代,感慨时政,意蕴最厚:“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这样的杜甫,让韩愈和白居易都推崇备至。不过二人经历不同、文风不同,对宦海浮沉心态不同,当时的文学主张也有差异。
幸亏诗人张籍!就是曾写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张籍。他和韩白二人都是好友,且知道是韩愈错怪了白,于是白居易一有新诗写出,他立马就拿给韩愈看。韩愈后来就越看越欣赏了,也有了缓和矛盾并多交往的念头。
但自己毕竟写诗骂过人家,他又不便屈身,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让张籍带给白先试探:“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白居易一看就明白了,马上提笔写了一首回诗:“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凤池冷暖君谙在,二月因何更有冰。”意思是有您韩吏部吹来的春风,咱俩之间还能有什么“冰”啊!两位大文豪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冰释前嫌”,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第二年春天,当岸畔多柳的曲江池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韩愈通过张籍向白居易发出了同游曲江之邀。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韩愈把“约会”地点选在曲江是很自然的。
唐代文人有邀约同游曲江池的“文俗”,留下了很多邀游唱和诗。韩愈和张籍之间,张籍和白居易之间都常诗邀诗答。
虽然在科举中屡试不进,但韩愈在长安“复读”时就常和朋友在曲江游吟。此后无论是官居长安还是贬职他乡,曲江都是他常游常忆之所。除了“曲江水满花千树”,他还写有“曲江荷花盖十里”“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等佳句。
至于白居易,那就更是个“曲江通”了,30多首曲江诗词明证了他是多么喜欢曲江,既有“独行独语曲江头”,更有同游同醉同联句。
太和二年,白居易与刘禹锡、崔群、李绛四位诗人分离多年后重聚曲江。他们一时兴起,各吟诗一句,联成一首七律:
杏园千树欲随风,一醉同人此暂同。(崔群)
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宜解酒杯中。(李绛)
曲江日暮残红在,翰苑年深旧事空。(白居易)
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刘禹锡)
白居易与“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的挚友元稹,还有一段佳话:元和四年春,元稹被朝廷派往东川。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诗人李杓直同游曲江。他心里默念着元稹并作诗一首:“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十多天后,梁州信使带来了元稹的信:“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白在曲江想念元并且算他到梁州时,元稹在梁州正梦见和白等同游。
曲江,留下了太多唐人的逸闻趣事。但中唐时的唐朝已经过了顶峰。中唐诗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之后,唐朝国势日微,曲江和唐诗也一起下滑衰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李商隐来了。终生郁郁不得志的他,经历了晚唐六朝更替,凄美的诗句中更多的是怅惘和哀伤。
他在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经常“向晚意不适”的他,常常独自“驱车登古原”:“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晚照的晚唐,曲江池盛景逐渐衰落,连池水都逐渐缩小。
公元904年,朱温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拆毁宫室房屋,木料“浮渭河而下”,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破坏。曲江也不例外,当年竟泉水自竭。至北宋时,曲江已全部开垦种植,成为农田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如今的西安,曲江再次迎来了“天文同丽日”。2003年,西安市成立了“曲江新区”,曲江驶上发展快车道。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标志性景区相继建成开放。
目前的曲江新区,已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2020年4月22日傍晚,总来到曲江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与市民百姓互动。当晚的曲江,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大唐盛景和现代景致交相辉映。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白居易为什么爽约呢?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下雨了,率性的白居易觉得雨天不好玩,就没有去,但最真实的理由还在他随后的回诗里——《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意思是:我家小院子里的红樱树正逢花时,随便绕一圈就是很好的春游啦。您老人家现在正当红,吹捧您的人太多,我可不想在这时候去凑热闹,跟随在您的鞍马后,冲泥又踏雨的。
这个白二十二舍人,可真够率直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悲天悯人的意思【悲天悯人的意思解释词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