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出于哪两位名人之间的故事)

更新:08-2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成语家族 | 出人头地

大家好,欢迎来到成语家族,今天和大家聊聊成语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成语经常被用在一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人身上,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为了想出人头地,他几乎不择手段地排除一切障碍。

他不肯脚踏实地,却想一步登天,快速地出人头地。

其实,出人头地这个成语来源于宋代两位大文豪欧阳修与苏东坡的故事。

1057年,苏轼从四川到京城赶考,先参加会试,会试的主考官正是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新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和致用,反对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他想借科举考试之机,选拔一批人才,以振文风。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充满才气,欧阳修见了大为惊喜,准备给他评个第一名。但因为考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反复推敲之后,觉得试卷的文风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相似,怕点了自己的门生为第一名,会被人们说是作弊,于是点了个第二。后来知道是苏轼的卷子,很是后悔。那么,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欣赏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写给朋友梅圣俞的信中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里面的“头地”意思是高人一等的地位。

由此可见,出人头地并没有什么贬义色彩。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妨大胆地让你笔下的人物“出人头地”,如这样写:

我朋友xxx聪明又努力,早晚会出人头地!

需要注意一点,头地,不要与“五体投地”里的“投地”混淆(hùnxiáo)哦。

【选自《语文报》(五六年级】

一天一成语:出人头地

【成语名字】出人头地

【成语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成语释义】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出人头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成语用法】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高人一等、崭露头角

【反义词】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成语寓意】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在人类社会,这个道理也是应该信奉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曾经,岳飞的母亲在自己的儿子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是为了岳飞能出人头地;就是让儿子意识到为前途而拼搏努力。其实,人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人们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而人们,都是有梦想的人。人们的梦想,会幻化成动力,激励着人们去努力,干出一番成功的事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活学活用】

⒈“大林从小就聪明懂事,眼见家境凄凉,又深受他父亲‘读书成器’的影响,也决心做个出人头地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作家·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⒉“人们高三同学,为全校之首,即使不能出人头地,也不该如此落后。”——作家·王蒙《青春万岁》

3.“蒋介石急于出人头地,攫取大权,眼见国民和党部中没有他的份儿,心里不免又气又急。”——作家·唐人《金陵春梦》

⒋在学习上,既不想下苦功,又想出人头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成语辨析】

出人头地—高人一筹

“出人头地”与“高人一筹”都是指超出一般人,或者比普通人聪明一点。区别在于“出人头地”多用来指代穷人家的孩子,经过寒窗苦读数十载,之后通过考试或者坚持不懈的奋斗,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以及一些有利的社会地位,带给家人荣誉或者好生活。而“高人一筹”则适用于所有人在某项技能上超过一般人,获得一定的成就。

【成语出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出于哪两位名人之间的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成语典故(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成语危言危行—成语危言危行出自哪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