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继光,英雄无畏
67年前在上甘岭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眼为身边的战友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黄继光战友李继德曾在“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现场
回忆黄继光生前对他说过
“为了胜利
他愿意像电影《普通一兵》的那位战士一样
去堵敌人的枪眼
后来他真的这样做了”
△视频来源:江西卫视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解读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今天是黄继光67周年纪念日
一起缅怀
黄继光,中国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1951年3月,他参加,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4挺轻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全部壮烈。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敌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党员,追授团员称号。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主义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黄继光的遗体安葬于沈阳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刻进人们的心里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大地震
什邡瞬间变成一片废墟
群众生死未卜,与世隔绝
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的红旗
进入灾区救援和重建
在最后送别救援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现在,程强梦想成真成为空降兵某部“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带领黄继光班,继续发扬黄继光精神
英雄虽然逝去,但精神永在
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战士永在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新华社太原5月24日电题: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新华社记者刘翔霄
“姐姐性格刚烈。她被敌人带走时,特意把奶奶生前留给她的指环摘下,取出手绢以及一个用完却没扔弃的万金油盒交给了母亲。母亲当时不解,事后才意识到,姐姐既已把最珍视的东西留给亲人,就是决意与敌人决战到底。”
在山西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内,66岁的刘继烈含泪向记者讲述了74年前姐姐刘胡兰被捕的一幕。彼时还未出生的他,幼时每每听到母亲讲到姐姐遇害这一幕,妈妈哭,他也哭。
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刘胡兰被敌人于文水县云周西村,年仅15岁。
云周西村坐落在吕梁山下、汾河畔,是一个有着1000多口人的平川村。1932年10月,刘胡兰出生在当地一户农民家庭。
爆发后,队伍来到文水开展救亡。1938年,文水县成立,在全县实行了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当时,刘胡兰家对面是地下一个“敌工站”,少年刘胡兰经常去听故事,学唱歌曲。办起小学后,刘胡兰也有了上学的机会。19岁的员、文水县县长顾永田带领游击队成功伏击日本兵,还到云周西村宣传,是刘胡兰心目中的“英雄”。
期间,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等群众为八路军运送物资。敌人炮火来袭,有人扔下物资就跑了,刘景谦却躲在树坑里,等敌人走了,再绕上山,总要把物资安全送达。刘胡兰继母胡文秀曾是娘家南胡家堡村妇救会委员,嫁过来后经常利用纺线的机会教刘胡兰识字,给刘胡兰讲进步道理。
“在氛围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刘胡兰很快成长起来,并且早早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刘胡兰纪念馆原副馆长、山西女研究会会长陈湘平说。1941年,云周西村一村民为八路军传送情报时惨遭敌人。不久,顾永田也不幸。噩耗传来,刘胡兰对同村好友、陈湘平的二姑陈玉兰说:“这两人死得真‘钢骨’,我要是死,也是这样去死!”
1942年,文水平川第一支儿童团在云周西村成立,10岁的刘胡兰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胜利后,阎锡山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道理,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冬天,刘胡兰经过侦察,协助武工队处决了一名为非作歹、群众恨之入骨的伪村长。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但也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篇章。
1947年3月下旬,毛带领机关转战陕北途中,处、纵队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8月1日,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正式党员。
刘胡兰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当年的云周西村如今已改称“胡兰镇”。那棵见证先烈被捕的小柳树,枝开叶散,生命力依然顽强。陈湘平说,刘胡兰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参观者1600多万人次,外宾、友好人士4000余人。
英雄已去,精神永存。(完)
【成语英雄、成语英雄青少年成语大会证书有用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