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美德故事—我身边的美德故事50字

更新:08-2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拾金不昧、乐于助人……有一种传统美德叫“急人所急”

“我们要在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10月30日,菏泽市曹县开展“道德榜样在行动”展示交流活动,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祝效根讲述了自己在岗位上多次拾金不昧、智寻失主的事迹,引得现场学生阵阵掌声。

祝效根是曹县县立医院的餐厅管理员,除了为病患和家属提供餐饮服务,捡东西、还东西几乎成了他的第二项主要任务。任管理员七年中,他共拾获并归还现金3.8万元、手机3部,以及饭卡、包等大大小小的其他物品近百件。祝效根对病人丢失物品的焦急心情感同身受,“医院场所比较特殊,丢失的基本都是治病救人的‘救命钱’,失主可能是病人家属,甚至是病痛缠身、行动不便的病人,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加焦急和自责。”祝效根说,医院餐厅是病人丢东西的“高发地”,每每发生这类事情,自己都会在第一时间用各种方法寻找失主。

今年,祝效根入选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在他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行列中。“丢东西有时候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烦心事。我想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继续弘扬下去,让身边的人都能够收获一份温暖。”祝效根说。

诚实守信的厚道品德,既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变初心,更体现在面对“飞来横财”时不动私念。去年7月,一面写着“拾金不昧暖人心,品德高尚正气扬”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从陕西省西安市维也纳国际酒店邮寄到淄博市高青一中,也带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3年6月21日,随队赴陕西师范大学集中研修的高青一中高三教师张青,偶然在入住的维也纳国际酒店房间内发现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打开后,里面竟然是捆扎整齐的4摞现金,共计币40万元。

“这么多现金,失主一定很着急,要尽快返还失主。”看着眼前的巨额现金,张青的第一反应是怎样才能尽快联系到失主,减少他们的损失。向带队汇报后,张青联系了酒店,并立即报警处理。直到锦旗到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才知晓他拾金不昧的事迹。

获评2023年12月“山东好人”后,有人问起张青归还巨款的内心想法,他说,“做事就要明明白白,做人就要清清白白。”作为一名教师,张青认为,诚信教育要讲清楚、做明白——既要通过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诚实守信的价值,更要以学生身边事为例,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实现知行合一。“通过这件事,我为学生做了表率,给自己的孩子做了榜样,教会了他们踏踏实实走好人生路的道理。”张青说。(杨帆)

你的身上,有哪些美德来自父母?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为什么是自己的需要?

涌泉之恩,何以报偿?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当父亲在世时,就去观察他对待父亲的心志;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就可以说是孝了。

孔子是在强调:作为人子不可片刻有忘亲之心。这周的主题是君子的生命风采。这句话也体现了一位君子对待父亲的态度。

在反复体会这句话时,我忽然觉得,这里的志也可以理解为父辈的知、父辈的心,行理解为自己的践行。父辈在世时,就去体会父辈的善心,学习父辈更高的知;父辈去世后,通过自己的践行,发扬父辈的美德。能够长久感恩并发扬父辈的美德,这就是孝。

这种感受源于一位同学的分享。在读到这句话时,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教我和面的场景。当时我在上小学,学习和面。水和面的比例怎么也弄不对。爸爸就笑着鼓励我,“水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就加水”。要知道,那是上世纪70年代,家里也不宽裕,妈妈在旁边看得心疼,就说“你别让她再浪费了”,爸爸一边说“哎没事儿”,一边说“再加点水”。于是这盆面在我手里就一会儿稀、一会儿稠,和了满满一盆,都溢出来了。双手在面盆的感觉还有爸爸的耐心,我记了一辈子。

在期间,我跟儿子隔离在家。儿子当时大学毕业,在我面前玩游戏。我一句话也不说。后来他待不住了,拿报纸挡住我的屏幕,不让我学习。我也由着他,不跟他计较。这样过了整整3天,他突然关掉电脑,拿起笔快速写起来,没多久就拉着我说:“妈妈,这是我写给你的歌,我唱给你听。”

在那3天里,看着儿子打游戏,心里不烦是不可能的。但每当要发泄时,父亲的微笑就会浮现在我心里,于是我又变得心平气和。我相信:只要做好自己,一定能感动儿子。

父亲去世27年了,他的形象一直活在我心里。

这位同学的分享让我很感动。童年时父亲的一份耐心,唤醒了她的良知,这种印记影响了她一辈子,后来她用同样的良知唤醒孩子的良知,当真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我们的父母不是完人,有优点也有缺点。特别是近则卑,我们对父母缺点的感受会更加明显。同时,作为儿女,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这份恩情是无法改变的。

孝,不是无条件地顺从父母,而是明知父母有小我、有缺点,依然对父母的大我充满敬意,发自内心地悦纳父母的闪光点,敬重父母,感恩父母。

甚至在面对父母的缺点,你还能从中读出父母无声的呼唤,感受他们内心深处无从排解的孤独和恐惧,把烦恼对抗转化为对父母的温情、同理乃至悲悯。

就像你婴儿时不论怎么哭闹,父母总会陪着哄着,直到你安静下来;当父母渐渐老去,我们用一份温情来悦纳父母,不也是“涌泉之恩,滴水相报”吗?

这背后的认知是:不论父母是怎样的父母,我都可以选择成为一个知恩感恩的人,这是我的需要。

一位同学说:

父亲老了,一家人抱怨指责父亲什么也不做,带来的都是负能量。今天读这一章,升起了深深的愧疚。自己只看表面,忘记了父亲一生辛劳,看不到父亲内心深处深深的期盼和渴求。当感恩心升起来,感同身受到父亲当下的心情,对父亲的指责没有了,听到父亲的心声,才能弥补回报,才能从父辈身上感受到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和生命能量!

在润泽日讲《大学》篇中,我们谈过“心不在焉”,是说一个人难免有忿懥、恐惧、忧患等小我,但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超越,启用大我。悦纳大我,包容小我——这也是与父母相处的智慧。

带着这样一颗心,面对任何人,你都可以悦纳对方的大我,包容对方的小我,用你的良知去温暖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人,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

所以,我们来体会孝的真谛:通过父母的生命,唤醒自己的良知,用这份良知来回报父母,温暖他人,这就是孝的真谛!

父母的意义,是成全你的大我,恢复圆满的良知。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自己的需要。

请大家静思一下:你的身上,有哪些美德来自于父母?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为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你的体会是什么?

编者按

11月1日,「润泽日讲」之《论语》正式启航。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经典之一,《论语》究竟在说什么?怎样学《论语》、用《论语》,让孔子的智慧走进心田、走进生活?

下一周,《论语》即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冲破无力感、提升心之力的大门。我们一同来感受《论语》的力量!

【我身边的美德故事—我身边的美德故事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我行我素意思,我行我素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我黼子佩,我黼子佩打一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