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才高八斗的故事简短

更新:08-2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0个文学典故,告诉我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来历及深刻内涵

一、八斗之才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上的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

二、五步之才

史青,唐朝零陵人。聪敏强记。今存诗一首。

一次,他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子建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下诏相召。有人为史青捏着一把汗,谁敢在皇帝面前夸此海口?万一五步之内做不成诗,岂非犯下欺君之罪吗?

面试的一天到了,史青胸有成竹,大步上殿。口呼万岁完毕,玄宗立即命他作诗。史青俯伏金殿说:“请万岁出题。”恰好这天是除夕,唐玄宗即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诗云: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临门之职。

三、夺席之才

东汉戴凭精通儒家经典。某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问经书,理屈词穷的将席位让给辩胜者。

戴凭一举夺下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人以“夺席之才”称誉那些学识渊博的雄辩之士。

四、柳絮之才

东晋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顿时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之才”。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又如《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等即用此典。

五、扫眉之才

扫眉,即画眉毛。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以及与当时文人骚客的诗书唱和、情意缠绵,成为当时卓有成就的女诗人。

“管领春风总不如”的才华,横扫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六、夺锦之才

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题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写好了,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后人用“夺锦之才”“夺袍之才”,称文采出众之人。

七、七步之才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

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曹丕想了想,说道:“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八、梦笔生花

传说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

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九、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春秋时的惠施读过的书要装满五辆马车,后来形容读书多或学问大。

十、著述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著述等身”、“等身著作”来形容读书很多或著述极富。

此外,古人还以“倚马之才”形容人的思路敏捷,以“压倒元白之才”称道人的学识超凡,以“陆海潘江之才”赞许人的文采斐然。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成语《才高八斗》典故

才:才华。斗:古代容量单位。

这则成语是形容人很有才华,意思是指才学占到了天下百分之八十。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南朝宋国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常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典故】

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是古代著名的诗人。他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以善于描写山水名胜、刻画自然景物而著称。谢灵运作诗注重形式美,其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他的诗在当时广为流传。他的文学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赏识,因此被召回京都任职。宋文帝称他的书法和诗为"二宝",经常叫他写诗。谢灵运这个人一向自命清高,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宋文帝如此器重他,更使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经常口出狂言。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天下人共分一斗。"成语《才高八斗》便出自谢灵运这句话。

说大话也能留下成语典故。

才高八斗

南朝宋时有个名人叫谢灵运,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诗人。自幼非常聪明,读书刻苦,长大后承袭了祖上康乐爵位,所以世人又称他为谢康乐。

宋武帝的时候,皇上下了命令,任命谢灵运为秘书监,授命他撰写晋书,可见皇上对他是很器重。

谢灵运除了写了一手好诗还写了一手好字,皇帝很喜欢他,他写的每一首诗都会收藏。但是谢灵运志不在此,满怀抱负却一直难以施展,因为皇上只把他当做一名出色的诗人。所以他心里很是失落,所以他经常不上朝,每天在家吟诗作画来排遣心中的抑郁。有时候高兴地时候便会出门游玩短则几天多则半月,既不向皇上报告,也不向大臣汇报。

皇上见谢灵运如此随意,便暗示他辞职。谢灵运明白皇上的意思,便主动辞职。后回到家乡,更加寄情于山水,并且大兴土木,凿山挖湖。建造的别墅依山临水,茂林修竹,精致优雅,宛若仙境。他的每一首新诗写出,都会由此处传唱到京城,人们都争相抄录。

有人称赞谢灵运惊世之才,他自己却说:“天下才为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意思是说:把才华分成十份,曹植有八分,他自己有一份,天下所有人分一份。

人们从他的话中总结出“才高八斗”,有时候也称作“八斗之才。”

【才高八斗、才高八斗的故事简短】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才高八斗什么意思【才高八斗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下一篇:才高八斗的故事 才高八斗的故事简短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