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国家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典出《老子》,原文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一棵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又一筐的泥土堆筑起来;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这句话比喻人要做成大事,就必须从基础做起,经过持之以恒的逐步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踌躇满志而又抱诚守真,他说:“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实现十三亿共同的中国梦,就必须从小事积累,“起累土”,“筑高台”。这个“累土”就是我们现在一步一步的工作,“九层之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仔细揣摩,“起累土”饱含着质量互变的朴素哲理。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日行万里、平步登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从书圣王羲之洗笔染“墨池”到世界大画家达·芬奇“画蛋”始成,从中国女排砥砺五年连续夺冠到莫言埋头著书获“诺奖”,从刘翔苦练跨栏终成“飞毛腿”到屠呦呦千万次实验终于发现青蒿素……为什么他们能登峰造极?都是因为他们从零开始,勤学苦练,善于积累,终致实现理想“质变”。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如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亮点突出,中国声音引领时代潮流,科技创新、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在世界各国赞誉如潮,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背后,凝聚的正是自成立到再到深化改革的征程中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成果,正是怀抱初心、艰苦奋斗所带来的质的飞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和“万丈高楼平地起”也有许多共通之处。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就是说再高的大楼都要从地基建起,要把基础打牢。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高楼是起不来的,就算建起来了也只是“空中楼阁”。掩卷沉思,在实现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思想是十分危险的。实践中,还没等泥土积累足够,还没将基础打扎实就试图“未学步便先飞”者比比皆是,教训尤为深刻。有的人想写作,素材积累这筐“土”还没装满,就想要一气呵成,著书立说,结果是“抄来抄去”,文风虚浮,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有的人想要干事创业,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都不了解,就风风火火,“半桶水晃荡”,“上马”办项目,结局反而是背道而驰,招来诸多不满。有的人想当好官,还没干出一点儿实绩,没下几次基层,就放松党性修养,先谋私利,一心往高处攀,最后只能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告诉我们,想要筑好高台,建起高楼,必须从第一抔土开始积累,从第一块砖开始搭起,只有日积月累,防微杜渐,才能“搭好高台,唱好戏”。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坚强下, 我们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目标、中国梦想。经济腾飞,离不开党和国家边行边试边总结;文化繁荣,离不开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扑下身子传承、创作并推陈出新的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投入、加强保护的驱动战略;清明,离不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狠抓深纠和深挖细查立行立改的铁腕手段……正是在梦想发轫时,艰难险阻处,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绝不松劲,才有了今日国愈富,民愈强的美丽图景。
在《尚书·旅獒》里有一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告诫我们干事业要有恒心,要坚持到底。做任何事情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而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而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同理,要垒好“九层之台”,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更要步履不停,谨小慎微。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关键一着,决胜一刻,绝不容许我们有任何松动和偏离。廉政建设是如此,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如此。在搭建国家“九层之台”的过程中,群众的力量就是最好最大的“土”,是中华民族最坚实最牢固的基座。办好群众关心的事,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必须贯穿到“起累土”的全过程,一刻也容不得马虎。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许多挑战要应对,许多发展不平衡待解,步入深水区的改革难度还在加大,打通各项事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还很艰巨,但只要我们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不止步于此,始终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群众的事不折不扣地办好,把群众的困难不遗余力地解决好,就一定能筑起更高、更牢的中国“高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梦,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变成现实。(宁江炳 余秋莲)
链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是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的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体现。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见素抱朴 • 抱诚守真
说起丝绸,脑海第一闪过的是“中国”,中国的丝绸。丝绸业在中国约有700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始养蚕的国家,是对外丝绸制品的大国,丝绸制品享誉世界。
唐代时丝绸可谓是最鼎盛时期,面料精美,丝绸制品种类繁多,做出来的衣物精致而美丽,那时丝绸象征着权力财力,大多是出现在皇族侯爵之家,供贵族穿戴。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说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引得众文人墨客为之动容,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人称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涉猎广泛,不同行业的人们,从这部名著中都会搜寻到本专业的蛛丝马迹。丝绸作为我们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载体,也不例外。据历史考证曹雪芹的祖上曾为清代江宁织造局的世袭织造(官职名),达六十年之久。《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频繁接触到与丝绸相关的服装及饰物,丝绸面料,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品类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
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丫鬟走来”。对宝玉的家常穿着的描述:“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第八回宝玉探望病中的宝钗时,宝钗那天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的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第二十一回中,又出现“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的情节。曹雪芹向我们生动详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的丝绸发展状况,浓郁的丝绸文化气息从原著的叙写中可窥见一斑。
中国历代丝绸传世精品,如文采华丽的锦、亮如冰凌的绫、光泽柔和的绮、薄如蝉翼的素纱、轻盈透明的罗、光彩华贵的缎、富丽堂皇的妆花、色彩斑斓的缂丝、五彩缤纷的刺绣等等,它们立意之绝、工艺之精,就连现在设备都难以造就。
桑蚕丝能做出来的面料有很多种类,除了我们熟知的绫罗绸缎,还有纺、绉、纱、绢、纨、绒、锦、绡、绨、云锦、缂丝等。
杭州曾是南宋都城,且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历来是“产丝最盛”之地区,杭城在清代也是全国三大著名丝织中心城市之一,其主要丝织产品有绫、罗、纱、绸、绢、紵丝、锦等,并大量生产宫廷所用之装饰性彩绸织物。丝绸以自身的优点发展至今,不同类型的丝绸制品层出不穷,穿着可以大方优雅,可以飘逸迷人,可以性感浪漫,不似从前的繁琐,简单大方的剪裁,这种衣物很快进入了人们衣物的选择内。随着时代发展,市面上渐渐出现仿真丝,技术的提高,让仿真丝接近真丝质感,商家贩卖让人们难以辨认。丝绸文化之所能够传承千年至今时今日仍旧受到人们的喜爱跟“诚”与“信”分不开。《庄子·渔夫》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高义泰老字号坚持做自己,致以对传统技艺以及传承文化的尊贵敬意,于风雨飘摇中,抱诚守真。
抖音号 | 高义泰
京东天猫 | 高义泰
【抱诚守真的意思是什么;抱诚守真下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