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细拿粗,挟细拿粗什么意思

更新:08-3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闲喷河南话「停分. 停 . 沟」(原创)

“这点家产,你们哥俩停分,一人一半。”

停分,平均分的意思。作为方言活化石的元杂剧中,多出现“停分”这个词。

“若不是死了俺娘亲和父亲,这家私和你匹半停分。”(《杀狗劝夫》)

匹半停分,就是平均分成两半,各得一半。匹,这个字如今还活在河南话中。匹开,一匹两半,皆是。

“则待要停分了两下财礼。”(《秋胡戏妻》)财礼,也平均分。

有时,停分一词也可拆开来用:

“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后庭花》)

停分,其中的“停”,这里当“平”或“匀”讲:

“这家产可得分停当。”分停当,即分公平,均分是其分法之一。

有时,停又当“成儿”、“份儿”讲:

“泪凝孤枕三停湿,

花结残灯一片明。”

三停湿,即眼泪流湿了枕头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见,哭得稀里哗啦够厉害的。残灯孤枕,凄凄惨惨戚戚。

西游记》中,悟空对八戒说:“咱十停才走了一停,西天的路还远着呢!”这是把西天取经的路分成了十份,说明才走了十分之一。或者说,十成才走了一成。

三国演义》中:“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了曹操。”三成儿人马中,归顺曹营的占三分之一。

河南话中,与“停”相当的一个字是“沟”。假如让孙悟空来当一回河南人,那么他会对猪八戒这么说:“八戒,咱十沟儿才走了一沟儿,西天取经的路还老远哩!”

沟,既不是门口的水沟,也不是村边的河沟,更不是人间的鸿沟,而是中国古代数学上的一个名目。

老百姓以“沟”来代替“成”和“份”。小时候常常听我奶奶说这个字:“活儿干的咋样了?十沟才干一沟吧?”

停与沟,在口语中多半是儿化的。一停儿,一沟儿,说起来是那么的利落、好听。

历史上最早的坑爹官二代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曾在一篇读史笔记中写过,名父之子多败德。这是他在读了二十二史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个历史规律。所以“坑爹”的现象也并非现在才有的,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那些把老爹的一世英名葬送的官二代们,真是“坑爹”没商量。

史上最"坑爹"儿子:赵括"纸上谈兵"损四十万赵军

历史上最著名的“坑爹”当属“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他的儿子赵括自幼喜读兵书,与父亲谈论战法兵道头头是道,赵奢都说不过他。然而赵奢却并不认可他,对妻子谆谆告诫说,赵括不能为将。后来赵奢去世,赵国与秦国在长平进行主力对决,赵王任命赵括为全军主帅,赵母上书赵王,坚决反对赵括拜将,并说如果一定要任命赵括,一旦战败,请不要株连家人。赵孝成王不听,一定要派赵括为统帅。果然,赵括败于秦国名将白起,四十万士卒被俘被杀,全军覆没。长平之战后,有人上书赵王,认为赵括罪大,应该夷灭三族以谢国人百姓。万幸赵母有先见之明,在赵括出征前曾与赵孝成王有约,赵氏一门才幸免于难。赵括不仅“坑爹”,还坑了四十万赵军,更坑了国家。长平之战后,本有实力与秦国争天下的赵国一蹶不振,最后被秦国灭掉。

狄仁杰名声尽毁:儿子作威作福 百姓砸毁其生祠

唐末还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坑爹人物,这便是一代名相狄仁杰之子狄景辉。曾经做过魏州地方官的狄仁杰,因为政绩卓著,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岁岁祭拜。而他的儿子却作威作福,又贪婪又暴虐,激起了民愤。当地人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砸毁了狄公的生祠,对他曾经的敬仰荡然无存。真可谓坑爹的“典型”。

宋代“我爸是李刚” :全仗父亲虎威

宋代元杂剧可谓事反映宋元社会生活的一面多棱镜,其主要特点是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深入,大胆抨击时政.在《陈州出米》中小衙内的定场白可谓活脱脱的我爸是李刚再现:“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哪一个不知我的名儿。见了人家的好器玩、好古董,不论金银宝贝,但是值钱的,我和俺父亲的性儿一般,就白拿白要,白抢白夺。若不与我呵,就踢就打就挦毛,一跤别翻倒,跺上几脚,拣着好东西揣着就跑。随他在哪个衙门内兴词告状,我若怕他,我就是癞蛤蟆养的。

爱国诗人“培养”汉奸儿子 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现实老鼠的儿子偏偏不会打洞。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出来个带路人,名叫龚半伦。这姓氏并不像张王李赵一样多见,姓龚的古人中,怕是清朝大诗人龚自珍名气最大了。没错,这个龚半伦就是爱国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自珍的很多诗篇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但他的儿子龚半伦,不但不爱国,而且卖国,当时就被人视为汉奸。领着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他自己还先到园里搜索了一通,把值钱的东西装回家。龚自珍当然不用为这个丧心病狂的汉奸负任何责任,但他的这个儿子,给他一世声名抹了黑,却是事实。

飙车坑爹族:孔祥熙之女大踩油门撞

二代们喜欢飚车,从民国时代就开始了,孔祥熙之女孔令俊对于飚车的兴趣尤其大。爱飚车难免违章,违章难免就有过问。但孔令俊对付的办法令人瞠目结舌,一次遭遇拦车,她居然大踩油门,将撞成重伤。另外一次则大发淫威,一枪打死了。而这些事后却没有受到任何追究。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更多精彩,请下载燕郊新移民APP

关汉卿笔下的寒食、清明节

卫立业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民间一个祭祖的日子,时间多在寒食节后的第二或第三日。“清明寒食通四海,祭祀文化传千秋”。在这寄托着炎黄子孙对先祖思念的凄凄哀思中,作为一名热衷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人,不免又想到戏曲大师关汉卿在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所描绘的那个似恶梦一般的寒食、清明节。

斋郎,唐时本为低级官员,掌宗庙社稷祭祀诸事。但至宋时,斋郎因多为“朝臣子弟起家之官”,实际上可看作是贵家子弟(衙内)的代名词,属于那些无恶不作的特权阶层。在《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一剧中,鲁斋郎是个官位很高的人,他一出场,在自我表白中,即显示出一付狂妄自大、无法无天、无恶不作、霸道成性的咀脸:“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小官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但行处引的是花腿闲汉,弹弓粘竿,鸟戎儿小鹞,(yào,耀。一种性格凶猛的捕食小鸟),每日价飞鹰走犬,街市闲行… …”。他白日劫财物,抢妇女,横行无忌。看到银匠李四妻子漂亮,竞借李为其整修酒壶之机,公然将李妻抢走,临行还吩咐“你随便拣哪个大衙门告我去。”李四不甘心,果然告到“大衙门”郑州都孔目张珪的门上,发病为张所救,于是因祸得福,得认张妻为姐,两下作亲眷往来。李四以为告状有门,因为“姐夫”身为郑州六案都孔目,权势不小,自称“谁不知我张珪的名儿”。然而当李四哭诉起前因提起鲁斋郎时,这位本来气壮如牛的张孔目却惊叫“唬杀我也”,连忙捂住“大舅子”的嘴巴叮嘱:“这言语你再也休提”,视鲁斋郎如食人怪兽。

秦汉时代,平民和仕人清明祭扫祖先坟墓的风气已十分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唐之后,则更为隆重,以至成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这年的寒身清明时节,张珪领着妻子、儿子和女儿,出城为祖先扫墓。来到坟所,看到眼前的春景,不禁唱道:

【金盏儿】觑郊原,笑声喧,古坟新土都添遍,家家慎终追远痛难言。一璧厢黄鹂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正是“莺啼新柳畔,人哭古坟前”。

思念忧伤之际,张珪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兄嫂心毒意歹,全不念共根同蒂、连枝带叶,将他似乞儿般赶出门来的往事,又不免心生怨恨。他这样唱道:

【油葫芦】我(指兄嫂)只待置下庄买下田,家私积有数千,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逼得人卖了银头面我戴着金面。送的人典了旧宅院,我住着新宅院。有一日限满时,便想得重迁,提刑司刷出三宗卷,恁时节带铁锁纳脏钱。

从这段唱词中可以得知,张珪此时感叹的是自己如今“只有高才没有重位”。心想的是有朝一日,若得“重迁”(指高升),一定要让“提刑司(官署名)刷出三宗卷”,来查清兄嫂所干的勾当,让他(她)们“带铁锁纳(退回)脏钱”。

令张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愈怕鲁斋郎,鲁斋郎却偏偏找上门来。自从许州拐了银匠李四妻子后,起初鲁斋郎似呼还很爱她,但过了一段时间,“两眼便不待爱见了”。清明时节,他又来到郑州,心想此时“家家上坟祭扫,必有生得好的女人”,便也踏青游玩来到郊外。路过张家坟地时,因发弹弓打鸟,却将张珪儿子的头打破。孩子无故被伤,妻子未免嚷骂几句,张珪没想到在自己的属地上会有人敢欺凌他,于是怒气冲冲地奔出去大耍威风:“这个村弟子孩儿无理!。我家坟地里打过弹子来,你敢是不知我的名儿?”这时鲁斋郎出现了,质问他骂谁?张硅一听是鲁斋郎,立即唬矮了半截,由老太爷变成了三孙子。剧本写他“恰便似坠深渊,把不定心惊胆战”,连忙“做跪科”。

鲁斋郎要他“近前将耳朵来”,张珪也只好凑上去。听到的是“把你媳妇明日送到我宅子里来”。这对张珪来说,作为一个男儿,他的遭遇较李四更为不堪。如果说李四夫妻还得到十两银子作“盘缠”和“青酒”三壶,并且还是强力夺走的话,则张珪竞被命令第二天亲自将妻子送到鲁宅以供蹂躏,而这对张珪说来就像是亲蒙帝王圣旨一般。

“少不得把屎做糕糜咽”,个性决定了张珪在抗拒凌辱方面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他悲愤地唱道:“你叫我如何分辨?省可里高声骂得胡言… …冤!唬的我魂魄消然,言语狂颠,谁敢迟延!”

张珪无论在同鲁斋郎恶势力的外在冲突还是在自身性格的内在冲突中都是个失败者。他将自己感情深厚的发妻恭恭敬敬地送到鲁斋郎的后堂后,苦痛地回到家里,见到气得昏死过去的孩子,悲愤地唱道:“鲁斋郎你好狠也!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那一个敢为敢做!”

鲁斋郎将李四的老婆玩腻后,这时鲁以“妹子”的名义赠于张珪。可悲的是张珪信以为真,又屈辱地接受了,还觉得似乎以妻子换来鲁大人的“妹子”也不算太亏。所以,对刚刚远道而来的李四提起此事还不无庆幸:“我可也强似你,他与了我一个小姐,叫作娇娥。”麻木至极,也颛(zhuān,专。指愚昧)顸(hān,酣。取粗野之意)之极。

李四意外发现鲁斋郎送给张珪的“小姐娇娥”竞是自己被抢去的老婆,双方喜极而泣。张珪看到他(她)俩“眉来眼去”,“一个身无所措,一个紧支吾”,误以为是李四“不识亲疏、不辨贤愚”,“我一脚刚出宅门,你便养着俺桑新妇”,因而愤怒地唱道:“全不似管鲍分金,到做了孙庞刖足;把恩人变做仇家,将客僧翻为寺主。自古道无毒不丈夫,他将了你的媳妇,不敢向鲁斋郎报恨雪冤,(却)来俺家里尤云殢雨”!

管,指管仲。鲍,指鲍叔牙,春秋时齐人。《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曰:吾始困时,赏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孙,指孙膑,春秋时齐人。庞,指庞涓,魏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qīng,晴。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刑罚,也叫墨刑。)之,欲隐勿见。”

“尤云殢雨”,比喻男女之间缠绵欢爱。

当然,王珪借用以上成语典故来指责李四,是在其麻木之极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当他明白事实后,摆在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留下小姐和李四争妻,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小姐娇娥”原为李四老婆,但为鲁斋郎抢走并已赏给了张珪;另一种是直接去找鲁斋郎拼个鱼死网破,这对懦弱的张珪来说显然又做不出来。于是,他让李四夫妻重新团圆,并将全部家产交付后者,自己云游出家:“我从今万事不关心,还恋衾枕欢娱?”

关汉卿春秋笔下的寒食、清明故事,道尽了元代“人吃人”社会恶霸横行、衙署无能、百姓饱受苦难的黑暗现实。此剧的尾声是十五年后,清官包拯奉命来五南采访,途中救得张珪和李四两对几女,并将鲁斋郎“扰害黎民、掳掠妇女、罪有百端”之事,上奏天子皇上,皇上大惊,准奏命斩。包拯即以“三不知同会云台观”之计,智斩鲁斋郎。张、李两家虽在此重逢,阖家团圆,但肉体上的伤口容易愈合,心灵上的创伤和痛苦却是永远难以抚平和无法消除的!

本文作者系山西省临猗县原副、临猗县关汉卿戏曲文化研究会会长、县三晋文化研究会顾向。近年来,编著出版有《商祖猗顿》、《从临猗走出的戏曲大师关汉卿》、《古郇集韵》等书。

【挟细拿粗,挟细拿粗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挟山超海(挟山超海怎么读) 下一篇:挠曲枉直-挠曲枉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