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三代的一场家暴,傅雷掌掴傅聪,用绳紧勒儿子绑在大树下受罚
傅雷
提起《傅雷家书》,很多人会尊崇它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成功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然而,人是一个多面性的动物,在温情脉脉的文字背后,现实中的傅雷,却是一个“狠角色”。
有人说,容貌是情绪的积累,这一点在傅雷的身上似乎得到了印证。
细小的眼睛窝在凸出的颧骨上,颌骨棱角分明,细边的金丝镜框没有让他变得斯文,反而给人冷傲不逊的感觉。
其实,傅雷与儿子傅聪的关系并不好,从儿时到青年时代,傅聪经常被父亲打骂,身体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伤疤。
傅雷
与事后抵赖的伪君子不同,傅雷从不否认对儿子的拳脚相向,只要用心品味,在《傅雷家书》的细枝末节中,都能体会到傅雷家暴的余威。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心了!”
这是1955年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遭遇,才能被称之为“折磨”,细思傅聪的这二十年,令人不禁胆寒。
诚然,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个人的性格中,必然隐藏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傅雷
随着对傅家家史的追根溯源,一个延续三代人的家暴基因呈现在历史面前,这一切暴力的源头,还要从傅雷的母亲说起。
傅雷的母亲李欲振本是江苏一户普通农家女子,15岁嫁到了同乡的一个大户人家,丈夫傅鹏飞是当地中学的一名教师。
当时正值清末,社会动荡之时,虽然傅鹏飞继承了全部的房产和田产,但作为一介教书先生,却难以守护这份家业。
傅雷四岁时,父亲傅鹏飞遭人陷害入狱,失去了大部分家产,为了营救丈夫,李欲振只得变卖家财,终日四处奔走求助。
几经辗转,虽然丈夫被救出狱,但身体孱弱的傅鹏飞在狱中染了肺病,出狱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傅雷与母亲李欲振
家道中落,生活窘迫,让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的李欲振心力交瘁,然而命运总是一再鄙弃可怜之人,一场瘟疫令三个孩子相继夭折。
傅雷成为了唯一幸存的孩子,此后,年轻的李欲振独自一人将傅雷养大成人,并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每每想起丈夫受人欺凌、含冤而死,李欲振都将后牙咬得吱吱作响,她发誓一定要将儿子培养成有出息的人。
李欲振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却非常有见识,她深知,若想重振门楣,不被人欺负,唯有读书做官。
傅雷
为了让傅雷更好地接受教育,李欲振不惜变卖家中田地,花重金为傅雷聘请私塾先生,在家中一对一的教授傅雷功课。
贪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傅雷也不例外,然而对于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李欲振的态度就是两个字:不行。
李欲振对傅雷的管教是极为严苛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纵是天下父母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也极少见到如此狠心的母亲。
傅雷每每读书时,李欲振都会亲自在旁监督,只要读书的声音有一点卡顿,或是声音变小,一顿戒尺就会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有一次,晚课结束后,本已准备上床睡觉的傅雷发现院子里有一只蟋蟀,男孩子的好奇心一下被点燃,便在院子里逗蟋蟀。
傅雷
当发现母亲站在身后时,傅雷顿时慌了神,一溜烟儿地跑回房间睡觉,本以为躲过了母亲责罚的他,半夜突然被一阵刺痛惊醒。
原来李欲振为了惩罚儿子贪玩,在傅雷的肚子上点了一根蜡烛,以示惩罚,年幼的傅雷被烫得大哭起来。
傅雷下意识想要扒拉蜡烛,抬头却看到母亲瞪大的双眼,颤抖的小手一下子就停在了半空中。
看着滚烫的蜡水滴在儿子稚嫩的皮肤上,李欲振无动于衷。
这些还不算最严厉,更甚的是,傅雷若是考试成绩有所下滑,哪怕只是下滑一分,也会被母亲绑在父亲的牌位前,用鞭子一顿毒打。
傅雷
“你对得起你死去的爹吗?!若不能光耀门楣,要你何用?!”这句母亲最常说的话已深深地烙在了傅雷的心里。
其实,李欲振也并非铁石心肠,鞭子落在傅雷的身上,也疼在她的心里,但为了不使儿子重蹈丈夫的覆辙,她别无选择。
母亲的严厉给幼小的傅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里阴影,傅雷一生虽有不少著述,却鲜少提及母亲,莫不是和童年时母亲的家暴有关。
民国成立之初,国家依旧处于混乱之中,受母亲说一不二性格的影响,傅雷也是一个非常刚烈的人。
傅雷
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无法容忍的他,最终还是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个文人,只是他并未选择教书,而是走上了翻译文学的道路。
即便如此,长大后的傅雷对母亲认定的事也是无敢不从。
24岁时,傅雷遵从母亲的意愿,迎娶了表妹朱梅馥为妻,婚后第二年和第五年,先后生下了傅聪和傅敏两个儿子。
傅聪刚刚出生时,初为人父的傅雷,对待孩子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没过多久,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就在傅雷的身上显现出来。
随着傅聪学会走路说话,孩子调皮的天性也渐渐开始展露,面对三岁孩子正常的登梯爬高、摸东摸西,傅雷开始暴躁起来。
朱梅馥和傅聪
对于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傅雷对傅聪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论儿子是否明白他的话,只要犯了错,总少不了一个耳光。
很多时候,傅聪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挨打,疼得哇哇大哭起来,而这哭声又会使其遭到父亲另一个响亮的耳光。
在生活中的细节上,傅雷对孩子更是有着极为严格的规矩。
饭后的筷子一定要并拢起来,不能两支分开;倒过水的茶壶,壶嘴一定要朝着自己,不能朝着别人,只要出错,都会引来傅雷的拳脚相向。
妻子朱梅馥常常在打孩子的问题上与傅雷争论,每次傅雷都是扔下一句“我都是为了他好”,而后就拂袖离去。
朱梅馥与傅聪(左)和傅敏(右)
后来对于小儿子傅敏,傅雷亦是如此。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得不说,傅雷是有独到眼光的,在傅聪很小的时候,傅雷便注意到傅聪的手指很长,而且对于旋律节奏非常敏感。
傅雷认定,傅聪是一个钢琴奇才,决定在音乐方面好好培养他,为此傅雷专门请了钢琴老师,还托人在法国订购了一架名贵的钢琴。
然而,无论对于哪个孩子来说,练琴无疑都是枯燥而痛苦的,傅聪纵是天才,也不例外。
为了傅聪在演奏方面有所成就,每天练琴的时候,傅雷总是会站在钢琴旁边监督,就像小时候母亲监督他读书一样。
傅聪
傅聪每弹错一个音,都会激怒在旁监督的傅雷,开始傅雷只是用手指戳一戳儿子的头,但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出错的地方也开始多起来。
后来,傅雷便一巴掌拍在傅聪的脖子上,每每这时,傅聪的头总会狠狠撞在钢琴的键盘上,发出“咚”的一声沉闷的低音。
除此之外,父为子纲的思想亦是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家庭,即便傅聪没有做任何“违规”的事,只要傅雷觉得不妥,也都会体罚他。
邻居们经常看见傅聪被绑在门口的大树上受罚,起初以为是孩子们的恶作剧,后来才知道是傅雷亲自绑的儿子,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傅聪
与傅雷走得近的朋友都无法忍受他这样对待孩子,但无论大家怎样劝阻都无济于事。
有一次,傅雷的好友钱钟书与杨绛夫妇来傅家串门,刚到门口,便看到被绑在树上的小傅聪,绳子已经将他的胳膊勒出了紫红色的淤痕。
杨绛急忙将绳子解开,这时傅聪才微微睁开虚弱的眼睛,轻轻叫了一声“杨阿姨”,孩子不知道被绑在这里多久了,杨绛心里一阵酸楚。
杨绛夫妇抱着傅聪进屋找傅雷理论,傅雷非但没有觉得惭愧,反而追着傅聪打起来,责备他没有规矩,竟让长辈抱着进屋。
钱钟书与杨绛
幸得钱钟书将傅雷拦下,才没让傅聪再遭皮肉之苦,后来杨绛夫妇每每找傅雷谈及此事,也都不见傅雷有所改变。
在傅雷的观念中,自己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孩子的兴趣上,傅雷更是一派封建大家长的作风,幼小的傅敏对哥哥的钢琴很感兴趣,每次傅聪练琴时,傅敏都会坐在楼梯拐角偷听。
年幼的傅敏不敢同父亲讲,便找到母亲说:“我也想学习钢琴。”
看到傅敏的上进,朱梅馥很欣慰,将傅敏的想法告诉丈夫后,却遭到了傅雷斩钉截铁地拒绝。
傅雷与朱梅馥
在傅雷看来,小儿子根本不是学习音乐的材料,没有看到傅敏在音乐方面的任何天分。
其次,为了培养大儿子学习钢琴,孤注一掷的傅雷,几乎倾尽家中所有,也没有钱再支撑第二个孩子学习音乐。
对于培养孩子,傅雷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要学就必须学到最好,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开始。
傅敏年幼时对音乐的梦想,就这样被扼杀在了父亲的固执里,而傅雷为傅敏规划的人生,是做一名教师。
后来在傅敏的回忆录中写道:“父亲是一个很慷慨的人,尤其是对哥哥的培养,但是与我却十分吝啬。”
傅聪(左)和傅敏(右)
事实的确如此,许是因为傅聪是傅雷的第一个孩子,傅雷将更多的期望都寄予在傅聪身上,相较于小儿子傅敏,他的付出则少之又少。
傅雷的偏执,直接影响了两兄弟未来的命运,在傅雷严苛的教育下,傅聪自小就斩获了很多音乐奖项,更是在20岁留学欧洲。
而傅敏则真的如父亲所愿,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在教育事业中,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走出国门的傅聪终于离开了父亲的魔爪,直到父母离世前,傅聪都没有再回来,每每想起在父亲身边的日子,傅聪总是感激而惶恐。
后来,傅聪移居英国,成为享誉欧洲的钢琴演奏家,面对儿子的成功,傅雷倍感欣慰,自己多年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傅雷(左)与傅聪(右)
然而,傅雷也深深地知道,傅聪这些年受的苦,并非常人能够想象,许是年纪大了,每每想到这儿,总是觉得有愧于儿子。
在傅聪出国后的八年时间里,傅雷给傅聪写了186封家书,在信中不再有往日的责骂,代替它的是父亲的温情和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父亲的改变,傅聪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冰释前嫌,他对父亲依然是充满畏惧的。
特殊时期,傅雷遭到批斗,身体和精神上饱受了巨大的摧残,整个人变得异常消瘦,脸上的棱角更加分明,但心里的棱角却已不见了踪影。
傅雷与朱梅馥
日夜被关在牛棚里的傅雷,每每见到妻子,诉说的都是对儿子的想念,和对过往家暴的忏悔。
后来,不堪忍受屈辱的傅雷夫妇,在家中双双自尽,得到父母去世的消息,傅聪才从英国赶回国内。
失去双亲的傅敏见到离别多年的哥哥,忍不住失声痛哭,兄弟俩抱在一起,此时的辛酸、懊恼、忏悔掺杂着五味杂陈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也许至此,傅聪才真正原谅了父亲,但傅雷对他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历史就是一场悲剧的轮回,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绝不会只出现在傅雷一个人身上,自小被父亲拳脚相向的傅聪,也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
傅聪(左)和傅敏(右)
这位享誉国际的钢琴演奏大师,感情生活却十分黯淡,一生中有过三段婚姻。
傅聪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因对彼此音乐才华的赏识,二人很快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子傅凌霄。
夫妻对音乐的执着,深深地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方针,与傅聪别无二致,傅凌霄亦是自小学习音乐,对于儿子的辅导,傅聪更是亲力亲为。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傅凌霄渐渐长大,对音乐的兴趣却与日俱减,面对儿子学习上的懈怠,傅聪一改往日的慈眉善目,常对儿子恶语相向。
彼时的傅聪可能没有想到,当他鄙夷父亲凶恶的嘴脸时,却也正在慢慢变成和父亲一样的人。
傅聪和第一任妻子
因与妻子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夫妻二人经常发生口角,但傅聪却总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冲动。
随着教育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夫妻二人最终选择离婚。
离婚后不久,傅聪结识了第二任妻子玄禧晶,但同是因傅聪性格上的原因,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便宣告终结。
已过不惑之年的傅聪,对自己两段失败的婚姻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他不想同父亲一样变得冷漠无情,却又难以压抑自己的情绪。
直到遇见第三任妻子卓一龙,才彻底解开了傅聪的心结,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文化背景。
卓一龙
有些事情,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地理解彼此,婚后的二人相濡以沫,在平淡的岁月中,走过了一生。
从李欲振到傅雷再到傅聪,莫不是一场延续了三代人的家庭悲剧,但我们不能说暴力是毫无意义的,它确是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物。
也有人说暴力是野蛮的,认为没有暴力的人性才称得上完美,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失去暴力,人们会失去生存的力量。
其实这悲剧的根源不在于暴力,而在于过分的期望。
对父母的期望,对爱人的期望,对孩子的期望,使我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回望来路,我们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
少一分期望,也许能多一分理解;少一分争吵,或许能多几分快乐。
第1201期:挨揍(生活故事)
文/金鑫(湖南娄底)
9月8日晚上八点,一天的工作总算结束了。兰怀着悲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岭下派出所。
你有什么事?值班的年轻保安温和地问。
兰话没出口泪先流:我被老乡打了!
别哭别哭,把你的情况说清楚。保安说。
我是去年12月2日来到浙江金华的。
你在哪个厂上班?
我在白马实业有限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厂上班。
你去里面大厅吧,里面有人值班,会帮你解决困难的。
兰感激地点点头,来到了大厅。大厅的值班人员见到兰很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我被老乡打了。
打你哪了?
兰伸出了被抓破皮还沾有血迹的左手,又指了指腹部被踢的一脚,衣服上面赫然显现一支鞋印,又指了指浮肿还有微痛的右眼眶,这里被打了一拳。
伤得重吗?一边问一边拍着被打的痕迹。
不重。兰诚实地回答。
那你先去座位上休息一下吧。
兰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环顾大厅四周墙壁上都有为服务的标语。是啊!这里干警的工作态度是一流的,兰早就在手机上看到过了,今天也亲身体会到了。
兰本来在广东打工的,是老乡郁说这里有个工作岗位轻松又工资高才来的。还说帮兰介绍个对象。当时兰本无意找对象,因为她欠着债还带着个小孩,只是老乡郁帮兰介绍的对象是她哥,她哥承诺兰所欠的债愿意帮她还,兰带的孩子可以帮忙转学来这读书。兰好感动,所以就同意了。元旦那天,他家奶奶过世,他们都回家奔丧。双方都见过父母,双方父母都表示认可。只是郁是个极其自私的人,当兰在她家做家务时,她觉得兰是长嫂应该多操心,而回厂工作时,她决定过年后将她那五十多岁的老公叫出来做插片座,叫兰去做别的工作。插片座是计件的,轻轻松松每月拿到五千以上。而别的工作只有十三元一个小时。兰当时在广东为了来做插片座辞急工扣了九百。当兰听到郁的决定时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是郁一贯的作风,她在酒桌上可是大言不惭宁可伤身体也不可伤感情的呵!但事实上她是个贪杯之人,十次喝酒十次醉。初次与她相识的人会把她的话信以为真够义气,但相处久了就知道她是见利忘义之人。返家一趟,更让兰反感的是郁还是个冷酷无情忘恩负义的人。当兰在她家吃团圆饭时,亲眼目睹郁与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因为一句话而争执不下。兰心想,纵然父亲说错又何妨,何况是钻牛角尖。还有一件事更令兰瞠目结舌,那就是建房的时候,老母亲叫郁帮忙捡砖,郁竟然一口回绝,结果老母亲一个人一楼捡砖三楼吊砖,上上下下几十个来回。郁的理由则是母亲是给她哥建房而不是给她建房。母亲的劳累不值得她心疼,相反在她的内心里不断埋怨母亲偏心重男轻女,母亲生她养她还替她带了十多年儿子,她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郁从小就是街上混混,一句话就是打,三句话就拿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兰因此不大想搭理郁,但自从兰不理她后就削尖脑袋欲拆散兰和她哥,说兰是偷人才离婚的,骂尽了天下最难听的话。她哥说了她两句,她竟然不可理喻向他拿起了刀。就在昨天晚上她在家人群里又发起了神经,对兰百般侮辱。她哥决定三人同时出厂别在一起上班了。今早八点,她哥关了她开的机器,让她走,她疯了似的冲向兰,对兰拳脚相加,她认为一切都是因兰而起,幸好有众多同事劝阻,兰才只是受点皮肉轻伤……
大概半个小时后,大厅进来好几个,其中一个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他问了问兰的情况,决定把兰的对象叫到派出所来谈谈。兰的对象是个麻将迷,一下班就脚底抹油去了里麻将馆。派出所的电话他竟然拒接,年轻高个那人手一挥说:走,去里麻将馆。
兰当即摇头说,不用去。随后拨响了她对象的电话。
我现在在派出所,要你马上过来一趟。
疯了,我都说了,一家人忍忍就算了。
说完就挂了。
他会来吗?问。
他会来的。兰很自信地回答。
大概半支烟的工夫,兰的对象就赶来了。
你老婆为什么会被打啊,什么情况啊?开门见山。
唉!她们两个吵得我烦死了,我都想三个人离开这,别在一个地方上班了……
的确,他夹在中间苦不堪言,他曾多次嘱咐兰别理会他妹,把她当空气。连父母都不放眼里的人根本就惹不起。兰也曾一忍再忍,忍到她居然手足舞蹈编着歌来骂人,天上有一只小鸟,地上有一只毛狗……
兰的第一段婚姻本属性格不和,感情破裂,只是苦于操之过急,在口头协议离婚之际与一个离婚单身的牌友好上了。当兰的第一任老公回家时,兰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去拿离婚证,偏偏主动提出来离婚的他又后悔了,但兰心如死灰,去意已决,并道出实情她已有相中之人。他听了顿时泪流满面,跪地不起,承诺以后绝对会待兰好。善良的兰心软了,同意给他改过的机会。只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兰彻底死心。那是二0一九年元旦,天气寒冷,在外做工的他放假归来,他觉得房间里冷决定把厨房的窗户关了,兰便叮嘱他不能关,有煤气,因为烧菜用的是煤火。他则说那关一半吧。兰听说只关一半也就不再言语,结果第二天醒来,兰躺在床上头痛欲裂,小女儿则在床边呕吐,当时老二去了学校,他则去了外地务工了。兰眼瞅着脸色苍白的小女在呕吐,却浑身无力帮不上忙。当初兰还以为是两人同时受寒感冒,殊不知那患过脑膜炎的丈夫嘴上说只关一半,实则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外人无不感叹兰娘仨命大。事后那脑膜炎不但不认错,相反还猪八戒倒打一耙,说兰舍得钱打牌舍得钱,开个排气扇的电费又舍不得了……至此兰觉得非离不可,尽管他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房子归他,老大老二归他,兰带着小女,还扛着债,兰心想,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的一生平安和快乐最重要。当兰离婚后走进打工生活,众多亲友戏说她重出江湖。兰在女儿时曾在广东打工,那时兰是个柔弱多愁善感的女孩,而今她是厂里被美称的“钢铁战士"。
时间接近二十二点,与兰的对象聊得差不多了,决定明天安排人到厂里来调解。兰向真诚道谢后,与对象一同回到了宿舍。这一夜,兰辗转难眠,想想这半生以来的苦与痛,不由悲从心来。
9月9日早上七点多,兰发信息给厂里文员请了一天假,在宿舍里耐心地等待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的到来。
九点多,厂长在员工群里发了一张通告,内容是兰的对象罚款两百,兰与郁各罚一百,因为三人在车间吵架对公司有负面影响。
兰不服,发了一条信息到群里,兰觉得自己一没动口,二没动手,被恶人打了还被罚款,不公平不合理。厂长则回应,被打肯定是有原因的,兰面对这种亦无语了。
下午两点多,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终于在百忙之中赶来,其中一个与兰的对象挺熟的,另一个姓梁,年龄五十岁左右。粱生来到公司办公室首先找的是郁,他决定打开她的心结,让她认可兰这个嫂子。她则冷笑兰与他哥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说他哥是个生活不检点的男人,说兰也是个生活不检点的女人,是因为偷人被抓现行才离婚的。两个人在一起只不过是性.伴侣而已。
好毒的一张嘴,好毒的一颗心啊,真不愧是属蛇的。
兰面对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扬言说只要兰进她娘家的门就弄残的嚣张跋扈、怒气冲天的女人,思绪乱成一团麻不知如何向梁生说起。兰的对象离婚后找过好几个女人,但都是她们主动离开的,不是他的无情与花心抛弃的。就在兰之前的那个女人和他相处有三年多,正是因为这个霸气十足的女人给赶走的。兰与她对象相处半年多以来,也因为她的横蛮而几度面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局面。但兰觉得自己没犯错,即便分手也无悔。好在她对象是个明事理,重情义的人,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妹妹而悲哀。兰未来的公公与婆婆也清楚他们女儿的为人,安抚兰不要在意,不要理会。郁是已经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了。兰为将来有这等深明大义的公公和婆婆感到欣慰。兰本想在梁生面前说出这蛇一般的女人第一段婚姻亲夫未遂的事,但见坐在对面的对象满脸的痛苦与无奈,兰心痛了,尤其是他说出的一番话更让兰觉得自己应该退让与忍受。他说:你们两个以后如果想骂了,就都来骂我,如果想打了,就打我好了。
坐在一旁的老板听了,走过来对郁说,以后你如果看不惯她,你就别看。这句话老板一连说了几遍,在他看来,兰的挨揍是欠揍。
而后老板又对兰说,你以后还要不要和她哥过日子。
兰斩钉截铁地回答:要。
那你也就什么都不要说了。老板目光犀利地盯着兰道。
兰不再言语,就一个″要"字,让她咽下了所有的委屈与痛楚。
谈判在郁的攻击战略胜利中结束,兰望着郁得意洋洋,潇洒挥手而回车间的情景,兰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仿佛自己不慎坠入火海,有火辣辣的刺痛的感觉。又仿佛自己被人当众搧了几个很重的耳光,无地自容。尽管梁生公正,严肃斥责郁打人的错误行为,但结局不是兰想要的效果,衣服被郁撕烂的,梁生由兰的对象去买新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兰体谅梁生只好默认。
回到宿舍,兰心里不是很快乐,但她知道那个怒气冲天的女人总算可以消停一阵了,若兰此次不采取措施,还会有更多的下一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挨打的故事,挨打的故事越狠越好现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