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有可能是一种病
歇斯底里(hysteria)是一个音译词,传到我们中国后发展成为一个贬义的成语,意思是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其实在精神科中,歇斯底里还作为一个疾病名称存在。
歇斯底里症,即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是分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两种。在这个定义中有四个关键词,分别是精神因素、易病个体、分离、转换,基本上概括了癔症的特点。
1、精神因素,指的是癔症的发作必须要有比较明确的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在国际、国内所有的癔症诊断标准中,都强调癔症症状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甚至有专家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精神诱因的癔症。精神因素多种多样,大到亲人逝去,自然灾害,小到邻里纠纷,不愉快的生活琐事等,只要是负性的生活都可以引发癔症。
2、易感个体,这一点不难理解,几乎所有人的一生都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但是癔症发作者只有极少数,这充分说明了个体易感性在致病中的作用。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的个性特点。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癔症的暗示性增高被医学界普遍接受,所谓暗示即通过语言和行为的作用,使受试者不经逻辑判断、直觉的接受医生灌输的观点,并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我国精神病专家分析癔症人格特点,发现以下三个特征:1、大部分癔症情绪不稳,属典型神经质;2、癔症患者个性极端,患者要么性格外向,或者表现为另一个极端即内向;3、喜掩饰。
3、分离症状,即癔症的精神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分离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癔症性朦胧状态:患者意识范围缩小,其言行只反映其精神创伤内容,对外界事物却反映迟钝。2、情感爆发:患者在遭遇精神刺激时突然发作,哭喊吵闹,捶胸顿足,甚至撕衣毁物、碰壁撞墙,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有人劝阻或围观时更甚。3、癔症性遗忘:患者单单忘记了某一阶段的经历或某一性质的,而那一段经历对患者而言往往是创伤性的。4、癔症性漫游:又叫神游症,发生在白天清醒时,患者离开住所,外出游荡,漫游过程中患者能保持基本的自我料理。清醒后患者对发病经过不能完全回忆。5、癔症性身份障碍:又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患者突然失去了自己原来的身份体验,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活动,常见表现形式为神鬼或亡灵附体。6、癔症性假性痴呆:一种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的智力障碍,对于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却是错误的回答,如1+1=3等。另一类表现形式是患者变得天真幼稚,活蹦乱跳,牙牙学语,撒娇淘气等,称之为童性痴呆。
4、转换症状,即癔症的躯体表现,是患者在精神刺激之后出现的一种运动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方面表现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痉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缄默症、失音症等。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如喉部的梗阻感或异物感,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但上述障碍在反复的各种检查中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那么,癔症患者如何治疗呢?因为癔症是一种精神刺激作用于易感个体的功能性疾病,所以心理治疗在癔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利用癔症患者暗示性高这一特点而产生的暗示治疗,对癔症尤其是癔症的躯体症状常可以收到戏剧性的效果。以前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在癔症的治疗中作用有限,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癔症患者除典型的发作以外,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和躯体不适往往成为诱发患者癔症发作的自我暗示的基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这些症状,对治疗和预防癔症的发作也是有益的。
(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感觉我对神经症的科普写的还勉强可以,希望大家收藏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科知识,为精神病的科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神经症理论与实践》 张亚林主编
《沈渔邨精神病学》 第六版 陆林主编
快为孩子收藏吧——满身有成语:1000个人体本身部位成语大全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之一,
是文字应组合用延伸,
高度的文字精炼浓缩,让其魅力无限。
汉字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汉字以人身体丈量天下——
人体本身,
上头下足,左右双手
前身后背。
人体本身不同位置的汉字表述,
会表达“人体本身”的自然特性,
在成语表达中也会带有此种自然特性,
来看看
人体本身不同部位的成语表达
之一:
人身居中
以身为主体,
人身本体。
人以“身”为中,
是为“中身”“身中”。
人身居中,
定“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之空间方位关系
中【身】的成语
身败名裂 身不由己 身经百战身后萧条 身怀六甲 身体力行
立身处世 设身处地 束身自好
摇身一变 葬身鱼腹 安身立命大显身手 言传身教 仅以身免
引火烧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
身临其境 奋不顾身 赤身裸体
惹火烧身 著作等身 身先士卒
人身以“体”为本,
是为“本体”“身体”“人身本体”——
人本身【体】的成语
体贴入微 体物缘情 体恤入微
体无完肤 体无完皮 具体而微
量体裁衣 称体载衣 枯体灰心
赤身裸体 赤身露体 遍体鳞伤
身体发肤 四体不勤 同功一体
无伤大体 无关大体 五体投地
心广体胖 心宽体胖 衣不蔽体
兹事体大 此事体大 斯事体大
不识大体 不成体统 贤身贵体
卑身贱体 卑身屈体 五体投诚
放心解体 汗流浃体 黄袍加体
切身体会 身体力行 躬体力行
魂不负体 魂不着体 魂不著体
神不附体 魂不附体 虎体熊腰
膘肥体壮
浑然一体 混然一体 融为一体
三位一体 一体同心 一心同体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之二:
以身为中,定“前后”——前身后背
身后为“背”,身前背后。
前“胸”后“背”——
前【胸】的成语
胸有成竹 昂首挺胸 胸无城府直抒胸臆 袒胸露臂 胸无大志
袒胸露背 胸怀大志 胸无成竹
摧胸破肝 鸡胸龟背 自出胸臆
胸中之颖 心胸开阔 槌胸蹋地胸无宿物 直吐胸怀 怒气填胸
全局在胸 胸有城府 抚胸呼天
成竹在胸 将胸比肚 胸有甲兵
挺胸凸肚 心胸狭隘 胸中磊块
捶胸顿足 挺胸突肚 胸有悬镜胸中柴棘 胸罗锦绣 点胸洗眼
胸中无数 成竹于胸 胸次开阔
了然于胸 胸中万卷 胸无点墨
胸中垒块 铺胸纳地 胸有丘壑
后【背】的成语
背水一战 背道而驰 腹背受敌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
袒胸露背 倒背如流 背信弃义
背井离乡 如芒在背 虎背熊腰
背紫腰金 背本趋末 阴山背后背约负盟 腹背夹攻 违信背约
义不背亲 鸡胸龟背 膝痒搔背
腹背相亲 拊背扼喉 背水为阵
曝背食芹 蜂腰猿背 牍背千金
背前面后 背山起楼 项背相望背惠食言 鲽离鹣背 拱肩缩背
刮毛龟背 鲐背苍耈 背曲腰躬
力透纸背 背盟败约 黄发骀背
腹背之毛 骀背鹤发 正点背画
向声背实 水过鸭背 鹤背扬州
不相违背 人心背向 望其项背
死记硬背 望其肩背 背若芒刺
背碑覆局 弃好背盟 扼喉抚背
无背无侧 面从背违 肩背难望
面从背言 背城借一 背公循私
挨肩搭背 压肩迭背 相背而行
之三:
以身为中,定上下——上头下足
头上顶天,足下止地
上【头】的成语
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 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
白头偕老 绣花枕头 抱头痛哭
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
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
摇头摆尾 评头品足 浪子回头
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头面人物
空头支票 狗头军师 街头巷尾
掐头去尾 晕头转向 百尺竿头改头换面 露尾藏头 蝇头微利
披头散发 迎头痛击 埋头苦干
心头撞鹿 品头论足
呆头呆脑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出头露面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
虎头蛇尾 独占鳌头 生死关头
鬼头鬼脑 探头探脑 没头没脑
油头滑脑 出人头地 崭露头角
头上【顶】的成语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顶天立地
挨三顶五 顶礼膜拜 顶针续麻
冒名顶替 灭顶之灾 摩顶放踵
泰山压顶 醍醐灌顶 顶门立户
顶门壮户 顶名冒姓 顶名替身
顶天踵地 顶踵尽捐 顶踵捐糜
焚香顶礼 绝顶聪明 摩顶至足
磨踵灭顶 片云遮顶 圆顶方趾
犀顶龟文 顶头上司 糊涂到顶
下【足】的成语
兵精粮足 卑不足道 不足为法
不足为虑 不足为意 不足挂齿
搓手顿足 鼎足而立 丰衣足食
何足介意 捷足先得 侧足而立
捷足先登 金无足赤 挨肩并足
立足之地 举手投足 举足轻重
安分知足 不一而足 不足齿数
不足介意 不足为据 不足为凭
不足为奇 不足与谋 何足挂齿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鼎足而三
鼎分三足 三足鼎立 三分鼎足
顿足不前 顿足捶胸 高足弟子
美中不足 裹足不前 翘足而待
何足为奇 何足道哉 画蛇添足
家给民足 家给人足 酒足饭饱
泥足巨人 评头论足 千里之足
空谷足音 死不足惜 贪心不足
人给家足 情同手足 手足胼胝
手舞足蹈 惟日不足 头足倒置
如手如足 手足之情 神气十足
先天不足 微不足道 无足轻重
削足适履 心满意足 一手一足
自给自足 足不出户 不足轻重
顿足搓手 顿足搥胸 蹑手蹑足
品头论足 束手束足 恬然自足
七足八手 齐足并驱 跷足而待
亲如手足 足食足兵 人足家给
神完气足 手胼足胝 手足失措
手足无措 手足异处 首足异处
头足异处 头足异所 为蛇画足
为蛇添足 未足轻重 无足重轻
志足意满 足食丰衣 足衣足食
足不出门 足不窥户 足不逾户
足蹈手舞 足高气强 足高气扬
足音空谷 足足有余 百足不僵
足智多谋 富在知足 知足常乐
知足知止 足踏实地 捶胸跌足
翘首企足 碍足碍手 百足之虫
顿足失色 不足为怪 开足马力
足下【止】的成语
高山仰止 官止神行 吉祥止止
戛然而止 举止失措 绝薪止火
举止娴雅 举止言谈 令行禁止
流行坎止 浅尝辄止 如丘而止
叹为观止 适可而止 叹观止矣
望梅止渴 望门投止 扬汤止沸
学无止境 饮鸩止渴 止暴禁非
止谈风月 知止不殆 止戈为武
知足知止 不随以止 规行矩止
禁止令行 举止不凡 举止大方
举止自若 坎止流行 说梅止渴
探观止矣 投膏止火 为山止篑
心如止水 言谈举止 伊何底止
以火止沸 以煎止燔 以汤止沸
以刑止刑 一噎止餐 永无止境
欲言又止 止沸益薪 止戈散马
止戈兴仁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止于至善 心同止水 以杀止杀
纵风止燎 到此为止 漫无止境
靡所底止 扇火止沸 山止川行
射像止啼 抽薪止沸 流言止于智者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之四:
以身为中,定“左右”——手指左右
手有左右,
左手指,右手指,
手指左右——
【手】的成语
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 手无寸铁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白手起家
拱手让人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
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束手就擒顺手牵羊 缩手缩脚 唾手可得
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一手包办
游手好闲 指手画脚 炙手可热
不择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杂眼高手低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
得心应手 高抬贵手 鹿死谁手
大显身手 一手遮天 握手言欢
棋逢对手 束手无策 蹑手蹑脚
心狠手辣 措手不及 手舞足蹈
【左】手的成语
左顾右盼 左宜右有
左拥右抱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思右想 左图右史 左道旁门
左辅右弼 左右采获 左提右挈
左右图史 左邻右里 左邻右舍
左书右息 左图右书 左宜右宜
左萦右拂 左右逢原 左右逢源
左右为难 左支右绌 左支右调
左支右吾 左枝右梧 如左右手
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虚左以待 江左夷吾 如操左券
如持左券 左家娇女 可操左券
旁门左道 稳操左券 披发左衽
被发左衽
【右】手的成语
左顾右盼 左宜右有
左拥右抱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思右想 左图右史 左道旁门
左辅右弼 左右采获 左提右挈
左右图史 左邻右里 左邻右舍
左书右息 左图右书 左宜右宜
左萦右拂 左右逢原 左右逢源
左右为难 左支右绌 左支右调
左支右吾 左枝右梧 如左右手
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右军习气 无出其右 右传之八章
之五:以身为中,定“内外”——
内“心”血,外皮肉“肤”,
身内有“心”——
内【心】的成语
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心胆俱裂 心恶面善
心烦意乱 心服口服 心腹之患
心甘情愿 心宽体胖 心狠手辣
心花怒放 心怀叵测 心慌意乱心灰意冷 心急如焚 心坚石穿
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心口如一
心力交瘁 一见倾心 一片冰心
心领神会 心乱如麻 心满意足
心明眼亮 心平气和 心如刀割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心中有数 有口无心
诚心诚意 称心如意 痴心妄想
处心积虑 粗心大意 得心应手
腹心之患 勾心斗角 攻心为上
归心如箭 回心转意 一片丹心
匠心独具 匠心独运 尽心竭力
惊心动魄 居心不良 居心叵测
苦心孤诣 苦心经营 狼心狗肺
离心离德 瞒心昧己 扪心自问呕心沥血 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
齐心协力 全心全意 人心不古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心向背
三心二意 丧心病狂 赏心悦目
死心塌地 随心所欲 贪心不足提心吊胆 同心同德 痛心疾首
推心置腹 违心而论 雄心壮志
问心无愧 洗心革面 心心相印
虚心下气 野心勃勃 一心一意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真心实意
忠心耿耿 专心致志 鬼迷心窍
别出心裁 动人心弦 费尽心机
枉费心机 言为心声 用尽心机
语重心长 胆颤心惊 包藏祸心
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 不得人心恻隐之心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触目惊心 促膝谈心 掉以轻心
独具匠心 蛊惑人心 刻骨铭心
苦口婆心 狼子野心 力不从心
笼络人心 万众一心 无所用心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人面兽心
煞费苦心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
外皮肉【肤】的成语
剥肤椎髓 肤末支离 剥床及肤
剥肤之痛 肤皮潦草 肤受之言
附肤落毛 末学肤受 切肤之痛
身体发肤 体无完肤 凶喘肤汗
剥肤及髓 陈言肤词 肤寸而合
肤见謭识 肤如凝脂 肤受之诉
肤受之愬 肤粟股栗 汗流浃肤
鹤骨鸡肤 鸡肤鹤发 浃髓沦肤
铭肤镂骨 柔肤弱体 山肤水豢
身无完肤 炙肤皲足 椎肤剥髓
椎肤剥体 擢筋剥肤 肤见谫识
冰肌雪肤
之六:人头面部——
人头顶上有头发(髮)——
头【发(髮)】的成语
鹤发童颜 结发夫妻 一发千钧
怒发冲冠 擢发难数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 鹤发鸡皮 白发苍髯
披头散发 千钧一发 令人发指
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发人深省意气风发 发扬光大 百发百中
大发雷霆 奋发有为 容光焕发
后发制人 先发制人 朝发夕至
人头上有脸面——
【面】的成语
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面如土色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反面无情两面三刀 满面春风 人面兽心
青面獠牙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
铁面无私 唾面自干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白面书生 本来面目耳提面命 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洗心革面
春风满面 笑容满面
人头脸面有“目”眼睛——
面上有目
【目】的成语
目不交睫 目不识丁 目不暇接目不转睛 慈眉善目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历历在目
目无余子 目眦尽裂 闭目塞听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耳目一新
刮目相看 掩人耳目 过目不忘
过目成诵 举目无亲 眉目如画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明目张胆 怒目而视 鼠目寸光拭目以待 金刚怒目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 琳琅满目
鱼目混杂 众目昭彰 耳聪目明
死不瞑目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刚举目张 眉清目秀 疮痍满目
左右双目为“眼”,
眼是双目——
【眼】的成语
眼高手低 眼花缭乱 眼高一切眼明心亮 眼明手快 过眼烟云
冷眼旁观 另眼相看 睡眼惺松
望眼欲穿 有眼无珠 三眼一板见钱眼开 眉高眼低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手急眼快 心明眼亮
挤眉弄眼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
人头脸面有“鼻”子自——
“鼻”子自在“面”中间
【鼻】的成语
听人穿鼻 掩鼻而过 仰人鼻息
阿鼻地狱 鼻端出火 鼻端生火
鼻垩挥斤 鼻孔朝天 鼻孔辽天
鼻孔撩天 鼻青额肿 鼻青眼乌
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 鼻塌唇青
鼻塌嘴歪 鼻头出火 鼻肿眼青
耳满鼻满 寒心酸鼻 脸青鼻肿
掩鼻 鼻青脸肿 开山鼻祖
鼻息如雷 嗤之以鼻 鼻塌脣青
鹰鼻鹞眼 一鼻子灰 异香扑鼻
鼻蹋嘴歪
抹一鼻子灰 有鼻子有眼
碰一鼻子灰 牵着鼻子走
一鼻孔出气 横挑鼻子竖挑眼
人头脸面有“口”——
“口”在脸面下
【口】的成语
口碑载道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口是心非 口说无凭 口诛笔伐
百口莫辩 出口成章 虎口余生
缄口结舌 交口称誉 苦口婆心钳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脱口而出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血口喷人
异口同声 有口皆碑 有口难分
有口无心 张口结舌 众口纷纭众口一词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脍炙人口
三缄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
口口相传 一口咬定 口口声声
交口称赞 矢口否认 众口难调
贻人口实 反咬一口 拖家带口
赞不绝口 异口同声 出口不逊
养家糊口 良药苦口 目瞪口呆
心口如一 众口铄金 哑口无言
头面左右有“耳”——
【耳】的成语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 交头接耳
耳濡目染 俯首帖耳 如雷贯耳
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隔墙有耳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三耳秀才 佯打耳睁
耳不离腮 逆耳忠言 过耳之言
废耳任目 发明耳目 苦口逆耳
惹人耳目 倾耳戴目 瞽旷之耳口耳并重 耳目股肱 垂首帖耳
耳听八方 耳软心活 舌敝耳聋
耳热眼花 耳口相传 褎如充耳
感心动耳 洗耳投渊 洋洋盈耳
妥首帖耳 顺耳悦目 接耳交头
墙风壁耳 眩目震耳 耳热眼跳
袖手充耳 属垣有耳 附耳低语
耳顺之年 伏首帖耳 隔窗有耳
过耳秋风 耳聋眼黑 言犹在耳
双珠填耳 耳提面命 一人耳目眼花耳热 倾耳注目 挝耳挠腮
眼瞎耳聋 方面大耳 赁耳佣目
赖有此耳 酒酣耳热 挖耳当招
(以上插图源自古汀汉字谷的《人字学习法》,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了解《人字学习法》,提升孩子的汉字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1001
气血不足百病生!秋天必做3件事 气血足、心情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季养生
要以“收养”为主
收气血、收心神、收津液
让你气血好、心情好、不干燥
快来一起看看↓
健脾胃养生操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运化水谷精微的,它能让营养物质到达全身各处,濡养身体各个器官,让其发挥作用。所以健脾胃,可以让我们身体的气血变得更加充沛。
第一步:叩击膻中穴
伸出双手,五指交叉,大鱼际面向自己,然后用大鱼际叩击膻中穴。
膻中穴:
位于两乳连线和胸骨正中间交点。
第二步:通任脉
一个拇指按在天突穴,一个拇指按在关元穴,然后顺着人体的任脉,逐渐向中心靠近,使两手在中间位置交合。
天突穴:
位于胸骨上窝处。
关元穴:
位于肚脐眼儿下三寸。
第三步:分阴阳
把双手放在胸骨前,向身体两侧摩擦、按摩。
第四步:振神阙
双手快速摩擦,待双手发热后,把手放在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儿处,小幅度、高频率振动。
第五步:摩腹导引
用手顺时针按摩神阙穴、关元穴中间的位置。
贴秋膘:山药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秋季比较燥,并且其实很多人现在都不适合吃大鱼大肉来进补、贴秋膘。想要在秋季滋补身体,更推荐平补,比如通过食用山药来进补。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归肺经、脾经、肾经,具有润肺、补脾、补肾的作用,还能够收敛生津。
脾虚人群吃法:
脾虚人群平时可能会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边有齿痕的表现,可以搭配有助于补脾的芡实,一起熬成粥。
阳虚人群吃法:
阳虚人群平时会有手脚冰凉、怕冷、精神比较差的表现,可以将淮山药与有助于补气的黄芪搭配在一起熬成粥。
注意:
五心烦热人群不适宜食用此粥。
五心烦热人群吃法:
五心烦热人群,也就是阴虚体质人群,容易出现燥热、口干舌燥、手脚心热的表现,可以搭配薏米、补肺益肾的百合,与山药一起熬成粥。
视频加载中...
立秋到立冬这段时间,天气干燥,燥邪当令。而燥胜则干,我们就会觉得嘴巴、鼻子、眼睛、内脏很干燥,大便也变得干结。想要改善因干燥带来的不适,就需要收养津液、养阴润肺,让我们的身体润起来,预防呼吸道疾病。
生津水:五汁饮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可以在秋季长期饮用。
制作方法:
取雪梨、莲藕、马蹄、芦根、麦冬各5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待水煮开后再煮3~5分钟,可分为3份在一天内饮用完。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饮用,糖尿病患者尽量减少饮用。
生津护目法
方法一:叩齿生津
功效:
补充津液、收养津液。
操作步骤:
早上或晚上睡觉前,用舌头顶住上颚,轻轻叩击上下牙齿36次,当口中生满津液时,将津液咽下,每次锻炼可以反复做3次。
方法二:护目法
功效:
保护眼睛,缓解眼部干燥不适。
操作步骤:
双手相互摩擦,待双手发热后,将双手敷在双眼上。
润肺降脂饮
功效:
养阴润肺、辅助降血脂,尤其适合高脂血症、血脂紊乱人群饮用。
制作方法:
取决明子、山楂、百合、生甘草各1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待水煮开后再煮3~5分钟,可分为3份在一天内饮用完。
禁忌人群:
患有胃病的人群不宜饮用。
小贴士:
酸性食物可以帮助养阴润燥,比如西红柿、乌梅、梅子等,秋季可以适量多吃一些。
视频加载中...
心主神志,心神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一到秋天,人就容易悲观、焦虑、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而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心情好了,人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此时要注意收心神,让情绪更加安宁、平和。
睡好觉 登高望远
1.睡好觉: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要像鸡一样早卧早起,最晚入睡时间不应超过23:00,早上可以适当早起一些。
2.登高望远:
秋季温度适宜,可以爬一爬山,登高望远,让自己心胸开阔,调节情志,让身体吸入新鲜的氧气,锻炼呼吸功能。
捶胸顿足操
第一部分:调整呼吸
深吸气,然后再缓缓呼气,呼气时长要尽可能长于吸气的时长,锻炼呼吸功能。
第二部分:捶胸顿足
1.双手握成空心状;
2.一个手捶前胸,一个手捶后背,帮助刺激膻中穴、肺俞穴、心俞穴,调节肺气;
3.捶两次后,深蹲一次;
4.每天可以做两次,每次锻炼10分钟。
小贴士:
如果关节不好,可以去掉深蹲,改为边捶边走,捶胸顿足。注意迈步时要用脚掌着地,稍微用力往下踩。
视频加载中...
养生小贴士
1.收气血:
健脾胃养生操:叩击膻中穴、通任脉、分阴阳、振神阙、摩腹导引。
贴秋膘:山药,润肺、补脾、补肾、收敛生津。
2.收津液:
生津水:五汁饮;
生津护目法:叩齿生津、护目法。
3.收心神:
像鸡一样生活:睡好觉、登高望远。
捶胸顿足操:调整呼吸、捶胸顿足。
责任编辑:张渝
【捶胸顿足什么意思 捶胸顿足什么意思解释一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