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手顿足;搓手顿足造句

更新:09-0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心灵驿站公益讲座|胡蕾:面对压力、负面情绪,我们该这样管理

5月21日下午13:30,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大众报业集团工会、大众报业·齐鲁壹点共同主办,启辰汽车大友店提供友情支持的“心灵驿站”公益讲座直播节目开播,本次直播我们邀请到了山东省首批心理咨询与治疗知名专家、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师胡蕾,她带来了主题为《疏解压力 远离抑郁》的讲座,带大家直面压力,远离抑郁。

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体力和心理付出,消耗着你的热情、耐心和工作动力,就会出现不良情绪。首先是抑郁。

胡蕾表示,抑郁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这三种。其他症状包括,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下降、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者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胡蕾表示,如果有两个典型症状+两个其他症状,且发作持续超过两周,属于轻度抑郁,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有一定困难;如果有两个典型症状+三个或四个其他症状,且发作持续超过两周,属于中度抑郁,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如果有三个典型症状+四个及以上其他症状,且发作持续超过两周,属于重度抑郁,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其次是惊恐障碍。惊恐发作是反复出现、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一般历时5~20分钟。发作后的1个月内对再次发作持续性焦虑和关注。

第三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焦虑,即使有一些原因,其担忧程度明显与现实不相称;为日常而担忧,提心吊胆,处于心烦意乱、有祸事降临的忧虑之中。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以疼痛、疲劳较为突出。也有人出现运动性不安,搓手顿足 ,来回走动 ,舌、唇、指肌震颤 ,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抽动。

那么,面对压力、负面情绪,我们该如何管理呢?胡蕾在讲座中讲到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的几个技巧。

改变压力来源。分析压力的来源和问题的核心、将压力因子逐步击破,不要让压力积起来,必要时可以寻求帮助;发展相应技能。“沟通是缓解情绪的必要工具,疏通我们心中的死结。”胡蕾说,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善于沟通,做事果断的人,还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培训/发展自己。

“我们的思维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胡蕾说,还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改造。建立积极生活态度、改变不实际的信条、避免使用消极词语、保持积极心理暗示等。

“对于如何缓解不良情绪,胡蕾还表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倾诉、写日记等进行适度宣泄,这样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放松缓解。也可以关注使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不去想烦恼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张如意 韩虹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专家: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 理性看待考试更关键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郭天奇)目前高考已率先拉开帷幕,中考也即将到来,全国各地再度进入考试时间,考生们难免会感到紧张。对此,考生们该如何调整?关于应考紧张又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反而能帮生集中注意力,此外,考生们也需理性看待考试,更好地接纳自我。

图为胡少华接受采访。肖健 摄

据胡少华介绍,紧张是人面对压力、应对危险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面对大考,考生们可能产生担忧等情绪,也可能出现睡眠紊乱、搓手顿足等躯体表现,但只要这些心理、生理变化是短暂出现且在正常范围内的,就无须过于担心。那么,面对适度的应考紧张,考生们当如何自我调节?

胡少华表示,考生在考前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因为临近考试熬夜恶补,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通过一些呼吸训练进行情绪调整。此外,考生不应规避与同学的正常交流,在面临同一场考试时,同学之间并肩共进的心态或许能促使彼此之间产生更多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应考紧张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考生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担心自己会因紧张影响考试发挥。其实,在应考时适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适度的紧张其实能够动员考生的精力,从思维的活跃度方面来看,适度紧张能帮生更专注于当下的重要,在备考、认知储备过程中能更加专心,可以更好地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也能有更好的表现,因此适度紧张对于考生的发挥还是有促进作用的。”胡少华说。

如今高考已经开始,许多考生也会担心在考试中因突然紧张而产生慌乱,尤其是在考场上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对此,胡少华表示,如果在考场出现喘气加剧、大脑一片空白、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反应,只需要镇静下来,深呼吸,闭上眼睛沉思、冥想,几分钟后情况就能够得到缓解。

由此可见,适度的应考紧张是一个可调节、可缓解的正常情况。对于考生而言,相较于如何调整状态,改变对于考试的认识,理性看待考试的结果,更好地接纳自我或许更为重要。

在胡少华看来,个体的自我要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到自我接纳、自我认同,同时也要具备越挫越勇的心理韧性。

“对于考试,考生需要有认知上的改变。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所以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此外,考试只是检验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它并不是对于一个人整体能力的反馈,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机会,并非‘一考定终身’,因此考生也要建立自信,需要多维度认可自己的能力。”胡少华说。

此外胡少华表示,除了考生的自我调节外,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在这一特殊阶段给予考生情感支持,鼓励他们在理性看待考试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大家虽然同在一个‘考场’,但是考试结束后,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道路,因此也需要做好引导,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在未来走自己的路。”(完)

焦虑症不可怕 放松心情正确治疗即可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而焦虑症则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市民不幸患上焦虑症,该如何治疗呢?2月15日,记者采访了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专家建议,患者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不要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没有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惊慌,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竞争紧张和运动不安,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介绍,焦虑症大致可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但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因此,患者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是不相称的。

病理性焦虑情绪、躯体不适症状、精神运动性不安是焦虑症的三大症状。其中,病理性焦虑情绪是指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突然昏倒或“发疯”。患者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无故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并存在认识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思维简单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而躯体不适症状则常为早期症状,患者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等。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和工作也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同时,患者还常伴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还会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晕、晕厥等症状。

“焦虑症的躯体表现在临床中很多见,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增加,导致局部疼痛、强直或震颤,多汗、心悸、胸部紧缩感和不适、呼吸短促、口干、吞咽困难、腹泻、尿频、减退、眩晕、麻木、昏厥等。”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说,焦虑症是各个专业的医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如呼吸科的大夫会遇到呼吸困难而查不出任何问题的患者,就会给予一些安慰性的药品,患者症状就可以马上缓解。

心内科医生对于焦虑症的认识可能更为丰富,比如许多冠心病患者会有与病变程度不相符的主诉,或者来就诊的患者做完相关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却有着典型心绞痛、心梗的主诉,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现很多患者的亲属患有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

消化科医生会遇到主诉有腹泻、腹痛症状的患者,经过各种检查却发现根本不存在相关器质性疾病,最后给予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此外,无器质性的尿频、尿急在泌尿科的主诉中也极为常见。所以,市民要对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有所了解,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精神科进行对症治疗。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表示,除了病理性焦虑情绪、躯体不适症状外,精神运动性不安也是焦虑症患者常见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常常会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70%的患者还伴有抑郁症状,对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表情愁苦、不愿与人交谈、不愿谈自己的病,活动少、反应缓慢等。

那么,在焦虑症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介绍,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选心理治疗,要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消除病因,并配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同时,患者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患者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患者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等。

【搓手顿足;搓手顿足造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搓手顿脚;搓手顿脚的拼音 下一篇:搔头弄姿、搔头弄姿是讽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