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落水
《皇明祖训》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曾经编撰了一本叫做《皇明祖训》的书,传示后代子孙,并且要求他们务必遵守。
祖训中条条框框,要求繁多,大到如何,如何管理大臣,小到午饭不能吃太饱,没事不许出去瞎溜达,都有明确的规定。
大型的规定,譬如,君臣之道等等,这种本质上来讲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其实不太好按照既定的标准去贯彻落实,但吃饭喝水几点睡这样的小事儿却逃不过大臣们的监视,搞得皇帝每天必须战战兢兢的落实到位。
御史和言官的嘴不是闲着的,皇帝有一点不符合传统礼制的行为,立刻就要被喷成猪头,而文官和史官们手中的笔虽然不能,但却有比刀剑更为锐利的锋芒,只要皇帝表现的不尽如意人,就免不了被他们在史料中记上一笔烂账。
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武宗皇帝朱厚照,就是一个频频被大臣所针对的人。
原因无它,而是因为这位皇帝毕生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紫禁城固然雄伟,但是风格单调,即使宫墙之上雕梁画栋,又以珍珠玛瑙等名贵玉石来装饰,但说白了皇帝的家无非是同一模式之下,装修风格的重复。
(紫禁城)
每到固定的季节,成百上千的宫女和仆从,会把身上的棉衣换成绸子,再从绸子换成薄纱,
那时节天气也暖了,下人们还会把用以装饰的花卉从温室中取出来,摆放在庭院的各处。
到了秋季,仆从们会再次把花卉放回去,然后清扫地上的落叶,此所谓秋扫落叶冬扫雪。
在紫禁城,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的每一天都是大致相仿的,是程式化的。
大家的内心在这座号称东方世界最为伟大的艺术建筑中,是寂寥而孤单的。
时间按照固定的方式和节奏流逝,没有惊心动魄的,也没有让人期待不已的奇遇,这种无聊的气氛笼罩了一切,即便是武宗皇帝朱厚照,也要活在这种十年如一的阴影下。
朱厚照对这样的生活很不满意,他要反抗,他要改变,他要在这无聊的生活中求得有趣的解脱之法。
皇帝登基,是在弘治年,公元1505年。
那一年,朱厚照只有十五岁。
十五岁,按今天来看,只不过是个半大孩子。
(李东阳 画像)
所以这个半大孩子在他执政生涯的前十二年里,一直受制于文臣的桎梏和祖制的威压,尤其是内阁中的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位大臣,管天管地管空气,上朝的时候他们要管,午休的时候他们要管,晚上自己回到后宫他们还要管,文臣们对皇帝近乎变态般的约束激起了朱厚照的逆反心理,使他觉得这个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变成了会囚禁自己一生的监狱,所以他无时无刻的想要离开京师,离开大臣,摆脱这些形而上学的约束,而上天很快就给了朱厚照这样一个机会。
正德十二年十月,公元1517年,前线传来消息,蒙古鞑靼部的大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率兵滋扰边境,气焰十分嚣张。
消息从关外传回京师,朱厚照的心情无疑是十分兴奋的。
皇帝认为,自己在大臣面前抬不起头来,或者说总是被大臣管着,是因为这些大臣多是弘治一朝,也就是自己父亲明孝宗那一代的老臣,他们依仗自己的资历,把自己当成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来对待,完全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能震慑住他们。
悠悠紫禁城,不仅困住了无数的宫女太监们的一生,也使得朱厚照不能施展拳脚,取得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太祖高皇帝鹊起布衣,建立大明后曾经多次派兵驱逐北元,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宣宗朱瞻基也曾经巡视北边,击退蒙古兀良哈部,乃至于英宗皇帝朱祁镇也曾经御驾亲征,除瓦剌留学生朱祁镇外,他们都在北方战场上建立了军功,博得了朝野一致的敬仰和尊重,而现在,蒙古大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来犯,岂不正是上天让自己建立功绝好机会?
(明宣宗朱瞻基 画像)
于是,朱厚照在早朝上当场宣布,我要御驾亲征。
朋友们,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还不到七十年。
大臣们什么都能听,就是听不得“亲征”两个字,堪称一听就腿软,一听就过敏,大家纷纷反对,表示朱祁镇去瓦剌留学,难不成你想到鞑靼去留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情绪激烈到了你要敢去,我们就敢跟你玩命的程度,朱厚照一看场面控制不住,只好再次宣布:别吵了,我不去了还不行么?
没想到皇帝白天说不去,晚上却收拾行囊,一人一马,偷偷地溜出了紫禁城,直奔关外。
他太渴望外面的世界了,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过鲜亮了。
早朝时分,大臣们不见皇帝上朝,这才后知后觉,发现皇帝溜到前线去了,于是立刻遣人去追,朱厚照发现有人追自己,用尽吃奶的力气往关外跑,而负责追截皇帝的大臣生怕皇帝出什么意外,更是拼了命的往前追。
这一场君臣追逐的猫鼠游戏,就在遥远的公元1517年上演了。
不过,大臣们还是晚了一步。
朱厚照策马越过关外,抵达了山西北部的应州,表明了皇帝身份,临时担任了戍边的总指挥,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灵活布控,料敌机先,重创鞑靼,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无利可图,只好悻悻退去。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画像)
蒙古人已经不是当年的蒙古人,而迎风屹立的朱厚照的身上,却依稀可见当年明成祖朱棣的影子。
看来,当年留学瓦剌的朱祁镇也可以瞑目了。
事实证明,你的后代子孙不是一个和你一样的酒囊饭袋,朱厚照虽然爱玩,但手上还是有真功夫的。
心满意足的朱厚照千里奔袭,最终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全盘胜利,他心满意足,终于肯返回京师,而回到紫禁城中的朱厚照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是我吹,朕在战场上亲自消灭了一个敌人。
有了应州大捷的成功经验,皇帝的心里越发躁动不安。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受封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打算学一学成祖朱棣,搞一场“靖难2.0”。
朱宸濠前脚叛乱,后脚朱厚照又在早朝上当场宣布:我要御驾亲征。
这一次,为了防止那些整天嚼舌根的大臣们再反对他,他直接亮出了最后的底牌:再言之,极刑。
谁再敢反对我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先枪毙,再,保证没有一个冤假错案。
皇帝一顿恐吓加胁迫,大臣们终于不敢说话了,或者说,大臣们也实在懒得管了。
您爱亲征您就亲征,反正只身涉险的是你朱厚照,死来不死贫道,我们是实在操不起心了。
(宁王之乱)
于是,在大臣们的全票通过下,朱厚照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京师出发,开拔江西。
对于这次御驾亲征,朱厚照实在是太过兴奋了。
之前,自己跟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较量声势不大,只不过是小打小闹,不足以论之,而现在,宁王谋反,自己如果能顺顺利利,漂漂亮亮的平定叛乱,那还不名垂青史,万古长存?
然而,大军刚走到涿州(河北保定一带),从前线就传来了一个对皇帝来说如同惊天霹雳的消息,南赣巡抚王守仁丝毫不懂得体察圣心,没等朱厚照抵达江西,就三下五除二平定了叛乱,还直接把不争气的宁王朱宸濠给活捉了。
朱厚照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好如五雷轰顶,又惊又气,跌下马来,他实在是不能理解,从哪儿钻出王守仁这么个小可爱来,自己如此大费周章的御驾亲征,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丰功伟绩记上一笔,刷一刷等级,攒一攒经验,过一过金戈铁马的瘾,你王守仁操的哪门子闲心?把我的体验感全都搞没了!
不过,既定事实已经酿成,多思无益,朱厚照虽然痛心王守仁太不懂事儿,但还是很快调整好了心情,改道扬州,打算临时来个旅游观光。
(王守仁 画像)
皇帝的想法很明显,既然仗打不成,我顺便出来散散心,搞个长途旅游总没问题了吧?
于是,皇帝亲临扬州城,白天出城围猎,中午胡吃海塞,晚上则到扬州各大妓院观光,像到军营中检阅士卒一样检阅,一时间扬州名声大噪,就连身价就接连翻了好几番。
皇帝在扬州城一玩,可就是整整八个月的时间,而在六个月前,巡抚王守仁就已经平定了叛乱,并把宁王朱宸濠押送到了南京,希望皇帝可以受俘。
如果是普通犯人,罪证确凿,王守仁直接砍了就算交差,但朱宸濠是皇帝的亲戚,就算是已经被捕,王守仁也无权处决,而是要交由皇帝亲自处理。
但奇怪的是,王守仁的折子上了一封又一封,朱厚照一概置之不理,压根不搭理王守仁。
最后,还是王守仁福至心灵,闹明白了皇帝之所以久不受俘,估计是在生自己抢了他的军功的闷气,于是又写了一封奏疏,在奏疏中表达了平定宁王之乱,全靠皇帝英明神武,全都指望皇帝的威仪和成略,自己只不过是个办事儿的,战乱得以平息,全归功于你朱厚照。
一顿吹捧,朱厚照看完心满意足,这才开开心心地接收了朱宸濠,并且开始率军北返。
然而,北返之途走到一半,皇帝又突发奇想,匪夷所思的表示,自己要把朱宸濠放回封地,让他重新发起叛乱,这样自己就能亲自捉拿他一回。
作者以为,得知这个消息的朱宸濠,内心的潜台词应该是:朱厚照,没想到你还是个讲究人啊...
不过,这种太过荒诞的行径还是被大臣们劝阻了下来,朱厚照无奈之下只好北返。
(江面)
皇帝一路游镇江,登金山,从瓜洲过长江,最后来到了今天江苏省淮安的清江浦一带。
清江浦,处于京杭大运河沿线,江水清澈,鱼翔浅底,景色十分秀丽,皇帝眼见此情此景,玩性大发,不顾众人劝阻,居然亲自驾驶小船到江中捕鱼,结果在船上一个趔趄没站稳,倒栽葱掉进了江里,捞上来之后一病不起,返回京师之后没两天就病逝了。
不过,一向玩乐,放浪不羁的朱厚照临死之前,倒是换了另外一幅面孔。
他老气横秋外加老泪纵横地躺在病床上对臣下们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和别人没有关系。
对于朱厚照的这段临终遗言,大致可以理解为,这位皇帝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刻,终于幡然醒悟,知道了自己往昔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是荒诞的,是没道理的。
当然了,很多人会认为《明史》被修改的部分过多,朱厚照玩乐到了这种地步,是不会有这种觉悟的,他应该是个执迷不悟的玩乐之徒,终生不知悔改,所以这段记载应该是假的。
说实话,作者倒也希望这段历史记载是假的,但却完全是出于不同的角度。
如果朱厚照临死之前真的说过这种话,那么就证明,朱厚照在人生最后的时刻里,选择了妥协。
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摆脱紫禁城的桎梏,和文臣们抗衡,和传统礼仪,帝王规范,大明祖制斗了一辈子,最终却举起了白旗。
如果这是真的,那这才是朱厚照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明武宗朱厚照 画像)
在普遍意义上,人们会把朱厚照定义为一个玩世不恭的昏庸之徒,但如果我们仔细考量,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皇帝重用过宦官,但从来不残害忠良,他不信任文官,但也从来不干涉文官们的正常工作。
他不爱在宫里待着,喜欢四处溜达,但大明王朝的政务并没有因为他的玩乐而废弛一天。
非但如此,皇帝一边玩耍,还一边搞过经济,发展过文化,在军事战场上也取得了优秀的成就,可谓是一代明君。
朱厚照病逝,是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
而在两年之后,明朝著名文人唐寅也迎来了生命的尽头。
这虽然只是一种巧合,但在冥冥之中,似乎也是一种注定。
或许,朱厚照从来也没想过要当一个好皇帝,因为谁也没有权力规定谁生来就必须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放浪不羁爱自由的一生正如唐寅的古诗一样: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宋词版“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个书生有点狂
古代的读书人,大都执着于仕途,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一方面,是为了生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另一方面,古代的读书都受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思想的熏陶,从本心上讲都有一颗功名济世之心。所以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能够入仕为官那便是极好的事情。
但“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一心致仕,那自然也就有人不愿步入仕途,或是不愿与无良权贵同流合污,或是真的醉心山水之间。反正对于他们来说,你要和我饮酒斗诗都可以,但想要让我当官那是万万不能的。就像南北朝时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梁武帝曾邀请他出山辅政,但他却以一首小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拒绝了梁武帝的邀请。如果陶弘景的拒绝还算有礼貌,那我们本期要介绍的这位词人的拒绝之后写的这首词就显得有点狂放了,可谓是丝毫不给皇帝面子。下面就来和我一起走进这首词,走近这位词人。
《鹧鸪天 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被人称为“词俊”。当时的朱敦儒虽然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因为品行高洁,在朝中也是有一定的名望,所以当时的皇帝便召他入京,想要赐官给他,不过周敦儒因为鄙弃世俗和权贵,最终拒绝了皇帝的赐官。在回乡路上,写下了这首疏狂妙词,可谓尽显书生意气。
这首词起首14字便尽显朱敦儒的疏狂之气,我本是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所以天性便有些懒散疏狂。其实这两句也是对拒绝皇帝赐官的解释,简言之就是热爱山水乃我之天性,并不是不给皇帝面子,其实有一句歌词可以很好地概括周敦儒的这句话,那就是“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不得不说周敦儒这个书生真的是有点狂!而后两句则是对于前两句补充说明,天帝批给我管理云雨的诏帛,我也曾多次上书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这两句虽然是幻想,但是却深刻反映出词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看似无稽,实则正是直抒心意。
下阕主要描写的就是词人隐逸生活的怡然自得,侧面烘托出词人的淡泊和疏狂。作诗就作一万首,喝酒就喝一千杯,何曾将王侯看在眼里?就算是天宫我也不愿意回去,只想插着梅花醉卧洛阳城中。对于词人来说,隐逸生活有诗有酒便足以,世俗所谓的名利和荣华富贵词人正眼都不愿去看一眼,只想保持自己的隐逸生活。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词人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更有着不愿与无良权贵同流合污的勇气和疏狂。
周敦儒这首词虽然看似写的疏狂,但这其实正是读书人该有的书生意气,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书生意气,才让周敦儒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年依旧深入人心。
马拉多纳特评│热爱他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红星新闻评论员 江弋
阿根廷足协的“讣告”言简意赅道出了马拉多纳之于足球这项运动的份量——“别了,迭戈。在足球世界的每个人心中,你都是永恒。”
其实我们早已厌倦了用“永恒”来定义一些伟大的人物或,但马拉多纳是一个世界级的例外。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他,20世纪的足球史会少10%的酒精,30%的脏话,50%的争议,70%的癫狂和99%的童话色彩。
马拉多纳纪录片海报
马拉多纳的技术为何是举世无双的?只要你看过1986年世界杯任何一场阿根廷队的比赛就可以发现,他是足球场上唯一能将上帝的使命感和韦小宝的痞子才气完美糅合在一起的那一个人,1米65的身高耍出了足球世界前所未见惊世骇俗的花样。一但离开球场,他就是一尊劣迹斑斑的神,有罪过的神,众神之中最接近人的神。每个人都能在马拉多纳的身上找出或这或那的人性弱点,至少是男人的弱点:好色、贪吃、酗酒;习惯使坏、不习惯诚实;喜欢炫耀、炫耀过头了还不负任何责任。
“这样的神在阿根廷是永远不会退休的。”这是加莱亚诺当年写给马拉多纳的。降半旗,举国哀悼三天,国葬,这远远不够,这才仅仅是阿根廷纪念马拉多纳这个姓氏的开始。“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贝隆夫人吊丧那天,70万人向艾薇塔的灵柩致哀,人们反复喊着“艾薇塔”的名字,有的人当场哭晕过去,只为她那一句“我准备为穷苦人燃烧我的生命”。而马拉多纳仅仅靠1986年6月22日那场对英格兰的“马岛”,就已经不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位球星,而是民族英雄了。
悼念马拉多纳,要看阿根廷说什么,要看博卡说什么,要看那不勒斯说什么,要看英格兰说什么,这些让马拉多纳生前掏心掏肺的对象才最懂马拉多纳的含义。可惜卡斯特罗早已经驾鹤西去,否则他的悼词也很重要。26年前,马哥把卡斯特罗送他的极品哈瓦那雪茄当成驱蚊水用,卡斯特罗和他分享过一句至理名言:你和我,都是不能穿西装的那种领袖。马拉多纳从此把这位古巴领袖的头像文在了身上取代了格瓦拉,最终,这对互粉的传奇都选择了11月25日这天作为自己的忌日。
阿根廷标准的“神”有一大半都是无定向的丧心病狂者,经由他们口中讲出的那些阿根廷足球段子才是最匪夷所思的蛮荒故事,这类故事会,在这个曾经最富裕的南美国家从来都不乏听众。最近这10年,很多人都拿梅西与马拉多纳比较,其实这样的比较从逻辑出发就是荒谬绝伦的。马哥出黑脚的时候,梅西的父母还没开始谈恋爱。马哥演出上帝之手、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梅西还没出生。梅西10年前就曾亲口说过:即使我再踢一百万年,也不可能接近或成为马拉多纳。梅西与老马的距离就是一个乖孩子与街头霸王的距离。在阿根廷人心目中,马拉多纳是像人的神,而梅西只是像神的人。当马哥起身告辞,那些爱攀比者终会发现,梅西与阿根廷的距离,就是他与马拉多纳的距离。
正史在马拉多纳这里破例青睐了一次坏小孩。“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崇拜有学问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读过小学。只读过小学的人是一头驴子。”马哥就是巴顿,诺曼底登陆后汹涌的枪炮玫瑰打不死巴顿,却死于停战不久后钓鱼回家的一场车祸;1994年世界杯之后数十载的人世游,马哥也基本没玩转过——、枪击记者、酗酒、、肥胖、肝炎、心脏病、世界巡回骂娘……从神到人的转型,他比女人分娩还要痛。
这种痛也包括10年前他在阿根廷国家队主帅位置上的那些时间。世界杯需要马哥刻骨铭心的民族仇恨,需要他满地撒野,需要他孩子气的战术,需要他这个本来就为世界杯而生的姓氏。与德国队一战的第36分钟、阿根廷进球了、结果越位、4名攻击手同时越位——这一幕刹那阴阳的交流浓缩了马哥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全部理解。在他任内,那场在拉巴斯高原1比6不敌玻利维亚的比赛其实不是,而是马拉多纳被热爱的竞技理由——4个前锋不够?再上一个!5个还不够?好吧,再上一个……马哥把当教练当成了堆积木,只是他永远堆上去的都是前锋。马岛,加尔铁里总统指挥的阿根廷死拼英军,却从不去打击英军漫长脆弱的补给线,加尔铁里重复自己的观点:男人打架不需要技术和战术,要的是热血——马拉多纳跟这位最后下台的总统一模一样。
马拉多纳的60年,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当你既是个天才又是个斗士的时候,这样的孤独必不可少。普拉蒂尼说齐达内能用一个足球做到的,马拉多纳用一个桔子就能做到。天蝎座男人往往是天才,但天蝎座男人很少有马拉多纳这么赤裸裸的真性情,库斯图里卡那部纪录片中有句台词:他在我眼中是个英雄,不是贵族。不是贵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去装,踮起脚尖与卡尼吉亚的“世纪舌吻”就不说了,大哥大砖头手机风靡的时候,他一口气就买了五部,他要的就是那种城乡结合部的“港火”。他的那场世纪婚礼被意大利记者形容为“历史上最奢华的乡村黑老大晚会”。他陪克劳迪娅选婚纱,只强调长度;买钻戒,只顾炫耀重量;订蛋糕,他开口就要10层,因为他钟爱10号,直到糕点师傅告诉他:“对不起,迭戈,我的奶油盖不出这么高一幢房子……”——马拉多纳从不掩饰的俗气让他的60岁和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变得像一首民歌,也让阿根廷一半的女人都愿意成为他的前女友。“男人”两个字在这个天蝎座男人身上,早已成为一种阔大的境界。
1986年版马拉多纳球衣
马拉多纳那场被“嘲讽”的婚礼邀请了他所有儿时在贫民区的玩伴,“我如果嫌弃他们,等于是在嫌弃自己的出身”。穷人是阿根廷的探戈,在额头上就带着它初生的印记:底层、苦日子。阿根廷人深爱迭戈,背景里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同情与怜悯,是穷困促使他为博卡的蓝黄色球衣卖命,糖果盒里全是穷人的钻石。有多少马哥可以重来就有多少伟大可以回来。梅西这一代球星,是享乐多于忧患,天赋大过志气的一代,被他们主导的世界杯不会是饥渴的、不会是血性的、不会是旗帜的,更不会是信仰的。世界杯的神圣光环、诗情画意因为球星的高开低走而渐渐褪去。马拉多纳曾用父亲伟岸的胸怀去拥抱梅西,去拥抱曾经的女婿阿圭罗,去拥抱博卡青年那些越来越没有灵气的小妖,去给他们讲格瓦拉的古,可他终究还是讲不出自己当年的滚烫胸口和那一打的情书。
“他犯下的错误始终都是他自己的错误,不牵涉周遭旁人,阿根廷人理解他、宽容他,就像是纪念博尔赫斯笔下那些靠岸的船只,马哥一直停靠在岸边,拉普拉塔母亲河的岸边。”马拉多纳接受脑部手术成功之后还在喝酒,即便在进手术室之前,他的前女友曾经表示他还在酗酒,出院后医生告诫他这次必须戒酒。我们都不知道马拉多纳在说出最后一句话“我感觉不舒服”之前是否还在喝酒,这已经不重要了,荷兰飞人克鲁伊夫68岁的生命长度正是被有烟和无烟切割成了上下半场。一个人活着,无论伟大还是卑微,不能为自己的癖好活着,都是生不如死的,有癖好的人总以为自己在自己的癖好世界里是聪明绝顶的,那就足够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讣告特别醒目——“他在自己从不缺乏戏剧性的职业生涯里证明了他是一个说谎的人、骗子和自大狂。”这家报馆的主编大人应该回过头来想一想—— 一个人的一生有那么多“负面”,却依然被全世界热爱和崇拜,这个“说谎”,这个“骗子”,这个“自大狂”是不是牛逼的最高境界?
童话也会曲终人散,天才总被束之高阁。
马拉多纳去了天堂,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
笔者身着马拉多纳球衣
编辑 李学莉 本文图片皆为笔者提供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放纵不羁 放纵不羁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