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海而皆准【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更新:09-0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听说这句话放诸四海而皆准 | 庄子

凡外重者内拙

颜渊请教孔子说:

“我曾渡过一处叫作觞深的深渊,

摆渡人划船的技术,灵巧如神。

我问他:‘划船可以学得会吗?’

他说:‘可以。

会游泳的人很快就学会了。

如果是会潜水的人,

即使没有见过船也能立刻就划。’

我问他其中缘故,他却不告诉我。

请问老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会游泳的人很快就学会,

因为他忘记了水的存在。

如果是会潜水的人,

即使没有见过船也能立刻就划,

因为他把深渊看成丘陵,

把翻船看成倒车。

翻船倒车的各种状况发生在眼前,

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那么他到任何地方不都是轻松自在吗?

用瓦片做赌注的人,技巧相当灵活;

用带钩做赌注的人,就会心存恐惧;

用黄金做赌注的人,就头昏脑涨了。

的技巧是一样的,

但是有所顾忌,

那是因为看重外物啊。

凡是以外物为重的,内心就会笨拙。”

《傅佩荣译解庄子·达生 19·5》

会游泳的人“忘水”,忘记水的存在;会潜水的人“视渊若陵”,无视于水。没有在意水的特性,让自己与水合一,如同鱼不会淹死,如此划船就像驾车(甚至走路)一样简单。重点在于不放在心上,以平常心待之,做起来才会轻松自在。不过,在达到会游会潜的程度之前,苦练的过程还是不可缺少。

接着,文中以赌注说明,描写生动,凡是以外物为重的,内心就会笨拙,因为赌注大小确实会影响心理,患得患失,最好还是避免。不过,“凡外重者内拙”的原则放诸天下而皆准

“津人”就是摆渡的人。《论语》中提到孔子遣人去“问津”,即问渡口在哪里。“若乃夫没人”的“没人”是没在水里的人,也就是潜水的人。

——傅佩荣

图 | 蔡志忠

别忙着走,扫码关注一下

聪明的人都扫的上

傅佩荣国学馆

公众号后台回复“庄子说”,查看专题。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加速文章更新频率

“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古为今用——典故探究

“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语出自《礼记 · 祭义篇》:“曾子曰:‘夫孝道直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防诸东海而准。’诗曰:‘自西向东,自南而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这里说的是封建孝道的普遍意义,“天地”、“四海”无不以孝道为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语由此而来,意思是指某种理论或思想,成为普遍共同的准则的意思。

经典运用

《毛选集》第二卷521页见《中国在民族中的地位》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

结语

毛根据中国的经验,从新的与科学的精神出发,运用了这个成语,把它的意义提高到普遍规律的高度,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并不是个别民族的产物,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放诸四海而皆准【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放虎归山(放虎归山的近义词) 下一篇:放辟邪侈(放辟邪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