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国-历史故事中国

更新:09-0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这些故事,感动中国(网络正能量)

来源:海外版

来源:海外版

2021年10月1日拍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百坭村是黄文秀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1年1月1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店镇贺家沟村农家窑洞里,路生梅跪坐在土坑上为瘫痪不起的村民义诊。新华社记者 陶 明摄

在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涌现出一些响亮的名字。他们是燃烧青春、照亮他人的英雄,他们是挺身而出、奉献爱心的市民,他们是天真烂漫、单纯善良的孩童……

黄文秀、路生梅、姚泽轶、郭志强……最近,这些名字格外闪亮,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感动了奋进的中国。

平凡英雄

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后又奔赴偏远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她深夜冒雨赶路,不幸在途中因公殉职。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宣传部干部黄文秀。近日,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热播,一段拍摄花絮也在网上走红。

在视频中,扮演黄文秀的演员杨蓉回忆说,“在拍摄《大山的女儿》时,村民们专程开车两三个小时,到达拍摄地,就为了看看我像不像文秀。”

杨蓉戴着黑框眼镜,扎着马尾辫,身穿红色马甲。村民们脱口而出:“真像!”随后大喊:“文秀!文秀!”那一刻,杨蓉泪眼模糊,她真切地感受到,村民们多么思念文秀。

7月16日,“”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村民们该多思念她啊,驱车几小时只为看扮演她的演员像不像她》。文章写道:“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定格在扶贫路上,将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攻坚事业。黄文秀,我们永远想念你!”

黄文秀的故事再次让网友泪目。在“”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网友们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些文字:“热泪盈眶”“这是最质朴的感情,是村民对文秀最大的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有些事不但不会在记忆中消失,反而历久弥坚”。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平凡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网友。

7月16日,“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她住的窑洞,患者随时可能来找》,讲述了一个医者仁心、矢志不渝的故事。

54年前,大学毕业之际,一个学儿科的北京姑娘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陕西省佳县,扎根黄土高原,直到今日,她都不曾离去。她叫路生梅。

路生梅记得,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出诊的崎岖山路上结满了冰,她的塑料底棉鞋成了“溜冰鞋”,她摔了40多跤才赶到患者家中。娃娃病得很重,一家人见到路生梅,就像见到了救星,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决定要留在佳县,这里需要我。”她许下诺言,“为佳县服务50年。”

她只开便宜的药、管用的药、适量的药。“一定要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路生梅说。年轻的同事发现,有些药的包装是100粒,路生梅会开出10粒甚至几粒的药方,让病人省下一笔开销。

路生梅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创建了爱婴医院,还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

从医以来,她多次放弃返京和去大城市的机会。1999年,迎来退休的路生梅婉拒了高薪聘请,选择继续留在佳县。

路生梅定期到医院义诊,还有很多人到她住的窑洞里请她看病。不论白天黑夜,休息与否,患者随时可能来找她,她便放下饭碗、放弃睡觉,认真诊治。退休后的20年里,她接诊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在几代佳县人眼里,她是“”“路姐”“路姨”“路奶奶”。2018年底,“50年之诺”完成,她选择了“超期服役”,作出新的承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2020年1月,面对来势汹汹的,路生梅在请战书上写下:“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

在“网”微信公众号留言区,网友们说:“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国家才会越来越好”。

暖心助人

“抓住,抓住!坚持一下!”上一秒,他还在拍晚霞婚纱照;下一秒,他就纵身跳入江水中……

7月17日,“新华网”微博发起话题“准新郎婚纱照拍一半跳江救人”,讲述了一位辅警救人的故事。

28岁的姚泽轶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大队城区中队的一名辅警。7月13日下午,姚泽轶和未婚妻李丹在钱塘江边拍婚纱照。拍摄间隙,姚泽轶远远看到,江面上有个旋涡。他定睛看了几秒,只见一个人被困在旋涡中,另一人正往旋涡靠近。

“站着别动!”姚泽轶朝李丹丢下一句话,衣服也来不及脱便朝江面飞奔。一路上,他又招呼附近的人:“赶紧打电话报警!”

姚泽轶从江边滩涂上捡起一根木头,然后向江中旋涡跑去。江水冲刷着泥沙,他脚下一滑,差点跌倒。借助这块木头,姚泽轶将落水的两个人先后拖上岸。其中一名小伙子呛水严重,上岸后没了意识。经过同伴不断拍打,他才慢慢回过神来。此时,姚泽轶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在微博上,大量网友向李丹“隔空喊话”:“这样的男人值得信赖,你嫁对人了”“嫁给这么善良的新郎,一定会幸福的”。

这个夏天,还有很多助人的暖心故事。

最近,贵州省的一群孩子在网上引发关注。7月18日,“央视新闻”微博发布了“同学接力抱罕见病男孩上学”的故事。

在贵州省平塘县实验小学,每当课间、午餐和放学时间,总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三五个同学聚在一起,以接力的方式,抱着一名个头较小的同学,前往食堂或者回家。

同学们怀中抱着的学生叫杨秀润,是一名5年级小学生。杨秀润3岁时患上幼儿特发性关节炎,此后一直不能正常行走。长期的药物治疗,还让他长得比同龄人更矮小。

在学校,同学们自发轮流抱着杨秀润行动。几年时间,虽没有“排班表”,但同学们从没让杨秀润落单。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关爱下,杨秀润坚强地生活、学习,他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在微博上,4000多万名网友阅读了杨秀润的故事,他们纷纷留言说:“太暖心了”“这些小朋友真是人善心美”“他虽然身体有病痛,但内心一定是幸福的”。

7月19日,光明网发布文章《广州一男童被卷入公交车底,于是……》,讲述了一个惊险而感人的故事。

7月1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一辆公交车与一辆载有母子二人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小男孩从电动车上摔下来,被卷入公交车车底,情况危急。周围的人见状立即拥了上来,从车头站到了车尾,准备合力抬起公交车。“一、二、三!”响亮的口号过后,公交车被缓缓抬起,小男孩被成功救出,随后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文章评论指出:“路见有难,出手相援。请为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市民点赞。”

温情瞬间

最近,山城重庆持续高温。40多摄氏度的天气,晒得路面发烫。烈日下,一个人弯着腰,拉着一平板车的水,吃力地往斜坡上走。突然,他感到身后的车子没那么吃劲了,回头一看,一名男子正在帮他推车。

帮忙推车的人叫郭志强,广东省佛山市人。当时,郭志强正在重庆旅游。“那一段上坡路十分陡,看着师傅吃力,就想去帮一把。”郭志强回忆说。

与郭志强一起到重庆旅游的,还有他6岁半的女儿。看到父亲上前帮忙,女儿也赶紧搭把手。

三人推车的这一幕,被一名公交车乘客拍了下来,发布到网上后引发关注。7月17日,“”客户端发文讲述了这个故事,获得大量点赞。文章写道:“酷暑难耐,体谅他人、关怀他人的爸爸,以举手之劳,给女儿上了最好的一课。郭志强,为你点赞!”

举手之劳、寻常瞬间,同样可以令人感动。

7月17日,“共青团”微博发起话题“八旬奶奶躬腰为志愿者缝补帐篷”,讲述了一个朴实而动人的故事。

7月16日上午,在甘肃省会宁县一个小区的防疫执勤点,一位82岁的老奶奶看见执勤帐篷破损了,便回家取来针线,开始缝补帐篷。裂开缝隙的帐篷被老奶奶顺利缝合,针脚细密又整齐。

老奶奶专注的神态,让人想起家中和蔼的长辈为晚辈缝补衣物的模样。这段暖心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留言点赞:“一针一线绣出对这个城市的情感”“即便是两鬓斑白的老奶奶,也在默默付出,愿早日消退”“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防疫贡献力量”。

7月18日,“网”微信视频号发布一条视频,一个小宝宝的举动打动了很多人。

在陕西省宝鸡市,一位老人正蹲在马路边等公交车,此时,旁边走过来一个两岁的宝宝,他手里拖着一把椅子,让老人坐下休息。宝宝的外婆称,自己家门口正对着公交站牌,每天有不少老人在这里等公交,有时候她会给老人们搬板凳坐,没想到宝宝也跟着学了。

7月19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讲述了一名男孩给环卫工妈妈扇风的故事。

在四川省乐山市,一个闷热的傍晚,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街。她身后跟着10岁的儿子,儿子不停给妈妈扇着风。一名路过的市民将这一幕录了下来。视频在网上走红后,面对网友的称赞,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没什么啊,看到妈妈满头大汗,很自然就想给妈妈扇扇风。”文章评论说:“用心的妈妈,带出有心的孩子。有爱相伴,日子是多彩的。”

7月1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文章《放下就跑》,讲述了一个暖心小插曲。

近日,在江西省金溪县一处消防站的门口,一名开三轮车的大哥与消防员上演了“拉锯战”。这名大哥给消防站送来一车西瓜,消防员婉言谢绝,但仍抵不过大哥的热情。消防员掏钱,送瓜大哥坚决不收。几次三番推让后,消防员只得悄悄将钱放进车斗里。文章评论说:“这是一份不期而遇的善意。为有爱的他们点赞!”(本报记者 潘旭涛)

《 海外版 》( 2022年07月22日 第05 版)

2021,中国故事

视频加载中...

历史发展,总有关键节点。

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最后一天,娓娓道来14亿多中国共同的年度记忆。从年头到年尾,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

这一年,中国迎来百年华诞。从一艘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是最恢宏壮阔的中国故事。

回望百年征程,一批批人如灿烂星辰,铺就璀璨星河,照亮我们的未来。

从万千星辰中撷取一颗,细看光芒背后的动人故事。彭士禄,是我国第一代首任总设计师,为了祖国核事业,他曾隐姓埋名数十年。

他曾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彭士禄用一生践行自己的承诺:造,建核电站,甘做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直到93岁,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

今年3月,彭士禄逝世,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与海洋深处的永远相伴。

不论时期的、英雄人物,还是和平建设年代的先进,他们同你我一样也是凡人之躯,只是心中点亮了理想信念,便格外勇敢。

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向贫困宣战,需要的是“愚公移山”般的决心和毅力。而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从来不缺少新时代的“愚公”。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毛相林就是其中一位。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四面绝壁,被称为“天坑村”,村民只能攀爬悬崖出村。

1997年,接任村党支部的毛相林,立志要带村民们修路,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毛相林和村民们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锄头和双手在近乎垂直的山体上,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向前凿进。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这样,历时7年,他们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000米长的“天路”。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8年来,300多万名第一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先后有1800多人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是战士,更是英雄!

2021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来,中国在不断崛起,也在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这是责任担当的中国故事。

全球持续蔓延,一些国家超量囤积、大搞“民族主义”。“鸿沟”阻碍全球抗疫,在低收入国家,只有5%的人口完全接种。

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占中国以外全球使用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对外提供最多的国家。

△2021年11月17日,柬埔寨金边,中国援柬第七批新冠运抵。(图/视觉中国)

未来,我国还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包括无偿援助6亿剂;再向东盟国家援助1.5亿剂。我国还支持中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同19国合作生产,让跨越山海,跑赢病毒。

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感觉良好”响彻星空。中国航天不断探索星辰大海,这是最浪漫的中国故事。

宇宙级浪漫的底色,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经常这样说。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仪器学博士,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一生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直到99岁,陆老才办理了退休手续。

“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邓清明是我国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且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如今,55岁的他仍在坚持训练。

从韶光年华到鬓发染霜,无数中国航天人奉献毕生,守护着祖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星辰大海。

2021年,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击中了无数国人的心。万千边防战士用热血和青春筑起祖国的巍峨界碑,这是最让人动容的中国故事。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出生于2001年,18岁参军入伍。年轻的他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0年5月,他作为新兵第一次冲锋,和战友逼退越线人员。之后,他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大好年华,朝气蓬勃,他的人生画卷才刚展开。可是,一切却在一场战斗中戛然而止。

他的名字,叫作陈祥榕。

2020年6月,在一场外军蓄意制造的冲突中,边防官兵祁发宝身负重伤,陈、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不幸。

今年,英雄的事迹被报道,令无数国人心碎。一条网友评论这样写道:“我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

有人倒下,更多人继续坚守。高原边防战士年轻的脸庞,因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变得粗糙、脱皮,但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坚毅:“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2021年,善良又勇敢的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一次次守望相助。这是最温暖的中国故事。

反复,我们看到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

2020年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9次出征,前往抗疫一线。湖北、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只要国家有需要,自己就会做好奔赴一线的准备。

“我是医学生,让我上。”1小时,近500名浙江大学学生火速集结,志愿组织校区师生进行检测。

暴雨倾城,我们看到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

多人被困商场地下室,大家排成一排,泡在水中,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将被困人员逐个拉了出来。

积水中,铲车变身摆渡船救人,载着大家,一次又一次稳稳地驶向安全的区域。

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与勇敢,每个中国人都了不起!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群一场长达数月的北上及返回之旅,深深牵动着地球村居民们的心。“玩毕归象”,是最美丽生动的中国故事。

一路上,野象们悠闲逛吃、轮岗睡觉、“打打闹闹”,好不自在。

背后,却有很多人在为它们“保驾护航”:天上有无人机监控,全天候跟踪象群轨迹;地面提前疏通道路、疏散人群,防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社区;受伤落单的小象还会被迅速送到亚洲象救助中心……

“象”往的生活,是一场充满中国式温情的守护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人类与动物的有爱“邂逅”,会越来越多。

正如所说,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回顾2021年,中国写就的这些中国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更赢得了世界尊重。

我们都是这一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新一年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编辑丨谢玉洁

视频编导丨杨山 武晓丹 杜晓东

视效丨高凌潇

校对丨高少卓

扫描下图二维码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看更多新闻

【故事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故事【难忘】 下一篇:故事书、故事书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