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礼仪故事
在我们身边,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品德,即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品德的人,就会被人称赞,尊重和信任。在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为人诚恳,脚踏实地。可有一些欺骗别人的人,却失去了人格和尊严,失去了诚信,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坐在公交车上。到站了,一位姐姐和她的妈妈上了车。听她们的谈话 ,就知道是来安庆旅游的,那位妈妈掏出钱包,准备投币。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那位妈妈几乎把书包的每个角落都翻遍了,可只有100元整钱。
她不知所措时,司机面无表情地丢下一句话:“公交车不找零钱。”车上原本平静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乘客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那位妈妈。那位妈妈更是紧张无比,她瘦小的脸变得苍白,她的眼睛瞪得如乒乓球般大,透着慌张无助,似乎在问:“我该怎么办呢?”他的女儿害怕的望着她,紧紧依偎着她,一丝不吭。
于是她用怯弱的声音问:“谁有零钱能换一下?
车厢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
她提高了声音又重复了一遍“谁有零钱能换一下?”
车厢里依旧静悄悄的,没人回答,车厢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我心急如焚:怎么办?如果她们不付钱就不能乘车了。但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妈妈也刚刚把既有的两块零钱投进去了。车上的人虽然都一言不发,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心里也跟那对母女一样着急。
这时,一位阿姨离开座位,走到刷卡机面前,轻声说:“不用担心,你们的钱我来付。”他从口袋里掏出IC卡,往刷卡机上刷了两下,“嘀!嘀!”这两声清脆的刷卡声让全车的人的心都平静下来。
“谢谢!谢谢!”那位妈吗连声表示感谢。
“不客气!”
从我的这个身边的小故事中,大家可以感受到文明礼仪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学习文明礼仪,让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昌盛,让我们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家风故事:尊老爱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
家风故事
邢台七中 初一18班 李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温馨的家庭,规矩更为重要,“尊老爱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是我家不成文的家风家规。
出门之“仪”
从我刚刚开始上学的那时起,父母就对我说:“孩子啊!我们是有家训的家庭,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每次出门前,一定不可忘了和家里人说再见啊!”当时,我对父母的话不是很在乎,不就是道一次再见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刚开始,每次我都和爷爷奶奶说一声再见再去上学,可是,时间久了,记忆就有些淡却了。那次我寒假中到同学家里玩,可没有和家里人说,结果害得家里人一阵好找。傍晚我回到家,被父母训斥了一番。这下,我才牢牢地记住了:出门前一定要和家里人道一声“再见”。
待客之“诚”
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正月里都有待客的习惯。历史的文化传承,使得我们待客时的礼貌也有一番讲究。爸爸对我说:“看见客人就要主动向他们问好,要主动地多给他们倒倒水,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次,爸爸说的话我记得很牢。一年中就只有这样一次重大的待客机会啊!一定要给客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我记忆中第一次待客时,客人们都来了。见到一位叔叔时,我赶紧对他说:“叔叔,里边请,里边请……”这位叔叔看我这么有礼貌,脸上不停地笑着,还夸赞我懂事。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之后,等人们都坐下来了,我也就忙着给他们倒水了,这次他们又给我“点了赞”。
做客之“礼”
在家中待客要礼貌,我们家出去做客的礼貌也有一番讲究。有一年正月,我到一家不熟悉的客人家做客。爸爸对我说:“到那里去要懂得礼貌用语,遇到客人要学会说‘你好’,知道吗?”我点了点头。到了客人家,他们家的人向我们问好,我也跟着说“叔叔您好”,叔叔也对爸爸说“你家孩子真懂事”。在他家里的时候,我也不追跑打闹,客人为我倒水时,我礼貌地说声“谢谢”。回家的时候,爸爸还夸赞我“这次表现不错”呢!
家风和家训在一个家庭中尤为重要,我们要遵守家风家训,这会使你的品德更加高尚,让我们一起以礼待人吧!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1
刘备
关羽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桃园三结义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大雪纷飞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叫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诸葛亮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
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小故事演讲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