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烧脑”的成语
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成语,不仅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积累,还非常的有文化气息,很多成语都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也有一部分成语渐渐被人淡忘。
像“一心一意”、“三言两语”通俗易懂的,也有像“魑魅魍魉”、“茕茕孑立”不易理解又很难书写的成语,今天这十个烧脑成语,看看你认识几个?
[bá dīng chōu xiē]
拔丁抽楔
【释义】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bù bì fǔ yuè]
不避斧钺
【释义】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jí qū áo yá ]
诘屈聱牙
【释义】文字深奥,音调艰涩,不易诵读。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bēi hú bǐng liáng]
陂湖禀量
【释义】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 zhǒng shì zēng huá ]
踵事增华
【释义】指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有所发展。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
蚌病成珠
【释义】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zhǔ wén jué jiàn ]
主文谲谏
【释义】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出处】《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bí è huī jīn ]
鼻垩挥斤
【释义】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 zuǒ tí yòu qiè ]
左提右挈
【释义】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bá máo lián rú]
拔茅连茹
【释义】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出处】《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南齐萧子响被杀:太子暗中除掉对手,齐武帝却只能当作不知情
自从齐武帝继位以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南齐朝廷上的脸孔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里有人事代谢的缘故,也有斗争的影子。
到永明七年年初,南齐朝廷上的重臣分别为:大司马萧嶷、司徒萧子良、骠骑萧映、卫王俭、尚书左仆射柳世隆、尚书右仆射萧鸾、吏部尚书王晏、中书监萧铄、领军陈显达、护军萧晃。但到了这一年的一月,萧映就去世了,死因不明,时年三十二岁;五月尚书令王俭也去世了,时年三岁。齐武帝以尚书左仆射柳世隆继任尚书令,以王奂为尚书左仆射。
在地方上,随着齐武帝诸子的逐渐长大,他开始将自己的儿子们派往各地。到永明七年,南齐主要方镇已有六个控制在齐武帝儿子们的手上,与他刚即位时的两个(萧子良的南兖州和萧子卿的荆州)有了很大的变化。
萧子响是在永明七年十二月从江州任上改任荆州刺史的。萧子响从小就喜欢武事。身边经常带着六十多名壮士,到荆州以后,经常在内院宰牛设宴,与这些壮士们喝酒作乐。他还让人私自制作锦袍绛袄,打算从山蛮那里换回兵器。荆州长史刘寅等人齐武帝,齐武帝下令从派人严加查验。刘寅等人本来想让齐武帝派人来荆州秘密查验,谁知,齐武帝却大张旗鼓地派人前来,刘寅等人担心被杀,就将齐武帝的诏书扣押了下来,不让萧子响知道。等朝廷的使者到了,萧子响却还没提前得到通知,他将荆州的属官全部召人府中询问,刘寅不说话,典签吴修之说∶"既然圣上已经下了谕旨,我们还是抓紧应对吧。"魏景渊说∶"应该先自查。"萧子响听了不禁大怒,将这些人全部逮捕,在琴台下悉数斩杀。
消息传来,齐武帝大怒,打算派遣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军讨伐。戴僧静当面对齐武帝说∶“巴东王年少,长史对他约束得太紧,所以,才在盛怒之下没有考虑后果将他们杀死。天子的儿子因过失而杀死了人,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罪!陛下突然派军西上,人心恐慌,会干出意想不到的事来,戴僧静不敢奉诏。”齐武帝没说什么,但从内心连连称善,于是,齐武帝另派卫尉胡楷之、游击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领三千名禁卫军前往荆州,捉拿行凶者,并下诏称“如果萧子响束手就擒,可以保全其性命”。胡楷之的身份不仅仅是卫尉,还是太子中庶子,皇太子萧长懋素来对萧子响这个弟弟心存猜忌,因此,在胡楷之出发之前,他大概已经收到了萧长懋的旨意,那就是必须要萧子响死。
出发后,张兴世的儿子、平南内史张欣泰作为胡楷之的副将,他对胡楷之建议∶ “这次出征,胜利了也没有什么好名声,失败了将成为奇耻大辱。对方聚集了一群亡命之徒,能为其所用,或许受到利益驱动,肯定不会不战自溃。如果我们驻扎在夏口,向他们说清利害关系,可以不战而擒。”但胡楷之不从。等胡楷之等人进抵江陵近郊的江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南)时,所有的举动都显得非常奇怪,好像是在试图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他们在燕尾洲修筑城池,并派遣传诏石伯儿入城慰劳。萧子响对石伯儿说∶ "我并没有作乱,是长史等人诬陷我,我今天正要接受擅自的罪过。”于是杀牛备酒,犒劳禁卫军。
但此时胡楷之等人的表现试图在激怒萧子响。
萧子响身着白色便服,登上江陵城楼,多次派人与胡楷之等人表明心迹,他说∶“天底下哪有儿子造父亲的反的道理?我没有造反,仅仅是粗鲁疏忽,如今我就一人乘船进京,你们为什么要修筑城池抓我?”胡楷之等人无言以对,拒不作答,只有尹略回答道∶“谁搭理你这个造父亲反的人!”萧子响听了,只有哭泣而已。
摆在萧子响面前的出路有两条∶一是束手就擒,让胡楷之他们将自己抓去,但是,一旦落入胡楷之等人之手,这些人岂能让萧子响活着回去?二是打退胡楷之等人,然后,带着几个亲随顺流而下,回京辩白。胡楷之等人与萧子响的分歧就在于∶是让萧子响自己回京,还是押送他回去。为了说服胡楷之等人,也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萧子响命人向禁卫军送去数十头牛,二百石酒,三十箱水果点心,但是,尹略命人将所有这些东西全部扔到了长江里,并逮捕了随行而来的荆州官吏。萧子响又求见传诏,茹法亮拒不派出,要见茹法亮,茹法亮又不肯见面。
果然,性情暴躁的萧子响真的被激怒了。他命令亲随数十人调集荆州府所有的兵器铠甲,命令两千人从灵溪(江陵以西)西进,约定第二天与禁卫军交战。萧子响亲自率领一百多名具装骑兵,携带三四张万钧的巨,驻扎在大堤之上。第二天,双方发生战斗,萧子响在大堤上朝禁卫军在燕尾洲修筑的城池发射箭,亲信王冲天率领荆州发起了进攻,一举攻克城池,斩杀了尹略,胡楷之和茹法亮等人乘坐小船狼狈而逃。打退官军之后,当天,萧子响即率领亲信三十名小吏乘坐快船顺流而下,打算回京谢罪。
齐武帝派出胡楷之等人后,又命令丹阳尹萧顺之率领大军作为后继,以防万一。萧顺之出发时,萧长懋亲自叮嘱他要采取断然措施,绝不能让萧子响回到京师。途中、萧子响等人与萧顺之相遇,萧子响上前请求允许让自己进京面见皇上辩白,但萧顺之不听,下令将其在射堂内勒死。萧子响的部下各自挑命而去。萧子响死时二十二岁。
萧子响在临死之前,也采取了预防措施,他提前给父亲写了一封辩白信缝在自己的妃子王氏的裙腰之中,上面写道∶"刘寅等人入斋搜查武器铠甲之事,情况前已说明。臣罪深似海,甘愿遭受斧钺之诛。陛下派遣胡楷之、茹法亮前来,但他们来到之后,并没有宣布诏书,就在江津南岸修筑城池固守。我屡屡派人送去书信,请茹法亮渡江面见,他们一直不肯。下属害怕,遂发生了战斗,这都是臣的罪过。臣本月二十五日即放弃武器,归顺,希望能回到京师,在家中待上一个月,而后自杀,这样,也让我们齐国不会有儿子的嘲讽,臣也免受背叛父亲的诽谤。可是,我的轻舟无法回到京师,此苦之深,请陛下体谅,这个心愿却不能实现了,现在我就要死了,对着纸张哽咽,不知该说些什么。"
等萧顺之回来向齐武帝汇报了萧子响畏罪自杀的消息后,齐武帝内心感到非常奇怪,也非常惋惜。稍后不久,萧子响的临终遗言就通过其他途径送到了齐武帝的手上,齐武帝更是悲从中来。萧子响被杀一百天后,齐武帝在华林园给儿子做祷告,他满脸忧伤,亲自上香,等见到萧顺之时,在萧顺之面前抽泣了很长时间,身边的人无不掩面而泣。过了几天,齐武帝到华林园景阳山上散心,看见一只猴子跌跌撞撞,哀鸣不已,就问主管官员是怎么回事,官员回答:"这只猴子的儿子前几天从山崖上摔下死了,母猴找不到儿子,所以才这样。"齐武帝由此又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不禁唏嘘良久,悲不自胜。萧顺之既惭愧,又恐惧,由此发病,不久就因忧愁而死。
曾作萧子响一段时间父亲的萧嶷上书,请求改葬萧子响,但萧赜没有同意,而将其贬为鱼腹侯。
萧顺之率领的进入江陵城以后,焚烧了荆州刺史官衙,把官府的各种文书档案全部付之一炬。齐武帝因大司马记室参军乐蔚是荆州人士,亲自召见他寻访荆州事务。乐蔚对答如流,让齐武帝非常满意,提拔他为荆州治中,命其修缮荆州府衙,乐蔚到任后,没有征发农夫就将几百栋官衙修缮完毕,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萧子响,是南齐永明中后期发生在南齐宗室内部一个非常严重的。如今,可以肯定地说,萧子响是无罪受人诬陷而被杀的,而在这背后一直隐约约有皇太子萧长懋的影子。萧子响最初的罪名有二∶一是在内院招待亲随;二是制作锦袍绛袄,显然,这都是莫须有的罪名。这两件事本来无足轻重,但刘寅等人将这两件事做了险恶的引申,第一件暗示萧子响可能心怀不轨,第二件称其打算到山蛮那里换取兵器,都强烈地暗示出萧子响可能要发动叛乱。萧子响一直是萧赜诸子中的另类,他勇力过人,与三哥前荆州刺史萧子卿是一母同胞,更重要的是他自小过继给了叔父萧嶷,而在萧长懋看来,萧嶷是自己最大的威胁。虽然皇太子萧长懋自称喜欢睡懒觉,但他对可能威胁到自己继承权的叔叔、弟弟们时刻保持着警惕,尤其是对萧子响这个另类,其必欲除之而后快。
从其不敢让萧子响回京见驾这一点上看,也许刘寅等人联名揭发萧子响原本就来自萧长懋的授意,而在萧子响已经被杀、荆州完全丧失抵抗的情况下,萧顺之奉命又焚烧了荆州官府,将文书档案付之一炬,也极有可能是萧长懋担心自己在荆州留下什么把柄。事后,齐武帝可能也最终知道了一些事情的,但是,木已成舟,萧子响已死,齐武帝也无可奈何。这一年,齐武帝萧赜已经五十一岁,而皇太子萧长懋也已三十四岁了,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因此,当豫章王萧嶷不失时机地请求改葬萧子响的时候,齐武帝并没有答应,这是因为,在齐武帝看来,萧嶷此举是想在自己和皇太子萧长懋之间打下一枚楔子,以引起皇太子萧长懋的不安,从而让他们父子之间为此再起波澜。精明的齐武帝只想让这件事赶紧过去算了。
萧子响还强烈地透露出一个信息,让人们对南齐的未来感到些许不安,那就是,刘宋宗室相残的悲剧是否也会在南齐宗室之中重新上演?齐武帝为人猜忌,但有了萧道成的谆谆告诫,齐武帝并没有对自己的弟弟下手,然而,从萧子响中,让人发现萧道成的告诫在他的孙子萧长懋身上并没有产生作用。
在萧子响发生前后,让萧长懋宽慰的是他的三叔萧映、四叔萧晃都分别在永明七年和八年去世了,到永明九年,他的六叔安成王萧鼍和十叔始安王萧鉴也都分别去世了,他们的死因都不十分清楚。
【斧钺之诛-斧钺之诛打一动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