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啦,这四组公文常见同(近)音词别用错
公文写作中,经常遇见一些同(近)音词,由于音近、意近,人们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困惑。笔者试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对四组公文常见同(近)音词进行辨析,以期理群类、解谬误,为读者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供方法路径。
咨政与资政
“咨政”与“资政”都与商议政事有关,要区分它们的异同,须从“咨”和“资”的字源说起。《说文解字·口部》中说:“咨,谋事曰咨。从口,次声。”“咨”是形声字,“口”作形旁,表示其意义跟说话有关;“次”作声旁,表示其读音。“咨”本义指谋划事情。《书·舜典》中说:“咨,十有二牧”,指舜就国事与十二州长进行商讨。旧时把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的公文称为“咨文”,其中“咨”就是谋划、咨询、磋商的意思。“咨政”指组织人员为决策提供咨询。
《说文解字·贝部》中说:“资,货也。从贝,次声。”“资”是形声字,“贝”作形旁,表示其意义跟钱财有关;“次”作声旁,表示其读音。“资”本义指财物,引申为资本、凭据,又引申为资助、提供等义。“资政”在《辞源》中的解释是殿名,“宋真宗建龙图阁,以阁之东序为资政殿。景德二年,王钦若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班次在翰林学士下,钦若不悦,真宗复以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次在翰林学士承旨之上。其后宰相罢职,多授此官。见宋史职官志二。”后来“资政”指帮助治理国家政务。
“咨政”重在“谋”,侧重咨询的过程和实践,如:智库要发挥优势,积极咨政建言。“资政”重在“助”,侧重辅政的功用和效果,如:档案的功能是存史、资政、育人。也可以把两个词用在一起造句,比如,市围绕乡村振兴多次咨政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较好发挥了协商资政的作用。
考察与考查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以下简称《现汉》)的解释,“考察”指实地观察,还指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二词表达词义的理据在哪?就需要溯源“察”和“查”。
《说文解字·宀部》中说:“察,覆也。从宀、祭。”“察”是会意字,由表示房屋的“宀”和表示祭祀的“祭”会意,指庙祭时详究细审。贾谊《道术》中说:“纤微皆审谓之察。”成语“明察秋毫”,其中“察”都有观察入微之义。“察”的本义是“仔细看”。由仔细观察具体的事物引申为详细了解抽象的事物,所以就有了、考察的意思。通过对“察”造字理据的追溯,启发我们在组织调研、考察时要深入基层一线,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详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情况,才能做到“察”。
“查”在《说文解字》中作“柤”。《说文解字·木部》:“柤,木闲也。从木,且声。”“柤”是形声字,“木”作形旁,表示木制品;“且”作声旁,表示读音。后来,“柤”字演变为“查”字。“查”本义是木栏。木栏是起阻挡作用的,“查”引申出防止出现问题而验看之义,如搜查、查账、查访、查看等;木栏是圈定范围的,所以“考查”即是以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的质量、活动的效果。
编纂与编撰
关于“编纂”与“编撰”,许多认为二者是可以通用的。但从字理的角度看,它们的字义和职能是很明确的。
《说文解字·糸部》中说:“纂,似组而赤。从糸,算声。”“纂”是形声字,“糸”作形旁,表示丝线;“算”作声旁,表示读音。本义为赤色的丝带。因丝带由众多丝线编织而成,引申指将众多材料进行汇集整理,即为编辑。“编纂”一般应用于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如编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
“撰”在《说文解字》中作“譔”。《说文解字·言部》中说:“譔,专教也。从言,巽声。”“譔”是形声字,“言”作形旁,表示说教;“巽”作声旁,表示读音。本义指专心教导。由教导引申为著述。为表明其意义由说教义转变为著述义,形旁由“言”演变作“手(扌)”,写作“撰”。《集韵·狝韵》中说:“譔,述也……通作撰”,“属辞记事曰撰”。“撰”指编写资料相对较少、内容单一的诗文或书籍,如:他编撰了一本关于汉字文化的书。
截至与截止
“截至”和“截止” 差别在哪?《现汉》对“截至”的解释是:“截止到(某个时候):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对“截止”的解释是:“(到一定期限)停止: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现汉》侧重语法方面的界定,例证说明前者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后者则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恰当使用二者,还应该从字源、词义上进一步区别。
从字源上看:甲骨文、金文“至”字像箭矢降落到地面的样子,用以表示到达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至”像鸟飞落到地面之形,“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说文解字》所解释的小篆字形虽与甲骨文、金文字形有别,但无论像箭矢还是像鸟飞,其构字理据是一致的。“至”是会意字,本义指到、到达,如我们常用“以至”表示到达的程度、范围或结果。甲骨文、金文“止”字是脚板和脚趾的象形,《说文解字》认为“止”像草木初生的根干。“止”是象形字,本义指足、脚。人之进退由脚控制,所以“止”可引申为不动、停止的意思,如“报名日期至6月30日止” 。
从语法上说,“截至”是及物动词,后面一般要搭配具体时间;而“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搭配。如:“报名工作12月31日截止,截至12月15日已报名1336人。”从词义上说,“截至”表示某事物到达某个时间,强调“暂告一段”,常用于统计一段时间的财税收入、资产效益、工作成效等,而该活动、工作并未停止,仍在继续。而“截止”则表示某事物在某个时间停止,强调“不再继续”。
需要注意的是,“截止到”相当于“截至”;“至”就是到的意思,有些材料使用“截至到” 属于词义重复,是不规范的说法。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调研室)
来源:《秘书工作》
编辑:尹雪莹
(本文来源已经注明,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一天一成语:浮光掠影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浮光掠影
【成语拼音、注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ㄈㄨˊ ㄍㄨㄤ ㄌㄩㄝˋ ㄧㄥˇ
【成语释义】: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闪过。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像水面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出处】: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反义词】:洞察秋毫、一丝不苟、明察秋毫、严谨认真。
【成语造句】:
1、失去精神价值的东西,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2、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浮光掠影,印象不深。
3、一切不过只是云烟过眼,浮光掠影。
【成语故事】:
“浮光掠影”,指“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都是指虚幻而难以深入观察的事物。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清代冯班《钝吟杂录.卷五》这篇文章的“浮光掠影”。冯氏纠缪的对象是宋代严羽所写的《沧浪诗话》。严氏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有一段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氏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谈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冯班认为严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来描述诗的写作是大有问题的。诗是用来“言志”,也就是用来“说出意念”的,只是为了把感情充分发抒,所以演变成咏歌,这虽然和正常言语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说“不落言筌”呢?诗也可以拿来表述讽刺的情感,这也就是论理呀!怎么可以说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认为严羽的见解就像严氏自己形容盛唐诗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样,都是“浮光略影”,看起来似有见地,其实就像一个人的脚跟没踏在地面上一样,是相当地空泛,不可信的。后来“浮光掠影”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浮光略影”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也用来特指文章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
【成语接龙】:
浮光掠影→影形不离→ 离题太远 → 远谋深算 → 算无遗策 → 策饮至 → 至诚高节 → 节外生枝 → 枝分叶散 → 散发抽簪 → 簪盍良朋 → 朋党之争 → 争长竞短 → 短兵接战 → 贩子 → 子为父隐 → 隐隐约约 → 约定俗成 → 成何体统 → 统一口径 → 径行直遂 → 遂心满意
6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四字词语」解释大全
1. 寒冬腊月: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2.北国风光:祖国北方的美丽风景。
3.风刀霜剑: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皮肤。比喻恶劣的环境。
4.塞外边疆: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形容地处边远。
5.漫天飞舞:满天地飞舞。形容数量极多。
6.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7.银装素裹:形容一片洁白的雪后场景。
8.雪照云光:指太阳光照射在雪堆上,与雪光照映。
9.狂风暴雪:指大风大雪。也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10.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11.风卷残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得干干净净。
12.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志清明,气质爽朗。
13.齐天大圣:指神通广大的人。
14.大闹天宫:给当时所处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15.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16.西天取经:唐僧到西天取得经书,比喻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17.来去无踪: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蔽。
18.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19.大显神通: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20.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1.火眼金睛:形容人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22.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23.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
24.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25.一心一意:思想、意念专一。
26.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27.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28.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29.匪夷所思:夷,平常。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30.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31.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32.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33.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4.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35.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36.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过程中总感到不满足。
37.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38.闻过则喜:指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很开心。
39.见贤思齐: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
40.有教无类:类,类别。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41.不偏不倚:倚,偏。指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42.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43.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到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44.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5.喻之以理: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
46.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47.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打印方法:发送本文至电脑端,打开链接后按ctrl+P调出打印机,显示完整预览后即可打印。
【明察秋毫造句、明察秋毫造句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