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电子书下载—易经全书下载

更新:09-0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中国哲学史郭齐勇教材下载及练习题库——才聪学习网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视频】

先秦哲学

第1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1.1 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哲学诞生于五帝与夏、商、周时代。先民们在认识并参与自然、社会的活动中,逐渐有了哲学的慧识。

一、原初文明的宗教、与道德

五帝(约前26世纪初 ~前21世纪)、夏(约前2070~前l600)、殷(约前1600~前1046)、西周(约前l046~前771)时期,先民们继承原始宗教的自然和祖先崇拜,祈求保佑。各种祭祀成为普遍的习俗、礼仪。其中,与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天神崇拜与祖宗崇拜。

1.上帝与“以祖配天”

(1)所谓“上帝”或“帝”是先民想象的统率自然界各种现象、力量以及神灵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权威。首领(与宗教一身而二任)借助于天上的权威,来加强自己对各种社会力量的控制。于是,“上帝”“帝”“天”“天命”成为夏、商、周三代的王权之合法性的根据。

(2)“以祖配天”是指,在夏商周的祭祀活动中,只有王者才有资格,的大祭师(也是王者)又总是以其先祖作为配祭。《礼记·郊特牲》中说,万物的本原是天,人的本原是祖,所以帝至上神时要以远近的先祖作为配享。追思天神,也追思先祖,时时想到报答他们的恩德,返回身心的源头,不至忘本。

2.“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1)思想来源

①殷商时代已有道德意识的启蒙。在《盘庚》中已包含了尊重民意、民利和当政者的笃诚敬业精神等人文主义的萌芽。但殷代仍以敬事鬼神为主。

②小邦周取代大殷商以后,周初人进一步有了人文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他们以小邦而承受大命,又面临内外部的叛乱。

(2)具体内涵

①“以德配天”:即用德替代祖先,以道德作为的配享,也即将德放到了与天相等同的地位。在殷周之际的中,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把血缘性的祖宗崇拜,发展为与道德性的祖宗崇拜,把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渐内在化、道德化。

②“敬德保民”:周公认为,夏、殷王朝败亡,说明“天命”是可以转移、变更的。“天命靡常”,“天惟时求”,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所以命是可以更改的,关键是主政者要“明德”“敬德”。

(3)意义

①周人改造夏、殷两代的王权神授论,不仅创造天子说,假天神权威为王权的合理性作论证,而且创造天命转移论,假天神权威对君主的权力作出一定的限制和道德的约束,又赋予君主不仅治理,而且教化的双重责任。

②周人的“敬”“敬德”“明德”的观念,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从把责任、信心交给神转而为自我担当。这是周人在自觉、主动、反省地凸显主体的积极性与理性作用,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早的表现,是以“敬”为动力的、具有德性的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

③周公提出的“敬德保民”“敬德安民”等一系列人道主义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社会实践中起过一些作用。从考古发掘上看,周代与殷代很大的不同,是人殉与人牲的现象大大减少。周初的统治者已认识到的生命、生活与的意志、意向的重要性,将其抬高到与天命同等的地位,要求统治者应通过生活去了解天命。也就是说,天意是通过民意来表现的,王者要以民为镜,从民情中去把握天命。

3.礼乐道德

(1)周初的制度

①西周的井田制,是贵族占有村社的土地制度,既有共同耕作的“公田”,“公田”的收入用于祭祀和公益事业,又有一夫受田百亩等。

②西周初期的宗法制度,其要点是立子立嫡(嫡长子继承)之制、封建(封邦建国)子弟之制、庙数(即宗庙祭祀)之制合同姓不婚之制。周初以此纲纪天下,成为根本大法,按大宗与小宗、血亲与姻亲的关系确立远近亲疏的名分等级,解决权力与财产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以祖宗崇拜、宗法关系来维系其统治。

(2)道德礼法

①与经济制度相关联的道德的内容,就是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等。从《康诰》可知当时特别强调“孝”与“友”,已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内容。其所强调的上天赋予的“民彝”,即老百姓的内在的法则,是趋向“孝”“友”等的道德。

②与孝、友等道德规范不合,则需要强制性的刑、罚。这也就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长期提倡的“德主刑辅”的治理社会之方略。

二、《易经》、阴阳、五行、和同

1《易经》

(1)由来

传说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现在看到的《易经》,据说是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即重叠八卦成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经》。

(2)基本概念

《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爻辞。卦画有两个基本符号,即两种爻:阳爻和阴爻。由六爻组成一卦,共有八卦(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别卦)由八卦两两相重演变而成。每一卦和爻下均有简短的卦辞和爻辞。

(3)春秋时人们有了阴阳的观念,又有了卦象说,其编排结构大体上反映了阴阳力量的相对、消长、转化和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2.气与阴阳

(1)概念

“气”与“阴阳”的观念出现在春秋初期。

①伯阳父认为天地间有一统一的“气”,称作“天地之气”,其间有一定的次序,人事秩序的混乱会导致天地之气的失序。

②天地之气中,有一部分称为阳气,有一部分称为阴气。

③伯阳父以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对立、聚散、屈伸、消长,内在固有的关系、秩序与综合平衡,以及自然与人事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解释、推演地震现象。

(2)发展及应用

春秋时期用阴阳二气解释星象、气候、灾害、音律、疾病的现象甚为普遍。秦国医官医和论证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的关系,把天地之一气分为阴、阳、风、雨、晦、明六种气,把诸色、声、味、疾均视为六气运行的结果。其中反映的是秩序和平衡的思想。医和的意思是:人之气与宇宙之气相感通,六气之间有一种关系,人在某一方面不够节制,感应的某种气偏多,就会打破人身系统的平衡,产生某种疾病。

(3)总结

中国哲学的宇宙自然论是气论、生成论。“气”与“阴阳”的范畴表达了一种宇宙的秩序与关系,便于说明宇宙的生成演化。

①“气”具有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弥沦无涯、能质混一的特性,是能动的、生机的、连续的、整体的。

②“阴阳二气”的表述则把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规定为内在的诸种力量中的主要的相互克服、制约,这两种力量又是交互作用,相互补充与促进的。

在一系统中,需保持均势与平衡,任何一方偏胜,不能“交通成和”,则失去正常的秩序。因此,人们要善于“燮理阴阳”。“气”论与“阴阳”观不仅用来说明自然,也被用来说明社会、人事、人文现象、人身与人心等。它尤其说明自然、社会与人事也处在一个大系统之中。

3.五行、合同

(1)五行的含义

①“五行”范畴在文字上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人手有五指,故常列举五种事体。这里列举的是与人之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五种重要资材,并指出其特性和味道。

②五行与谷并列而为六府,是民生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从夏代开始,六府就是管理这六种生活资材的部门。春秋时期,人们一般把“五行”视为五种通用的资材。就其效用而言,谓之“材”;就其通用而言,谓之“行”;就其收藏而言,谓之“府”。

③据《国语·郑语》周太史史伯指出,以土与金木水火和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世界,这也是以五行作为基本材料。史伯的重心是说多样性的重要,不相同的东西的杂合,多样性的统一(和)乃是人与万物得以生长繁衍的基础条件。简单的同一(同)不可能生出任何新的东西。五色成文,五音成声,五味成食,“五行”产生百物。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考试资料!

国学易经2|《易经》相关概念

国学易经2|《易经》相关概念

作者 崔洪国

易经中的“易”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根据《易纬.乾凿度》的说法,易字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变易、不易和简易。

有的学者考证,《易经》,最早是叫《变经》,因为宇宙间瞬息万变,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易经》首先研究的也是这个变化的道理。其实易经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通过变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易经》经常被视作卜筮之书,古代也确有不少的占卜大事,如宋朝的邵康节,据说就料事如神。占卜本身并不神秘,只是这些所谓大师比常人更敏锐的掌握了其中变的规律。说到变,其实易经的爻辞,延伸出的变爻,综卦,错卦,互卦,以及蓍草占卜过程中不断应用到的变化,都体现了《易经》变易的道理,这会在后面详述。

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不易,不易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从中发现的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不管每年的四季出现什么样的冷热,旱涝,灾变,这些是易的第一层意思,变,但是四季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的更替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冬暖夏凉的规律是不变的,可能今年的夏天热一些,冬天冷一些,这是不变中的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时间的总长度是不变的,我们生老病死的规律是不变的,有的会活的长,有的会活的短,但最终走向死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有的人因为突发的灾变或而失去生命,更是反映了不变中这种不确定的变,但结果依旧是一样的。具体到易经中,六十四卦的卦体都是不变的,这是不易的表现,六十四卦是从八个纯经卦中演变而来的,这又体现了易经无处不在的变。

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简易。所谓简易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大道至简”。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易经最初的作用就是观天,观地,排农时,定农事,后来逐渐用到祭祀和占卜中,在祭祀中就是看什么时间和时辰祭祀合适,在占卜中就是根据卦爻辞测出吉凶祸福,以便趋利避害。最早的卦爻辞,不排除是祭祀用词,后来经过演化,研究,演绎,就赋予了卦爻辞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丰富内涵,在国家是安邦,在个人是修身立命,在家是妻贤子孝,在社会上就是用来教化万民,就成了一种术和工具了。

最初是体为主,用为辅,后来就是体为辅,用为主了;最初是以不变居多,后来就是以变居多了。但怎么变也是围绕着六十四个卦来变,围绕着不变的卦辞和爻辞来变。卦辞更能体现本意和不变,爻辞更能体现变的过程。所有的变化都要归结到这一卦的卦辞上。延伸出来的象其实也是更多体现了“简易”和“不易”的含义,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要求君子的修养要敬畏天地,始终做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就是最简,最高,恒久不变的道德标准。“元,亨,利,贞”的卦辞就是乾卦最简易的解释,所有对乾卦的理解和溯源都要归结到这四个字上,才能去伪存真。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易经电子书下载—易经全书下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易经周易、易经周易易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下一篇:昕打一成语-昕成语是什么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