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诗被选入初中课本,做官却很失败
韩琮,中唐时期生卒不详的一个诗人,进士出身。曾官至湖南观察使,不知是这位韩诗人不会带队伍,还是队伍确实不好带,五年后,结果被一个叫石载顺的下属带兵驱逐,我们不要你这个长官了。观察使是地方军政一把手啊,官员仅低于节度使,这样一个封疆大吏,居然遇到这样的事。
事情报到唐宣宗,宣宗不仅没有派兵去帮助韩琮消灭叛军,反而又派了一个相当于京城局副局长职务的右金吾蔡袭,去代替了韩琮。不知是宣宗糊涂,还是韩琮确实做了什么不对的事,反正是宣宗没有给这位观察使大人撑腰做主,宣宗居然容忍了下属叛乱驱逐长官,还真就把长官换了,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虽然韩琮这官当得一般般,但诗写得还是不错的。《全唐诗》共收录韩琮24首诗,其中《晚春江晴寄友人》入选八年级课本。
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我怎么能不望乡思家呢!
视频加载中...
这首仅20个字的小诗,在景物上描写了远景、近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和友人的感情。
此诗有景有情,画面视野空阔达观,情感蓄势待发,含蓄浓厚。在给予读者充分的脑补画面空间同时,欲说还罢的思乡念友之情喷然而出。
前两句是远景描写。夕阳斜下,落日余晖,一片霞光彩绘,霞光下,远处的青山,如同美人的一抹绣眉,画面立体感突显。晚春时节的一个傍晚,诗人欣赏着这一片夕阳霞光、远山朦胧。被下属驱逐、皇帝抛弃的诗人面对此景,会发些什么感想呢?
第三句,诗人则由远望转而低首俯视,眼前是河边一片被春风吹青了的小草,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又一年的复始,而失官流落的我,春天在哪里呢?
最后一句,最有意思,"不是望乡时"。此时的诗人正是落难时,应该最是怀念故乡、思念友人,同时诗的题目已经点明了这首诗是寄友人的,自然是思念友人。那为什么要说"不是望乡时"呢?可能这就是这首诗精彩之处,用现代文的写作说法,这是反问的用法,意思是我怎么能不思念家乡、思念友人呢?
诗人将浓浓的思念之情,欲说还休般地藏了起来,明明是思念,却说"不是望乡时",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不想说、不愿说、甚至是不敢说之间,将思乡念友之情用"不是"含蓄地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比直接表达更具感染力,情更浓、意更深。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韩琮这首情深意浓的《晚春江晴寄友人》。
18位老师共书写了21幅书法作品,精选其中18幅展示如下:
1作者:韦杰,书法爱好者,学习小楷两年时间。
2作者:昝财川(天津)
3作者:梦回唐朝(河北)
4作者:王海彬(四川)
5作者:刘岳生(湖南)
6作者:洞庭老龙(湖南)
7作者:陇上墨言,甘肃省白银市老年书画会员。
8作者:刘阳明,湖南岳阳市诗词楹联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阳机关诗联学会副秘书长。岳阳市诗词、楹联学会、书法会员。
9作者:樊朝阳,河南省郑州市黄帝故里新郑人,八二年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现就读于新郑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研究班。师承家传,习欧楷。作品《转轮大藏经》收藏于中国嵩山少林寺。
10作者:时献忠(河南)
11作者:董平立(河南)
12作者:邹忠诚(四川),华西医大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制药工程师,喜欢书法,2017年5月开始学习书法,参加过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书法展,获优秀奖。
13作者:万海滨(湖南)
14作者:党晓山(湖南)
15作者:陈长水,河南广播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16作者:姚昱平(湖南)
17作者:谭琦英(女,湖南岳阳)
18作者:郝乙,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会员。
注:文中图片除书法作品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诗词|史上最美50首五言绝句,短到极致,美到心碎!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一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寂静深幽;一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独冷清;一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怅惘……今天,诗词君为大家整理了50首绝美的五言绝句,语言雅致,情境优美,短到极致,也美到极致。
- 淡然,是灵魂的修炼,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境界。
0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0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03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04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声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05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有忧愁,皆从心来。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往事不可追,与其感伤,不如珍惜。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年华。
唯有心境洒脱,真正让心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领悟别人无法感受的风景。
- 故乡,是灵魂的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06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每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07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08
《早春野望》
唐·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此诗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全诗浑厚开阔的气势中,充满着淡淡的乡愁。虽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一望再望,却也只见“花柳映边亭”,思乡之情一览无遗。
09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
他远离家乡已太久太久,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10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
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11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
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12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13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故乡,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
- 理想,是灵魂的底气,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
14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15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一个风字。
每一句诗都在描写了风的力量,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更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
16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17
《左掖梨花》
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襟,仿佛花香亦有情。
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18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19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0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21
《柳桥晚眺》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
22
《芗林五十咏·竹斋》
宋·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
这是一首咏竹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时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许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总归该有点追求。
毕竟人生于世,总是要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 离别,是灵魂的释然,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
23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24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5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形象、具体地刻画出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
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不敢确定。
只愿那些久未重逢的人们,一切安好!
- 思念,是灵魂的呼唤,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想象。
26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一首诗中展现了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身边之景,也看到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相连在一起。
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相思却近在咫尺。
27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痛快畅饮,也许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
28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29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
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
30
《江上》
宋·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有人说:思念这种东西,捂住嘴巴,它还会从眼睛里逃出来。
是啊,思念,是最不受控制的情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说辞。
余生,只愿所念之人皆幸福。
- 欣赏,是灵魂的宁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
31
《终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思考了一下,写了四句就搁笔了。他认为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但这首诗却流传千古,被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32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33
《碧磵驿晓思》
唐·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
全诗在这但书所见与若有所感中倏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
34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
35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36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
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3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38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39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这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
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40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
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41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诗。
纵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正是诗人“真性情”的表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欣赏。
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欣赏平平淡淡,也欣赏轰轰烈烈;欣赏风花雪月,也欣赏柴米油盐;欣赏阳春白雪,也欣赏下里巴人……
懂得欣赏,也便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 情绪,是灵魂的自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倾诉。
4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43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44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45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
46
《天涯》
唐·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47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48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出“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49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在风浪里捕鱼有多艰难、多危险。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50
《寄内》
宋·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人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看起来很简单的八个字,做起来却太艰难。
坚强、沉稳、大方、从容……这些词,好像总在教导我们:你要吃得了苦,受得了气。
但我只愿你,笑的时候不必拘束,哭的时候也不必压抑,一切随心。
诗词是有力量的,或治愈、或鼓舞、或安慰、或寄托……
遇见一句触动心灵的诗词,是一种幸运。
以上这50首五言绝句,哪首最打动你呢?
留言告诉诗词君吧!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暮春来,初夏到!20首暮春诗词,告别最美春天
立夏已经来了。
时间总是匆匆,挥手,作别春,转身,遇见夏。
再一次回望春天,再看一次春光,与春作别。
20首暮春诗词,告别最美春日。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暮春时节,花儿凋谢,青杏渐长,春光易逝让人伤怀。而得遇佳人却无法一晤,更令人伤感。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天就要归去了,花草都想将春天留住。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晚春》
宋·守璋
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没有雨的飘打,鲜花还是凋落了;没有风的吹折,柳絮也必然会飘散成飞絮,诗人以白描的手法,表现暮春花落絮飞的自然现象,颇有哲理。
《暮春》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太多人伤春了,翁格却一改叹春、惜春的哀怨情调,说只要花根不死,仍大有希望。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春天的花落了,明年依旧会开,屋檐下的燕子走了还会回来。但那迷恋美好春光的杜鹃在午夜依旧苦苦啼鸣,不相信,那春天唤不回来。
《暮春上塘道中》
宋·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已山。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这个暮春,范成大行到余杭。只见柳絮飞扬沾人衣襟,春光将逝,人生易老,夜晚却有片云来访,携来清梦,孤高脱俗。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时节,诗人返回故山草堂。黄莺儿的声音听不到了,迎春花开过了,杏花已落了,春去匆匆,只有山窗下的修竹幽雅,依然苍劲葱茏,等我归来。
《暮春浐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暮春时节,诗人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暮春遇雨》
明·于谦
暖风吹雨浥轻尘,满地飞花断送春。
莫上高楼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
春归是伤感的,于谦的心情也非常伤感。他说:春天,落花满地,你不要爬上高楼向远处凝望呵,那天边的芳草只会使你更加忧愁。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山间的暮春景色,也十分迷人。慢慢走在山林中春天整日很长,黄莺闲静不鸣燕子却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涧水上面没有人欣赏,洗手却闻到山涧流水里的花香。
《望江南·暮春》
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yú】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bó gū】鸣。春色属芜菁【wú jīng】。
虽已暮春,可春光犹在,苏轼出去游春,小溪弯弯,风吹衣飘,尽兴歌舞。小雨飘过,农家忙着耕地,桃花开过芳菲尽,布谷鸟也早已飞入了深林。
《即事》
唐·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巫峡的暮春很美,杜甫说: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
《如梦令》
清·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龚自珍也是惜春的。暮春时节,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以至作者急得连声呼唤“春住”、“春住”。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诉衷情·送春》
宋·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春归时节,诗人正在回家的路上,他是那么喜悦,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太开心了,伤春的心情还是交给柳絮吧!
《金凤钩·送春》
宋·晁补之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tì】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春天走了,诗人留恋、怨怼、惋惜。当他走到小园中,却发现芍药花开,艳丽异常,原来,春天一直都在。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初夏时节,山下芳菲已尽,而白居易在山寺中遇见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真是意外之喜。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孟浩然对春天伤逝还是充满希望的,小径上翠绿的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晚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湖莲旧荡,还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过的。小小的荷叶没过了之前的“涨痕”,琢磨着初生的小荷抵挡不住黄梅天下雨风浪大,赶快在水的外围种上一圈芦根作保护。
《晚春》
唐·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暮春是安静的。白天那么安静,只听得燕子不停地叫,雀儿相斗的。傍晚时,门一直掩着,花儿落尽了,也没见到人。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春是思念的季节。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春天终要逝去,就让我们把春天最美好的画面收藏在记忆里,期待下一个春天。
【晚春江晴寄友人(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