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定省(晨昏定省什么意思)

更新:09-0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薛宝钗忙于经营人际关系 特别精于揣摩长辈的心思 每天晨昏定省

与薛宝钗的处事风格形成对照 林黛玉为人坦率真诚 身心不堪重负

【故事和原文】 绘画的准备齐全,宝玉每日便在惜春那边帮忙,李纨、探春、迎春、宝钗等也都往那里闲坐,观画。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贾母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两次省候,不免又承色陪坐,闲时园中姐妹处,也要不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后必犯旧疾,今秋又遇着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姐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体谅他病重,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她接待不周,礼数疏忽,也都不责他。

【评点和赏析】进入秋季,大观园众姐妹都各行其是,绘画的、闲坐的、还有养病的,大家都比较悠闲,但是薛宝钗却非常忙碌。宝钗的累,黛玉的病,构成她俩倾心交谈的背景。

关于宝钗这段叙述文字虽然不多,却将一个忙碌的薛宝钗非常形象地勾勒出来。我们不妨看看薛宝钗是如何忙碌的。与母亲商议打点针线;看望贾母、王夫人两次并陪同闲坐;还要与园中的姐妹一起活动;夜间还得灯下女工到半夜。

薛宝钗忙碌得非常全面,而不是不仅仅忙于家务。薛宝钗勤劳女红当然也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夜里陪着妈妈做针线活,也是为了怕妈妈孤单。更主要的是为了体现她作为女子,安守本分的人生态度。薛宝钗与人交往,谨守礼仪,她更注重融入贾府的上上下下,俨然将自己当作一名贾府的成员,对待长辈们恭敬,对待姊妹们和善。尤其是在晨昏定省问安方面,她甚至超过贾府自家的几位小姐,这个自我角色定位,恐怕才是她十分忙碌的深层次原因。

宝钗每天给贾母和王夫人请安还不够,还要保持笑容陪坐。园中姊妹,也要度时闲话一回。姐妹们也要时常走动,说话聊天,促进感情交流。每夜里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三更就是半夜12点。这一天的日程安排下来,宝钗每天的时间显得根本不够用,白天忙社交联络感情;晚间忙夜加班做针线,全年没有休息日。这种生活节奏,简直比当代的我等还要辛苦。

林黛玉年岁渐长,她的病也越来越重。自从第三十四回,黛玉在旧帕上题诗三绝,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病由此萌。到如今病已成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心理状态,情绪极不稳定。别人体谅她,多是宽容而不是真正理解。

林黛玉是性情中人,她一直都很坦率真诚,无所顾忌;对宝玉更是从来不客气。她的心灵内有太多的情绪需要发泄。因为她对跟贾宝玉的情感不自信,她的心一直疑惑不安,便以情绪来测试宝玉,显得小性,爱发脾气。与薛宝钗跟人交往的谨守礼仪比较,形成鲜明对比,她们俩不光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深层次上她们的价值观不同,黛玉注重自己心灵的体验,宝钗则更看重人际关系和社会效益。

薛宝钗的承色陪坐,实在叫人感动。贾母王夫人处,晨昏两省,问候周全,不是走走过场,要看人脸色,陪着,要听话听音,应着。多年如一日,这不是常人所能。与园子里姊妹相处也要动脑筋。度时闲话的度时不是度自己的时间,有空就去闲话的随意,而是要揣度哪个姐妹何时得闲,有早不得,晚不得,她要做到应时而来,适时便到最好。年纪轻轻之人,做人做到如此地步,真是天上难找,人间仅有。然而,薛宝钗做人太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黛玉的社会意识逐渐形成。她的病也越来越重,心思也是越来越深沉。她不再是一个动不动就生气爱哭的小女孩了,情感越来越内敛,她的整个精神世界都发生着改变。她从小受教育和熏陶,越来越紧张地束缚着她。她与宝玉的感情已经得到确认。至于婚姻,林黛玉只能在心里暗自期许,不可能有所表露。在日常来往中,更要注意分寸,有所避嫌。

林黛玉对于宝玉的心已经安定下来。她却又明确认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完全不可能由自己主宰,她只能听天由命。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说尽了她心中的无奈。她又心有不甘,却无法自由地表达想法,没有谁能给予她父母所能给予的宽容和宠爱。包括贾母也不可能。

贾母也不会只考虑她林黛玉的需要,因为贾母是属于整个家族的,她的思想和言行都必须以家族为重,她必须顾及所有人的诉求和反应。这一点贾母清楚,林黛玉更清楚。林黛玉深知这个诗礼簪缨的大家族,表象下的内部争斗暗潮汹涌,薛家的进驻和不走,更加凸显王家的势力影响。贾府本来就内忧外患,自己在其中的身份和处境十分尴尬。

黛玉身体不佳,情绪也就不高。一个人容易犯闷,姐妹们来了,又易躁。可怜的林妹妹,上天对她太不公正了,假如给她一个好身体,她的性格必定超佳。

中式装修的压迫感有多强?网友:感觉进去就得磕头,晨昏定省

中式豪宅:进门就想磕头,站着都压抑!

平日里看着电视剧里那些豪门大宅,满满的红木家具、雕花屏风,羡慕得不得了。可真让你住进去,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一位富二代的真实”吐槽”让大家眼前一亮:家里那个豪华老宅,全家就过年才回去站个半天,到了晚上,年轻人就跟躲瘟神似的往外跑。为啥?就因为那满屋子的威严气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看见长辈坐主位上,我就浑身紧张,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哪个动作不得体。”这位富二代的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原来不是所有的豪宅都适合当”温暖的家”,有些反倒成了”礼仪训练营”。

你能想象吗?那一根根花梨木的扶手,坐久了胳膊能疼出三室一厅;那气势恢宏的太师椅,能让你端坐到怀疑人生;就连喝口茶,都得琢磨着是不是该先给长辈倒上。这哪是回家啊,简直是进了”皇宫”!

现在的90后、00后哪受得了这个?在外面当老板指点江山,回到家还得规规矩矩当”小辈”。难怪都说:”给我一套现代简约风,也不要这压迫感爆棚的传统豪宅!”

有意思的是,这种”望而生畏”的建筑风格,反倒成了某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法宝”。”不听话就送你去老宅住一周”,这威胁比”不给你玩手机”还管用!

说到底,这种中式老宅的压迫感,折射出的是传统礼教和现代生活的碰撞。年轻人向往自由轻松的生活氛围,但传统文化中那种等级分明、举止规范的要求,就这样实体化在了建筑空间里。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让人又敬又怕的传统建筑,或许也是现在这个浮躁社会里,难得的一剂”静心良药”?毕竟,偶尔回去体验一下”战战兢兢”的感觉,说不定还能帮你把平时飘得有点高的心,给按回原位呢!

#中式老宅压迫感# #富二代吐槽家族豪宅# #传统VS现代生活# #年轻人为什么怕回老宅# #中式装修后遗症#

古代儿媳妇有多难?晨昏定省是基本的,骂婆婆一句会被判刑三年

古代讲求女子“三从四德”,也就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就是德、容、言、功,这些将古代女子牢牢地束缚住,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更何况自古“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让女子们一生不能脱离内宅,不敢到外面抛头露面,不敢与别人多说半句话,因为每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德行有亏”的借口。

《知否》中明兰和小公爷齐衡之间,仅仅是一起打了一次马球,便被传的满城风雨。小桃说,那段时间六姑娘走到哪,都有人说她是痴心妄想。墨兰和梁晗私通时,对梁晗说:万一事发,你不过是被人笑几句,我一辈子可就毁了。这件事被林小娘宣扬出去,不过是说两人在寺里拉拉扯扯,王大娘子和华兰便说,这事若不能妥善处理,盛家的姑娘便只能都去投江。

虽然是电视剧,但是这些并没有夸大,男女大防在古代一向是这样。最重要的是,一家姑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家族里出了一个被人们认为是德行有亏的姑娘,整个家族的姑娘于婚嫁上都艰难,即便是已经出嫁的姑娘也不能幸免于难,处境反而更加艰难。

华兰嫁到伯爵府后,通过几次回家和王大娘子的话中,大概可以拼凑出华兰婚后的生活。丈夫虽然有本事,但是愚孝,甚至因为不得母亲重视,就加倍孝顺母亲,对华兰的委屈不敢出头。华兰在婆婆面前,不但嫁妆钱大多都被算计了过去,被婆婆贴补是自己侄女的大儿媳妇,让华兰每天站规矩,不但这样,还要说华兰的不是。

华兰在京都有善管家的名声,但是管家管的却是大房的家,等伯爵府的爵位是大房的,二房只能分得些财务。华兰的婆婆让华兰费尽心力管家,有道是“管家三年,猫狗都嫌”,多年的管家不但让华兰心力交瘁,迟迟不能诞下嫡子,还要因此受到婆婆刁难。

后来华兰听了盛老太太的话,经贺老太太诊治,养好身体怀上嫡子。但是嫡子生下后,却被婆婆抱到自己房里养,作为儿媳妇对此并不能有任何异议,甚至不能经常去看自己的孩子。照看的婆子偷懒,一旁的香炉砸到儿子身上,还是去看望弟弟的女儿救了儿子,自己被烫了一手的包。就是这样,婆子却把烫伤孩子的过错推到女子身上,孩子依旧不肯给华兰。

华兰这是爵之家,尚且不敢做的太过分。在《知否》中,经常会有婆媳斗法的事情发生,海市刚嫁到盛家便被王大娘子叫去站规矩,每日晨昏定省,要端着水盆候在房外,即便外边天气寒冷。吃饭时站在一旁布菜,吃完了媳妇再吃。明兰嫁到顾家,婆婆不是嫡亲的,怀着孕照样要被叫过去请安,不然就是不敬嫡母。如兰是低嫁,婆婆不过是乡野妇人,却要怀着孕的如兰在太阳底下站规矩。

实际上这只是古代婆媳关系的一个缩影,在古代,儿媳妇的难处,比电视剧中展现出来的,难得多。

因为“男主外,女主内”,而一般中上条件的家庭,又会分为内宅和外宅,内宅的妇人,无事一般不能到外宅去。如果丈夫要长时间外出,按照规矩只能挑选一两位妾室随行伺候,而媳妇必须留下照顾照顾婆婆,长久的时间里跟媳妇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自己的婆婆。

多年媳妇熬成婆,很多婆婆就会在这个时候来摆做婆婆的谱。晨昏定省,伺候穿衣吃饭,洗漱梳妆只是最基本的。媳妇对婆婆的话不能有任何异议,婆婆的教训,媳妇要恭敬的听着。伺候婆婆时,媳妇不能表现出任何不乐意。到晚上媳妇伺候婆婆入睡,如果婆婆没有发话让媳妇回去,媳妇就只能一直守着。

《知否》中,淑兰的婆婆在长梧大婚时,公然在盛家人面前指责淑兰嫁进去那么多年,生不了孩子。面对这种指责羞辱,淑兰只能咬牙咽下,默不出声。还是淑兰的母亲看不过去,出面解释,说淑兰的婆婆日日叫淑兰过去伺候,与姑爷一月里见不上三五面,如何能怀胎生子。

可以说,在古代,如果婆婆想要折腾儿媳妇,那除了和离或者休书,基本没有别的办法。

早在周代就有规定,家里财产全归公婆所有,家里任何事情儿媳妇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如果有人赠送给儿媳妇礼物,儿媳妇要先送给公婆,如果公婆不要,就要想办法劝公婆接受。如果公婆坚持不要,这个时候这个礼物就变成了是公婆赠给自己的,自己要满怀欢喜的向公婆表示感谢。

儿媳妇也不能私自送礼物给别人,一定要送,必须向公婆表明了,送什么,因为什么事情送,送给谁,公婆同意才可以送。儿媳妇出嫁后,丝毫没有了财务自由。

在唐宋两朝,法律规定如果媳妇骂了公婆,公婆告发,那就要判刑三年,如果打了公婆,那就要被绞死。公婆有错,媳妇必须为之隐瞒。不只是唐朝,明代一女子唐氏,婆婆与一富商私通,富商贪恋唐氏美色想一并占有。婆婆劝她不从,遂告到官府,判她忤逆不孝。官府对唐氏严刑拷打都没能使唐氏开口,出来后有人问为什么,唐氏说,我说出来固然能够免去我的罪责,但是我的婆婆就要因此招致灾祸了。

元史》中记载,寡妇赵氏每日织布换取钱财,给婆婆吃精美的饭菜,自己吃粗茶淡饭。婆婆去世后,狠心卖掉幼子给婆婆置办棺材。

古代对女子,不仅是外界的规则,还是对她们本身思想上的束缚,可见一斑。

“孝”之一字大过天,古代女子出嫁后,基本上一生都要听从婆婆和丈夫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所以姑娘们对婚嫁也就格外用心,结婚的步骤礼节非常繁琐但现在看来,主要也是从这些繁琐的步骤中,看男方家的人品、家境、以及对婚事的满意程度吧。一场满意的婚礼,是父母能够为自家姑娘做到的最后一件事。《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婆家受尽委屈被休回家,家里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足以说明出嫁后的姑娘,再想与娘家人联系有多难。

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但是婆婆对媳妇的为难,更像是要将自己年轻吃过的苦,让别人也吃一遍。生在现代,相比来说已经很幸福了。生在一个平等的社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女孩子们更要给自己争口气啊!

【晨昏定省(晨昏定省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晨会小故事-幼儿园晨会小故事 下一篇:晨的拼音(球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