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虎冯河”“在齐闻韶”:从考古材料看孔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时代距离我们超过2500年,《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言论,有些单单靠文字训诂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实物考古材料才能理解其真意。下文举出两例,以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文物为证,准确理解孔子所说的话,并在此基础上阐释背后的义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欤)?”子曰:“暴(虣)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欣赏颜回,认为这位弟子和自己一样,既能够做到出山做事,匡济天下,也能够在命途多舛之时,乐天知命,隐迹藏身。崇尚英雄主义和力量的子路听孔子赞赏颜回,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因此,他问孔子,您如果率领三军参与,是和谁一起干?潜台词也就是,尚德虽好,但也得尚力。遇到之类的危险活动,您老就知道我这勇士的重要性了。
孔子听了,便引用《诗经·小雅·小旻》的诗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来教育子路。关于“暴虎”,一些“国学人士”经常望文生义,解释为“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去也想跳”,这是完全不懂训诂和古文字闹的笑话了。
实际上,“暴虎”的“暴”字,裘锡圭先生考证本作“虣”(左武右虎),形为以兵器戈搏击老虎。传统的解释,从汉代孔安国等学者开始,都将这个字理解为徒手与老虎搏斗,宋儒继续遵从,其实都是错误的解释。通过对甲骨文等材料的分析可知,这个字本作“虣”,在战国文字的“古文”中就是这种写法。殷周时代贵族,一般驾驭马车,形同作战。如果能够从马车上跳下来,徒步用青铜戈猎杀老虎,就是勇猛威武的体现(裘锡圭:《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自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65页)。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收藏一件商代的青铜觚上,就表现有人左手持盾,右手持戈,与老虎搏斗的“暴虎”形象([美]杨晓能:《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唐际根、孙亚冰 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168页)。殷周时代的贵族战车,装备有弓箭等远距离武器,从远处射杀老虎等猛兽,还不算是最勇敢的行为。而且商代的戈柄一般都很短,没有比一个人高的,都是柄长1.00公尺的样子(石璋如:《殷代的成套兵器》,自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本,第59—64页),而有一些戈柲则只是60—90厘米的长度(石晓霆、陶威娜:《夏商时期的戈与野战方式浅说》,载《中原文物》2003年5期,第42页)。例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M17的戈柲就为87.8厘米(杨泓:《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兵器史研究》,载《文物》1985年8期,第21页)。因此,用这么短小的武器,下车去和老虎搏斗,就显得更生猛了。
商代早期晚段青铜觚上表现以戈与老虎搏斗的图像
孔子的意思是说,打老虎不借助战车,而是从车上跳下来直接徒步去搏杀;要渡河不借助于船只,而是直接游过河去,最后死于这些危险的活动,却至死也不后悔的莽汉们,我是不会赞同他们的。孔子赞赏的态度,是一种小心谨慎,充分意识到危险性并因此戒惧不已的心态。不是儿戏,不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不负任何责任的舞台。涉及百姓与将士们的性命、社稷兴亡。因此,只能以戒惧的心态,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去面对,尽可能以智谋取胜,让社会受到的破坏,减少到最轻程度。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曾谈到过两种原则,一种叫“信念”,此种原则,即不考虑任何后果,只是朝向目标奋进,对后果不负责任。另一种则为“责任”,此种原则并不以追求伟大目标为鹄的,而是具有相当现实与冷静的态度,去考虑事物的责任与后果([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冯克利 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105—117页)。按照这一分析,虣虎冯河死而无悔的勇夫们,显然偏向“信念”,而此处克谨克慎的孔子,则偏向“责任”。信念过剩,则会流于狂热,不计一切后果。责任过剩,则易走向封闭保守,暮气沉沉。韦伯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二者,才能成为一个鲜活的人。
韦伯此论,颇有接近古儒中道之说的色彩。孔子并不缺乏信念,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正是坚强的信念之所在。孔子身上,正是这两种相得益彰,协调彬彬的修养。但在此处语境中,他要给“信念”过强的子路泼泼冷水,让他懂得计算后果,并考虑为这些后果承担的责任。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责任”过剩的学生,他又会引导他们增强“信念”的精神。诸如子夏过于执著于谨慎的小道,孔子又会告诫他,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要增强“信念”的追求(《雍也》)。此种对各种“过头”具有针对性的纠偏,正是古儒的中庸之道所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孔子在齐国听闻的《韶》乐,据说是远古大舜时代的音乐,孔子对这一音乐的评价是尽美尽善(《八佾》3.25)。有学者说此种音乐的特点:“韶是古乐,音节简单,出自自然,不矫揉造作,有原始质朴的风格。……韶乐的声调,柔和自然。听起来是一片平和气象,可以称得上是尽美尽善”(何佑森:《孔子的生平及弟子》,自《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思想与文化编》第二册,中华书局,2009年,第1490—1491页)。孔子青年时期,在齐国学习这种音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则根据两件东周青铜器铭文字形中“月”和“日”互用的情况,推测“三月”为“三日”。若是照此说,孔子是几天不知道肉味,而不是几月。
齐地出土的韶埙铭文:“令作韶埙”
舜的时代,非常遥远而古朴,因此舜时的音乐,也必然是质朴而平和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史前的乐器,主要有笛、埙、石磬等。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埙,是距今七千年前河姆渡时代的遗物。在距今六千年的仰韶半坡遗址中,发现过一件,能发二音。在距今四千余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也发现了陶埙,有两个指孔,能发三音。另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埙,也是两个指孔,能发三音(秦太明:《试论埙的历史沿革》,载《殷都学刊》2006年3期,第111页)。
从考古材料可知,史前大舜时代的埙,应当是那种只能发出简单二音到三音之类的古朴乐器。舜的《韶》乐,必然是音调简单、平和,但有埙的低沉厚重与质朴之美。齐国贵族陈氏,源自陈国,而陈国公族是舜的后裔。因此,通过陈氏,齐国保存了舜的《韶》乐,还保存了演奏《韶》乐的韶埙。孔子在齐国,欣赏的就是这种苍凉古朴,却又厚重平和的韶埙之乐。
先秦的中国人,以古朴、简洁为高尚。周人的祭祀中,礼器崇尚古物,喜用古朴粗陋的古器,却不用当时看来比较时尚的先进器具;周人的祭礼,还推崇玄酒(清水)明水,认为这古老质朴的清水,比用时尚的美酒更高贵;用的音乐,则是《清庙》一类的古老之音,声音迟缓,节奏缓慢,远远没有当时的“流行音乐”诸如郑卫之音那样美妙轻快。所以,魏文侯曾给子夏说,自己听当时的“流行音乐”很快乐,听先王的古乐就昏昏欲睡(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出版社,2001年,第408—409页)。
在孔子时代,社会上一般的流行文化,和现代人差不多,都是“我爱你”“你爱我”之类的流行音乐,当时叫“郑卫之音”,通俗易懂,符合社会上普通人的口味,但孔子对这类流行音乐不感兴趣。魏文侯听古乐听得昏昏欲睡,孔子却欣赏那高远、古朴的韶埙,乃至忘记了肉的味道。孔子不会说,要强迫全社会的人都去欣赏韶埙,因为这既是对社会边界的僭越,也是对精英文化的亵渎;但孔子也不会主张,精英就降格到大众的层次。在孔子看来,高贵就是高贵,低俗就是低俗,这是一种自然之事实,精英与大众的品位,没有必要拉平。我们精英就是喜欢韶埙,欣赏那古乐的高远、古朴。我们精英不会强迫人去欣赏韶埙。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竞恒
责编 陈斌
国际扫盲日丨大家一起来“扫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化更是魅力无穷
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扫盲”题“又双叒叕”来啦
快来看看你能答对几道吧
这些姓氏,你读对了吗?
单作姓氏时,不读dān或chán
区作姓氏时不读qū
繁作姓氏时不读fán
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六安 安徽省
台州 浙江省
乐亭 河北省
这些叠字,你读对了吗?
“叒”字源于甲骨文,表达“顺”义
骉,众马奔跑的样子,多见于人名
鱻古同“鲜”,本义指活鱼、鲜鱼,引申为味道鲜美,又引申为新鲜、鲜明
这些成语,你读对了吗?
此处的冯,不读féng
暴虎冯河指不乘车与虎搏斗,不乘船徒步过河
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此处的莘,不读 xīn
莘莘形容众多的样子
此处的禁,不读jìn,意为忍住、忍耐
记者:张紫赟
设计:新华网安徽频道 吴万蓉 艾倩
说文解字 暴虎冯河,féng还是píng?
“首都教育”和您一起学汉字,精雕细琢汉字的魅力。
现在,很多网友喜欢看电影。在影片中我们有时会看见这样的场景:双方实力相差得太远,但是较弱的一方还要硬拼……这时观影的网友在心里可能就会想:这不是“暴虎冯河”吗?应该要以智取胜。说到这里,“暴虎冯河”的“冯”你会念对音吗?是不是读成了“féng”?其实很多人都把这个字的读音搞错了,正确的读音应该是“píng” 。
戳后面,跟小编一起学习暴虎冯河
【释义】暴虎:空手打虎。冯河:蹚水过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赤脚徒步过河,死了都不后悔,这种做法我是不赞成不欣赏的。
【现身说法】
做事一定要有勇有谋,切记不能贸然行事,不信就看下面这个故事:
子路的故事
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不听。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暴虎冯河【暴殄天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