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辉是集团第二分公司的副经理,今年开始分管办公室工作。转眼到了7月底,集团要对分公司进行考核,李钰辉忙着准备材料,他是第一年负责这件事,有些地方拿不太准,于是找经理请教。
经理想了想,建议他求助集团副总高明,请他指点指点。原来,高明是从分公司提拔上去的,对办公室工作很有一套,对老单位的工作肯定会大力支持。
果然,材料递上去后,高明很快给了李钰辉回复,说材料总体上整理得不错,只是缺少一份年初的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记录,这一项占三分的分值,千万大意不得。
李钰辉脱口而出:“这好办,回头我编……我补一个会议记录就是了。”
高明补充说:“为了体现真实性,还得配一张会议现场的照片。”
李钰辉不敢耽搁,赶快打开电脑,查找往年存档的照片。但是找来找去,却没有一张合适的,要么人员不齐,要么时间节点不对。李钰辉思来想去,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补拍。不过,要做得逼真,肯定得委屈大家穿上棉衣,要知道年初那段时间,温度还零下好几摄氏度呢,如今这身行头肯定不行。
李钰辉向经理作了汇报后,很快在公司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消息:明天下午三点半开会,来时务必带上棉衣。
消息刚发出,群里就炸锅了,大家的一致反应是蒙圈:三伏天带棉衣,这是玩的哪一出?看着大家的发言,李钰辉一概不予理会,只等开会时再作解释。
第二天下午三点半,会议准时开始。李钰辉看了看会场,还不错,大家都按要求带来了棉衣。李钰辉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会场里顿时嗡嗡议论起来,有个愣头青问:“李经理,补拍就补拍呗,干吗还要穿棉衣?不捂一身痱子才怪!”
李钰辉没好气地说:“你傻啊!要补的是2月份的照片,不穿棉衣穿啥!天热不假,这不是给你开空调了嘛!说到底,半年考核关系到大伙儿能不能拿奖金,愿不愿配合自己看着办吧!”
话已至此,还有什么不配合的?众人都听话地穿上棉衣。李钰辉也穿上羽绒服,在主席台上坐定,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摆出一副读报的姿势。秘书赶忙不失时机地拍了照。
但是照片传过去不久,高明就回复说,照片有明显漏洞,得重拍。李钰辉仔细看着照片上标注的红圈,可不是嘛,会议室外,看门的大爷穿着一件背心,正汗流浃背地在绿化带里浇花儿呢。
李钰辉暗暗怪自己粗心,只好再次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吩咐众人穿上棉衣,重新拍照。他担心再出纰漏,干脆让人把窗帘拉上。
照片很快补拍好了,李钰辉左看右看,确信没问题了,便把照片再次发给高明审核。
真是活见鬼了,不大一会儿,高明又回复了,照片另一个位置又标了个红圈。李钰辉一看,画红圈的是他手中的报纸。他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没看出什么毛病,只得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请高明明示。
电话里就能听得出,高明很不满意:“老李啊,工作走走心,行吗?你是2月份开的会,报纸却是7月份的,你搞穿越啊!”
李钰辉不停地道歉认错,放下电话,心里暗暗感叹,领导这双眼可真够毒的,这点细节都能看出来!不过他马上又暗笑起来,心说:领导也太较真儿了吧,不过是走走形式,谁会看得这么仔细!
可是话虽如此,领导的话还能不照办?不得已,李钰辉只好再次通知开会。身上的衬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大家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一个个直叹气。
拍好后,李钰辉不敢再大意,请几个副职一块儿审查照片。三四双眼睛过了一遍又一遍,确信绝对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了,才把照片发给高明。
等了好久,高明却一直没有回复,李钰辉只得硬着头皮打电话问他。电话里,高明不置可否地说了句:“算了,就这样吧。”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
这是啥意思?难道领导对照片还不满意?李钰辉正绞尽脑汁揣摩着,高明忽然又在微信上发来一句话:“回头你把照片删掉吧,会议记录也撕掉。”
李钰辉彻底蒙了,他再次审视那张照片,还是没发现问题,领导为啥让删掉?李钰辉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再次向经理汇报。经理听完汇报也不明就里,把照片放大,瞪着眼盯了老半天,也没发现哪里不对。“是不是领导怕事情抖搂出去,造成不好的影响?”李钰辉摸着下巴猜测起来。
经理摇摇头:“应该不会,人家造假比咱厉害多了,这一点高总心里应该很清楚。”
李钰辉又说:“要不我硬着头皮再问问?”
经理还是摇头:“别问了,也别瞎琢磨了,就按领导说的办吧。”李钰辉点点头,把补写的会议记录撕了下来。
不久,考核结束了,第二分公司并没出什么问题,被评为合格单位。李钰辉心里还算满意,赶忙把考核结果拿给经理看,又不无遗憾地说:“咱和优秀档次只差了1.5分,如果加上那份会议记录和照片,就能得优秀了。哎,说不定真是高总多虑了!”
这时,一个小姑娘来拿文件,经理看到她脸上的口罩,猛然想起一件事来,瞪大眼睛愣在了那里。
小姑娘走后,李钰辉忙问经理怎么了。经理摇摇头,神秘兮兮地笑了:“咱幸亏听了领导的话,不然就丢人丢大发了。”
李钰辉不解,茫然地看着经理。经理拍拍李钰辉,慢悠悠地解释起来:“你忘了?因为疫情,整个2月咱们都在家里隔离呢,高总也一定是忘了……还好我当时拦住你不让问,不然的话,你让高总的面子往哪儿搁?”
【三伏天里穿棉衣】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