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竹笛

更新:11-2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江南某县有一所艺校,说是艺校,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以培训各类乐器为主的辅导班。班上有二十来个学生,有学二胡的,有学琵琶、古筝的,也有学吹奏乐器的。其中,有两名学生,一个叫张强生,一个叫李才能,两个人学的都是笛子。

这两个孩子都来自农村,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勤学苦练,进步很快,一首名曲,别人要学上一个星期才有点像样,而到他们手中,一两天下来,不但能完整地吹奏出来,且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所以,辅导老师都很看好他们,说这两个孩子很有天赋,只要假以时日,必将前途无量,今后也许成为像冯子存、陆春龄这样的笛子大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天,艺校来了几位省艺术团的老师,说团里现在正缺少一位笛子吹奏员,听说这里有两个好苗子,就专程过来看看,要是真的不错,那他们就会录用其中的一位。

当天下午,一场专门的测试就在学校的教室里举行。几位老师先让张强生和李才能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又反反复复地对两人的手掌、手指进行了仔细的查看,才拿出两个曲谱,要他们当场读谱。不大一会儿,这几个环节两个人都顺利地完成了下来。省城的几位老师相互交流了一下,都露出了赞许的神态。接下来,就进入了最重要的测试——现场吹奏。

根据要求,两个人都要分别吹奏一首自选曲目和一首指定曲目。首先上场的是李才能,他顺利地完成了指定曲目,然后开始吹奏他的拿手曲目《姑苏行》。只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屏气凝神,轻轻地吹奏了起来,他的几个手指在竹笛上轻盈地跳动,一首优美的旋律随之在空中飞荡起来,那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悠扬、时而激昂,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那些前来测试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轮到张强生上场,本来两个人的水平一直不相上下难分伯仲,但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张强生一吹那首指定曲目,就感觉很不对劲,一到小拇指按着的那个尾孔的音飘出来,总感觉明显地走了调。等到他吹奏自选曲目《扬鞭催马运粮忙》时,这一现象更加严重。这首曲目,张强生可是拿过全省比赛的大奖的,可不知怎么回事,在今天这节骨眼儿上却如此地不给力。虽然辅导老师也感到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样。最后,张强生自然而然地落选了,李才能最终成了省艺术团的一员。

后来,不断听到李才能在笛子界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成了让人敬仰的笛子演奏家。

而张强生呢,随着艺校辅导班结业,他就回到了家乡。在这期间,他几次想把那不争气的笛子给劈了,但最后还是决定要永远地留着它,他要用这失败的一幕,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所以他用一条红绸系在那笛子上,将其挂在自家最醒目的地方,以此来时时鞭策自己。

也许张强生命中与笛子有缘,最后他没能成为一个专业的笛子演奏家,却阴差阳错成了一个着名的生产笛子的企业家。

他的家在一个叫铜岭桥的小山村里,当地盛产一种竹子名为苦竹,据说当地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石,那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丰富的金属元素,所以硬度高密度大,加上这竹子大小适中节疏枝直,是制作笛子的优质材料。很久以前,这里就有人开始制作竹笛,据传,用铜岭桥的苦竹制作的竹笛,早在明清时期,就曾作为贡品被送进了宫里。但是,由于处于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之地,制作笛子的产业一直不成气候。当张强生回到家乡后,交通早已大为改善,不久又逢改革开放,国家鼓励多种经营,于是,他就萌生了制作笛子的想法。为此,他到处寻访制笛艺人,苦心拜师学艺,终于学到了一手制作竹笛的好手艺,然后,他就招来三五乡亲,办起了加工竹笛的工坊。

四十多年过去了,张强生从一个毛头小伙,成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汉,他的小工坊也早已成为拥有200来名工人的规模企业。几十年来,他在制笛技艺上精益求精,在选料上严格把关,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就严禁流向市场。因此,张氏竹笛在业界拥有非常高的声誉,产品供不应求。

一天,一辆黑色奔驰一路疾驶来到张强生的企业,车子一停,下来一位手拿公文包、嘴上叼着雪茄的中年人。中年人找到张强生后,自我介绍说:“张总好,我是亚细亚国际培训集团的营销总监,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中国民族乐器培训机构,主要培训对象是各国爱好中国民族乐器的少年儿童,其中笛子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久闻张总公司生产的张氏竹笛质量上乘音质优美,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向你公司定购一批竹笛,今天我特受总裁之命前来与你对接洽谈。”说完双手递上了一张名片。

张强生接过名片,一边让座,一边看了看名片,“哦,是赵总监,欢迎欢迎!谢谢你们大集团看得上我们乡下小企业,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按照你们的要求精心加工制作。”

“好,好,谢谢张总,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愉快。”赵总监连连点头说道,“我们已经了解了国内张氏竹笛大致的销售价格,因为我们这次需要的量比较大,时间上也要求比较紧,我们知道贵公司要完成这批生产任务,压力也一定较重,所以我们出的价可以比你们现在的价格高一些。”

“价格好商量,只是不知赵总监你们要多少?要何时交货?”

“10万支,交货时间最迟三个月。”

“什么?10万支?三个月交货?”张强生一听差点儿跳起来。

【一支竹笛】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叫黑豆的羊 下一篇:师傅领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