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退休后,在镇上最大的一家超市里租了一个柜台卖手机。说是卖手机,其实就是想找点儿事情做做。老王的两个儿子如今事业有成,都在城里工作,平时也难得回来一趟,老两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这天下午,老王的手机柜台前来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那儿看了好久也没说一句话。
老王做完其他顾客的生意后,便走到老人面前招呼道:“老哥,看中了哪款手机?我拿出来给您看看?”
老王边说边从柜台里挑了几款卖得比较好的老人手机,拿出来给老人看,可老人看到老人手机后却连忙摆手说:“我是想买一款智能手机,晚上没事的时候,可以跟我在上海读书的大孙子视频通话。”
老王又连忙挑了几款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拿出来给老人看,老人看了半天才说:“好是挺好的,就是太贵了。”说完,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皱巴巴的零钱,数了两遍,也不到一百块钱。
老王打量老人一番,知道他也没什么钱,便说:“手机你先拿去用吧!啥时候有钱了再来给我。”
老人感激涕零,要写一张欠条给老王,可老王却说不用写了,因为农村人都很朴实,他相信老人不会赖账。
最后,老人只好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写下来给了老王,说是如果到了年底,他还不来还钱,老王可以到他家去找他。
老人临走前,还怕老王不放心,又说了一句:“等到年底我把家里粮食都卖了,就有钱了。”
老王笑着说:“行,到年底你要是不来还钱,我就到你家喝酒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到年底了,老王心想老人当初跟他约定的还款期限快到了,他不会因为年纪大把这事儿给忘了吧?
虽然一千块钱不算多,但要不回来,老王还是觉得挺心疼的,便拨打了老人留给他的手机号码。谁承想,电话里语音提示该号码已停机。
电话联系不上,就只能去上门要了。好在老人家住的许家村离镇上也就十几里路,老王骑上电动车就去了。
到了许家村村口,老王向路人打听老人的家该怎么走。路人一看地址,说:“你找我许大爷啊!他上个月去世了,你今天来得也太巧了,他那不争气的儿子许大狗正在家里收拾能卖的东西呢!”
老王一听,犹如五雷轰顶,当时赊手机时,他咋就没想到这档子事呢?路人见老王紧张的样子,问道:“许大爷该不会欠了你钱吧?”
老王急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几个月前,我跟老许约好了来他家喝酒的。”
路人说完便走了,老王则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当初老许要写欠条给他,他没要。如今老许去世了,自己没凭没据的,怎么去要债呢?
但一千块钱就这样没了,老王还是心有不甘,骑上车就按路人指的方向,找到了老许家。
老许的儿子许大强,绰号许大狗,正在屋里翻箱倒柜看有啥值钱的东西呢,突然见有一个人到堂屋给他爸的遗像鞠躬,便赶紧跑出来问老王是干啥的。
老王急忙解释说,老许生前在他的手机店里赊了一部智能手机,约好了年底要还钱的,所以今天才贸然找上门来。
许大狗却说:“我不知道这事。你说的那部手机已经跟我爸一起埋坟里了,你要是想要,就自己去地里挖吧!”话音刚落,许大狗放在桌子上的手机铃声响了,老王仔细一看,正是老许从他店里赊走的那部手机。
许大狗见老王盯着手机看,忙狡辩说:“这可不是我爸的手机,这个牌子的手机都长得一样。”
老王见状,知道自己这回遇上无赖了,说:“算了,算了,这钱我也不要了,就当给老伙计烧纸钱了。”
说完老王就要走,谁知许大狗却叫住了他,说他爸生前也是个读书人,屋里挂了两幅画,有些年头了,如果老王喜欢,就拿去顶手机钱吧!
老王心想空手回去也没法跟老伴交代,便看也没看,就叫许大狗把画卷起来给自己带走了。
一回到家,老王就唉声叹气地跟老伴诉起苦来。老伴听后,打开画一看,却发现两幅画都早已被虫蛀得千疮百孔了。
老王看了画后更生气了,气得胸口有点儿痛,老伴急忙安慰他,让他进屋躺着,消消气。
晚上,老王的儿子王大鹏碰巧从城里带了朋友回来,饭桌上酒酣耳热之际,老王的老伴哪壶不开提哪壶,聊起了老王赊手机被人骗的事儿。
王大鹏听后,眼前一亮,说:“爸,你快把画拿出来给我的朋友看看,他就是搞国画的,还是我们市书画院的副院长呢!”
老王极不情愿地把画拿了出来,朋友戴好眼镜,小心翼翼地打开画仔细地研究了一番,说:“大爷,您走运了啊!”
老王纳闷地问:“我走什么运了?”
朋友说:“这两幅画都是明末清初的古画啊!虽然这两个画家不怎么出名,但拿到市场上至少也能卖两三万块钱呢!只可惜这两幅画都被虫蛀得太厉害了,品相不好,不如我先拿回去找人修复一下,修复好了再给您送过来。”
老王一听就乐了,说:“还送回来干啥,你帮我卖了得了。卖完之后,我把钱给许大狗送去,看他那副败家模样,估计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
王大鹏听后急忙阻止说:“爸,这两幅画既然是古画,那将来只会越来越值钱,还着急卖干啥?你现在把画卖了,钱都给许大狗,还不是给他败光了?我觉得不如修复好挂在家里,这里面的故事也能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等哪天许大狗真的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您再把画给他,不就行了?”
老王觉得儿子的话挺有道理,还是留给许大狗将来自己卖比较好,就同意了。于是画修复好拿回来后,便挂在了堂屋里。
【两幅古画】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