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

更新:01-1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有人向教育局电话举报,说他们楼栋里有人在周末晚上违规补课。科长让我和另一位同事晚上先去摸下情况,回来汇报。

我和同事来到电话中所说的小区。说实在的,这个小区我很熟,就在我家附近,旁边有所中学,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住在这里。我以前也在这读初中,是一个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的家伙,幸运的是班主任始终没放弃我,在她的苦口婆心、软硬兼施之下,我幡然醒悟,三更灯火五更鸡,竟然考上了重点高中,算是皆大欢喜。

小区很破旧,路灯昏暗,多是六层小楼,没有电梯。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那栋楼,可举报电话里没说是哪户人家,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同事建议先去物业问问,我摇摇头说:“他们才不会帮这个忙呢,老师也是业主。”

“要么我们先守在楼道口,看有学生模样的人进来就问问吧。”同事又说。我点头同意。

晚上六点多,走来一位学生模样的女生,她拎着一个白色布袋子,像是来上课的。同事迎过去,微笑着说:“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来这儿上课的吗?”女生警觉地看了他一眼,有点紧张,然后说:“不是,我是来舅舅家玩的,就在楼上。”

“几楼?”

“你问这干吗?”女生没回答,头也不回地急匆匆上楼去了。

我和同事继续在楼梯口附近徘徊,像是执行任务的便衣警察。“要么我们问问上楼的大人?”同事又提出新建议,我摇摇头:“不行,那样不是打草惊蛇吗?”

几分钟后,又来了两位女学生,我刚要问,同事用眼光制止了我。等女生上楼,同事小声对我说:“你在楼下守着,我跟着上去看看。”说完不等我同意,他就做贼似的跟着那两位学生上了楼梯。我一个人靠在楼梯旁,心却莫名其妙地跳得厉害。不到几分钟,同事满脸失望地走下来,不用说,他肯定也没发现什么情况。

我俩站在楼下,抽着烟。我抬头看着这栋30多年前盖起的小楼,家家亮着灯光,没有丝毫特别的动静和异样。正在这时,一辆警车闪烁着警灯停在我们旁边,车上下来一个又高又壮戴着红袖章的警察,后面跟着一个瘦高的辅警。警察走到我们跟前,亮了一下证件,然后说:“麻烦你们俩出示下身份证。”

“我们没带身份证,出了什么事?”同事紧张地问。

“我们接到报警,说有人在楼下骚扰女性。”

“警察同志,你可能误会了,我们是教育局的,是接群众举报来调查周末补课的。”我声音很大,估计楼上的人都能听见。

“那证件呢?怎么证明你们的身份?”警察的表情依然严肃。

“我们也是临时过来看看情况,没带证件。”

“既然没有证件,也没有身份证,那就请两位跟我到派出所去一趟,核实下身份。”

这时,围在楼梯口附近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都在纷纷议论,有的楼上住户打开窗户,伸着头往下看,热闹非凡。

我有点不满,仍大声跟警察辩论:“我们是教育局来调查补课的,没违反法律,去派出所干什么?你要不信,我现在给我们领导打电话证明一下。”

“不好意思,我们是接到群众报警出警的,要按流程办事,你们没有身份证件就需要到所里去核实,请您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警察丝毫不为所动。

再这样僵持下去,影响不好。我看了一眼同事,他点点头,于是我说:“那好吧,这是一场误会,我们跟你去一趟。”说完我俩跟着警察走向旁边的警车,在即将跨进警车的一刹那,我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栋楼房,三楼的一个窗户已经打开,一个光亮的脑袋探出窗外,正朝我这边紧张地注视着。虽然离校十几年,可那张面孔我仍然十分熟悉,于是我冲他笑笑,转身坐进警车里。

点评:

小说的主要特点是暗含不露。正面写的是去追踪课外不合规的辅导班,后半部却出现突然的大反转,做好事的人反而差点被抓。小说的巧妙是,整个事件的策划人并不用更多的笔墨细致描写,一切都留给读者去体味、思考,使作品更有咀嚼的意义。

【暗访】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在岸上种鱼 下一篇:灰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