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庐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李白与苏轼笔下的它有何不同?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庐山坐落于江西,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庐山美景的记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洒墨。今天我们来品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的不同风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创作了《望庐山瀑布》,它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仅用寥寥28个字,就生动描绘出庐山香炉峰以及庐山瀑布壮美磅礴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想象出一幅无比壮美的画面:香炉峰上蒸腾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朦胧的紫色烟雾,仿佛香炉燃起了紫色云雾,第一句就将香炉峰渲染得美轮美奂。接下来,为我们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场景。李白把瀑布比喻成白练,白练高高的悬挂在山川之上。这恐怕只有李白能想象出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生动描绘了瀑布凌空飞泻的壮丽景象。它不仅衬托了庐山的高耸和陡峭,还让人可以想象水流是多么湍急。最后,诗人更具想象力地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此句乃是点睛之笔,既夸张又自然,似真似幻地强化了瀑布那雄奇壮观的景象。

李白运用极为夸张的手法,巧妙地为我们描绘了庐山的壮美,他看似在写山写水,实则寄托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与思想,他已将庐山的壮美写到极致,仿佛其他诗人再描写庐山都会黯然失色,无人敢再言庐山之美。然而,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大文豪,他另辟蹊径,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庐山的另一种美,而这就是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在神州元丰七年创作的,当时他正处于由黄州被贬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的途中,诗中描绘了庐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景色,从远处看庐山是一种样子,从近处看庐山是另一种样子,从高处看庐山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从低处看庐山又展现出不同的景致,庐山真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美。我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原因是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

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直接用绚烂辞藻描绘庐山大美,而是通过不同视角观望庐山,道出深刻人生哲理:人生位置不同,视角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认知必然不同,对待人和事时,要跳出狭小格局,莫做井底之蛙,如此才能辨别事物真相和全貌,苏轼这首《题西林壁》情景交融,赋予深刻人生哲理,真正完成了景物、情趣、哲理三者的融合统一。

唐诗和宋词

唐朝有众多文人墨客擅长写景,他们的词风雄壮飘逸,气象壮阔,呈现出一派大唐的盛况,这是因为有盛唐时期的繁华背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典型的唐朝风格,其文风飘逸洒脱,给人浪漫豪放之感,宋朝因自身朝代特点,文风内敛含蓄,诗人写作时往往在写景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就是这样。

总之,唐诗与宋词的差别相当显著,然而它们皆是人类文化的珍宝。唐诗展现美感,宋词蕴含哲理,你更青睐哪一个呢?

【雄伟庐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李白与苏轼笔下的它有何不同?】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何处处体现奇字?你知道吗 下一篇: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景究竟有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