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伪存疑?东晋王氏墓志竟成关键线索

更新:05-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是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也就是今浙江绍兴的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且由羲之作序,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还抒发了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的本子,一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在唐朝时被太宗得到,被推举为王书的代表,太宗曾命令赵模等人钩摹多个本子,分别赏赐给亲近的贵族和近臣。太宗去世后,用真迹殉葬。存世的唐摹墨迹中“神龙本”最为著名,石刻中“定武本”最为突出。郭沫若经过考证后认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部分文字,其兴感毫无缘由,与王羲之的思想没有相同的地方,书体也和近年来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一样,怀疑是隋唐人伪造托名的。不过也有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人。《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年,暮春之初,众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众多贤才都汇聚于此,年少的与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修长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在亭子左右,把它作为流觞的弯曲水道,人们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深情。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柔和的春风和畅,抬头仰望广阔的宇宙,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纵目观赏,舒展胸怀,足够尽享视觉和听觉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古人引发感慨的缘由,(就觉得)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文章而叹息哀伤的,(内心)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古人一样。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引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篇文章有所感慨吧。

【兰亭序真伪存疑?东晋王氏墓志竟成关键线索】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专为学英语打造的智能平台!海量资源+分类+评测+互动,真有这么神? 下一篇:为何同样手肘不能弯曲,一楼人愁苦而二楼人却能吃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