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具体需要改写的句子内容,以便我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的是环境与人的心情的关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展现的是一种大仁大义的心境,秉持着这种心境,不会因个人得失宠辱去影响自己的心绪。范仲淹曾说:“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体现的是一种为国为民分忧,进而宠辱不惊的大仁大义。
这方面存在诸多例子,比如苏轼,比如岳飞,比如辛弃疾,比如林则徐等等 。他们遭受谪贬之后,并未因对现实心怀不满,从而颓废沉郁、萎靡不振,而是身负大义,为国家奉献自身,引得后人无尽感叹 。正如孟子所说:“士人穷困时不背离义,不得志时不背离道”,“古代的人,得志时施惠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就要为天下人谋福利”,“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要保持自身的原则,坦然面对一切,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能镇定自若。
在处理环境与人的关系时,需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保持自身平和心境最为重要,环境虽可能改变人,但这终究是外因,关键还是要依靠自己。塞翁失马便是很好的例证,塞上老翁未因失马或得马而变得失意或高兴,他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到了与眼前事物不同的景象,所以他是成功的。
【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大仁大义心境你懂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