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诵千年的古文读不够?这十篇不为人知的优美古文你看过吗

更新:05-0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桃花源记》、《兰亭集序》、《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

这些都是传诵千年的古文,

文辞优美,意涵深刻,

怎么都读不够。

诗词君一直在想,

还有哪些优美而不为人知的古文呢?

诗词君收集了十篇优美但不为人知的古文,

一起领略其中的美妙吧!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背景】这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全文结构十分巧妙,语言精妙奇特。篇幅仅仅六十八字,就已经将江南之美汇聚于一处,实实在在地说出了山川的自然之美。

此文称赞江南山水之美,笔触笼罩山川,纸张容纳四时,文辞清新秀丽,可称得上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

与顾章书

南北朝·吴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还乡寻觅隐居之处。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众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一座孤峰遮挡了太阳。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雾,深深的溪谷积聚着翠绿。蝉鸣鹤叫,水声猿啼,声音相互混杂,连续不断,和谐动听。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于是在山上修建房屋。幸好这里菊花很多,竹实也很丰富。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这是作者辞官隐退,即将隐居的时候,写给友人顾章的一封骈文信。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只有八十四个 ,却将石门山清幽秀美的景致 ,以如诗如画的方式 ,呈现在我们眼前 。

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因此,这篇文章不只是单纯写景,还寓情于景。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讽刺。

采莲赋

南北朝·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俊美的少年和美丽的少女,心里默默相许,一起荡舟。船慢慢地来回摇荡,双方传递着酒杯。船桨将要划动时却被水草挂住,船要移动时浮萍散开。她那纤细的腰肢束着白色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回首顾盼。正当春夏之交,叶子嫩,花儿刚开。她害怕弄湿衣裳而露出浅笑,担心船儿倾倒而收起衣襟,所以船儿溅起水花打湿了兰桨,芦苇擦到了她的衣边。还没从菊泽返回,又远远见到了梧台,水草打湿了衣衫,菱角长长的缠绕着臂钏。她泛着柏木船从容自在,在江中小洲上唱着采莲曲 。

歌中唱道:“有位如碧玉般的小家女子,前来嫁给汝南王。莲花的色彩扰乱了她的容颜,荷叶的香气混杂在她的衣香之中。于是手持礼物进献给君子,希望能穿上芙蓉制成的衣裳。”

梁武帝父子好像对江南夏日荷花绽放的景致极为钟情,所以梁朝宫廷始终盛行着《采莲曲》,它是依据“采莲”情形改编而成的宫廷娱乐舞曲,在此前提下,梁简文帝萧纲创作了《采莲赋》。

此赋首四句对歌舞环境进行描写,写出了在江南水乡风光背景下的“荷花”“卧莲”“高房”等景象 ,“楚王”两句写宫廷艳游之乐,展现帝王欣赏“采莲”歌舞所获得的身心愉悦之情 ,“且弃”以下描述宫女载歌载舞表演“采莲”的具体过程以及佳人歌唱的音乐效果 ,结尾的“歌曰”是表演者所演唱的《采莲曲》的具体歌词 。

全赋篇幅不长,却把人物的活动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还将环境气氛营造得恰到好处,恰似一件轻盈美丽、俊俏秀丽的艺术珍品。

春赋

南北朝·庾信

宜春苑里春天已然归来,在披香殿中制作春衣。新年时鸟儿发出千百种啼鸣声,二月里杨花漫天飞舞。河阳一县都是繁花,金谷园中向来满是树木。一丛香草足以妨碍人,数尺游丝横在路上。众人打开上林苑竞相进入,簇拥在河桥处争着渡河。

走出丽华的金屋,离开飞燕的兰宫。发钗花朵繁多令人惊讶沉重,发髻高耸害怕被风吹动。眉毛与柳叶争着比绿,面容和桃花竞相斗红。身影倒映在池水中,花瓣飘落于衣衫里。

苔藓才刚刚变绿就藏住了游鱼,麦苗才刚刚泛青就覆盖了野鸡。有吹箫弄玉的高台,有佩饰鸣响的凌波之水。从戚里搬来后家中富有,进入新丰后美酒味美。石榴姑且漂浮着,葡萄正在发酵。有芙蓉玉碗,有莲子金杯。有新芽竹笋,有细核杨梅。绿珠捧着琴来到,文君送酒过来。

玉管开始吹奏,鸣弦暂且轻弹。演奏《阳春》《渌水》之曲,跳起对凤回鸾之舞。再次烘烤笙簧,又挪动筝柱。月光照进歌扇,花朵承接节鼓。有协律都尉,还有射雉中郎。在小苑停车,于长杨连骑。刚刚披上金鞍,新张柘弓。拂去尘土查看马埒,分组进入射堂。马是天池的龙种,带是荆山的玉梁。艳丽锦缎绣着天鹿,崭新绫罗织有凤凰。

三日,曲水向着河津流淌,日晚时分,河边有很多人在解神。树下有流杯的客人,沙头有渡水的人。有人穿着镂薄窄衫袖,有人戴着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太阳快要西斜,三晡时分还没喝醉就不要回家。池中水影高悬胜过镜子,屋里衣香比不上花。

《春赋》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圆舞曲,它也是一幅绚丽的春之游乐图,全文凭借鲜丽的色彩,依靠轻靡的情思,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文中大量运用典故,以此来描绘春景,刻画游人的神情姿态,不但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还营造出了时空、人物方面古今交错、迷离恍惚的美妙幻觉,进一步增添了赋春的色彩与情趣。

右溪记

唐·元结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倾斜嵌叠、曲折盘旋,无法用言语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石头,水流回旋,激起波涛,倾注而下;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奇异的竹子,它们投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

这条溪水如果是在山野之中,那便是适合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要是在人世间,就可以成为城市中的优美境地,是喜欢安静的人休憩的园林。然而自从设置州府以来,却没有人欣赏喜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此感到十分惆怅。于是我就疏通水道,清除杂乱的草木,建造亭台楼阁;种植松树和桂树,还种植了一些香草,来增添景色的优美。因为溪水在州城的右边,所以就命名它为右溪。我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让后来的人知道。

唐代宗年间,元结担任道州刺史,他施行仁政,帮助民众营田造舍,此文记叙了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这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右溪记》文笔简洁精炼,开头运用清新秀丽的语言,仅仅用了几笔,就描绘出了右溪的美景,那里怪石嶙峋,泉水优良,树林幽静 。

文章篇幅短小,然而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溪流,凸显其规模之小;刻画石头,突出其形态怪异;描绘水流,强调其湍急且清澈;描写木竹,突出其“垂阴”的特点 。

此景无人欣赏喜爱,只有他满怀惆怅地徘徊流连,这略显寂寞且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互呼应,作者形象与客观景色融合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怅意且带有幽幽美感的图画。

听蕉记

明·沈周

那芭蕉,叶子又大又中空,承接雨水会发出声响。雨水的快慢、疏密,回应没有差错。然而芭蕉何曾会发声,声音借助于雨水。雨水不汇集,那么芭蕉也默默静静生长;芭蕉不是中空的,雨水也不能让它发出声音。芭蕉和雨水本来就是相互配合的。芭蕉,是静止的;雨水,是动态的,动态和静态相互摩擦而发出声音,声音和耳朵又能够相互交融。等到那声音密集杂乱,噼里啪啦,沙沙作响,浪涛声连绵不断,像僧人在佛堂诵经,像渔夫敲击船帮,像珍珠倾洒,像骏马奔腾,能够描绘出这些声音,这又属于听者的妙处了。长洲的胡日之在庭院中种植芭蕉,用来等待下雨,取名叫“听蕉”,在这当中对于动静的微妙之处有所领悟吧?

芭蕉在传统文化里常常象征着典雅高贵,“雨打芭蕉”是一种富有韵味的自然情景,它往往被古代文人墨客渲染成极具音乐美的篇章,作者听到雨打蕉叶时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文。

文章堪称美文,篇幅精短。文字从听觉转换为视觉,先让人聆听,随后引发思考,通过拟物来模拟情感,形象十分细腻。文中虚实相互映衬,意蕴别具一格。显然,这般的芭蕉雨,因其具备音乐性,已然升华为如哲学般抽象、似建筑般凝固的音乐了。

丽人赋

南北朝·沈约

有位年轻男子尚未出仕,与外戚交往密切,在王室中奔走,与许史等人一同游乐。回来后称赞道:那些身处青楼的才女,铜街的美丽女子,身姿亭亭如明月,性情温柔似春风,深情等待合适的时机,向往能有好的归宿。她们的芬芳超过散发香气的麝香,姿色比盛开的莲花还艳丽。佩戴着色彩斑斓的羽饰玉佩,头上的花钿纷繁交错。听到罗衣的响声却不前行,在明亮的灯烛下隐藏身影而不前。在中庭的走廊稍作休息,然后顺着长廊返回。池中荷叶翻动倒映着身影,风吹动竹子轻拂衣衫。傍晚时分长久站立等待,直到夜半才到来。从暗处走出进入光亮处,含羞隐藏着妩媚。垂着罗衣拖着锦缎,身上的美玉翠饰发出声响 。卸去浓重妆容,去除残留脂粉。粉沾染露珠,梳理鬓发于清渠边。落花飘入衣领,微风轻拂衣裾。

年轻的沈约在京城与各方人士交往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两人彼此相爱,夜里会偷偷地私下见面,这篇赋就是沈约为这位女子创作的。

沈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丽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描绘,他摆脱了楚辞以来文人惯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传统,他认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清代藏书家许梿评价,其有着曼声柔调,顾盼之间充满情意,自然是六朝时期的杰出之人 。

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他惊恐地去听,说道:“奇怪啊!”开始时声音淅淅沥沥带着萧飒,忽然变得奔腾澎湃,就像夜里波涛惊起,风雨突然到来。那声音碰到物体,发出鏦鏦铮铮的声响,好像金属都在鸣叫;又像奔赴敌阵的士兵,嘴里衔着枚快速奔跑,听不到号令声,只听到人马行走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说:“星星月亮皎洁,银河挂在天上,四周没有人声,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说道:“哎呀,真让人悲伤啊!这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何而来呢?”秋天呈现出这样的情状:它的颜色暗淡无光,烟雾弥漫,云气收敛;它的容貌清新明朗,天空高远,阳光明亮;它的气息寒冷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萧条,山川寂静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凄切切,呼啸激昂。秋天到来之前,繁茂的青草绿得发亮,彼此争着生长,美好的树木枝叶葱茏,令人赏心悦目;然而一旦秋风吹过,草被吹过就改变了颜色,树被吹过叶子就掉落了。草木之所以被摧折衰败、凋零飘落,是因为秋气的余威啊。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在时令上属于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在五行中属于金,这是天地间的义气,常常以肃杀为核心。上天对于万物,春天使它们生长,秋天使它们结实,所以在音乐方面,商声是代表西方的声音,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商,意味着悲伤,万物衰老就会悲伤;夷,意味着杀戮,万物过了繁盛期就应当被肃杀。

唉!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们有时会凋零飘落。人作为动物,是万物之灵;诸多忧愁会触动他的心,无数事情会使他的身体劳累;内心有所触动,必然会损耗他的精神。更何况思考自己力量无法达到的事情,担忧自己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原本红润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要用并非金石的身躯,去和草木争荣呢?想想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损害,又何必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声赋》是欧阳修在创作《醉翁亭记》之后写出的又一篇著名文章,它将骈句和散句相结合,进行铺陈和渲染,在词采方面颇为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之作。

秋声,是秋天发出的声响,作者从秋之色、秋之容、秋之气、秋之意这四个方面,描绘了秋天到来后万物呈现的风貌,将秋之内在“气质”展现得具体可感,秋天的颜色容貌仿佛就在眼前呈现,秋天的栗冽之气好像穿透衣服直刺肌肤,秋天的萧条之意似乎已将全身围裹 。

此文将写景、抒情、记事、议论融合在一起,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作者叙事简洁且有方法,议论舒缓而有韵味,章法曲折多变,语句圆润轻快,情感节制含蓄,语气轻重协调,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新美丽且富有韵律。

清·李调元在《赋话》卷五中评价,《秋声》《赤壁》是宋代赋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

归田赋

两汉·张衡

长久地在都邑中漫游,却没有明智的谋略来辅佐时势。白白地面对河流羡慕鱼儿,等待黄河水变清却没有期限。感慨蔡泽的慷慨激昂,跟随唐举来解决疑惑。确实天道微妙隐晦,追随渔父一同嬉戏。超脱尘世远远地离去,与世间之事长久地告别。

于是到了仲春时节,天气温和清爽,平原和低湿之地草木茂盛,各种野草纷纷繁荣生长。王雎鸟鼓动着翅膀,鸧鹒鸟悲哀地鸣叫,它们相互交颈,上下翻飞,发出关关嘤嘤的声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在游玩,暂且用来愉悦心情。

于是龙在大泽中长吟,虎在山丘上咆哮。抬头用细丝线系着箭射向高空飞鸟,俯身垂钓于长长的水流。禽鸟触箭而死,鱼儿贪饵吞钩。射中云间的逸鸟,钓起深渊中的魦鰡。

这时太阳西斜,接着月亮升起。尽情享受游乐的最大快乐,即使从早到晚也忘记了辛劳。有感于老子的遗训,打算驾车返回草庐。弹奏五弦琴的美妙指法,诵读周公、孔子的典籍。挥动笔墨施展才华,陈述三皇的法则楷模。如果能在尘世之外放纵心灵,哪里知道荣辱会是怎样的呢?

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张衡向朝廷请求退职。当时阉竖把持朝政,朝政日益腐败,张衡没有报国的途径,于是他决心远离污浊的社会,远离世间的杂务,通过归隐田园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黑暗政治的诀绝与抗争。

此赋形象地描绘出田园山林的景色,那种景色和谐欢快,神和气清,反映出作者畅游山林时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还表达了作者的超脱精神。

全赋篇幅短小,语句明快流畅,摒弃了汉大赋铺陈文采、繁缛雕琢、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创作规范,转变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其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难得的优秀赋作篇章。

晚游六桥待月记

明·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和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是特别奇特的景象。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的旧物,赶紧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风一样,脂粉汗水像雨一样,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艳丽到了极点。

然而杭州人游西湖,只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实际上,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精巧,山间雾气染上色彩的奇妙,都在朝阳刚刚升起,夕阳还未落下的时候,才展现出极其浓郁妩媚的姿态。月色的景致更是难以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韵、山的容貌、水的意境,别有一番趣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中的和尚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对那些凡夫俗子说呢?

万历二十五年即公元1597年,袁宏道经过多次陈请,终于辞去吴县知县一职,他好似脱离牢笼的鸟儿,又像奔赴水中的鱼儿,乘兴去漫游吴越,他首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在美丽的湖山之间流连忘返,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游记 。

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阴晴朝夕气象各异,都各有其独特的美,然而作者眼光独到,心中有所钟情,所以开篇写道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和月夜,既然将春天和月夜视为西湖最美的季节和时辰,那么这篇文章着重描绘西湖的春景以及点染西湖的月景,便是极其自然的事了。

【传诵千年的古文读不够?这十篇不为人知的优美古文你看过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天津古文化街正宗麻花寻味之旅,你敢不敢来挑战味蕾? 下一篇:三年级英语小故事 三年级英语小故事简单的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