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曦洒落在层层叠叠的屏风之上,光影交错闪烁,沉睡中的女子缓缓睁开双眼,她那乌黑的长发宛如丝滑般从雪白细腻的脸颊滑落,她慵懒地起身,轻轻描画着蛾眉,缓缓地整理着衣衫,开始梳洗打扮。
面对镜中绽放的新插花卉,继而以两侧的镜子为参照,红艳的花朵与丽人的面容相互映衬,身着的新织绫罗裙襦,其上绣满了成对的金色鹧鸪图样。
【赏析】
这首词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
屏风之上,光影的跳跃让她感到一丝凉意,恰似她处于半梦半醒之际。她的头部微微一动,那如乌云般的长鬓发便轻轻掠过她那白皙的脸颊,这一幕,难道不是相当美丽的吗?
她慵懒地站直了身体,稍作衣衫整理,洗漱完毕后开始装扮,脸上涂抹的浓艳妆容似乎遮掩了岁月无情的痕迹,那层层的脂粉之下,珠黄的色泽依稀可见。她鬓角的几缕卷曲发丝,宛如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一种天然的感觉,品质上似乎并无二致。这便是温庭筠的独特风格。
所谓“欲度”,指的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情景,如同鬓发在香腮与雪白的肌肤上轻轻掠过。将这两句结合起来,所要表达的是:在女子闺房中沉睡之际,晨光透过重叠的屏风,光影摇曳,将她从睡梦中唤醒。在她即将清醒却又未完全苏醒的瞬间,头部微微一动,那如乌云般的长鬓便轻盈地横扫过她那白皙的脸颊,这一幕构成了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
[id_1189841962]“迟”与“懒”二字,似乎隐约流露出一种为谁梳妆的落寞与忧伤,既然无人赏识,那精心描绘的眉眼又为谁所瞩目?然而,她依旧坚持着“画娥眉”与梳妆打扮,眉眼弯弯,直至那如雪般洁白的腮边。她再细细描绘娥眉,对着两面镜子,前后不停地端详,那如花般娇艳的容颜与头上的插花相互映衬,显得分外妩媚动人,婀娜多姿。我身着新换的华美绫罗绣裙,裙上鹧鸪图案栩栩如生,成双成对,显得格外美丽,然而我却是孤独一人,身边没有伴侣相伴。
温庭筠的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对细微观察和感受的深刻传达。在阅读一首诗或词时,我们绝不能仅凭其中的一句来断定其意,而应全面审视整篇作品的连贯性,以及每一句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和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诗,其中采用了“鬓云”而非“云鬓”,两者之间的区别十分显著。若提及“云鬓”,其中的“云”字主要起到修饰作用,用以形容她那如乌云般浓密的鬓发。而“鬓云”则并非理性的描述,而是一种感性的表达,可以将其理解为“那乌云般的头发”。“香腮雪”不宜直接理解为“雪白的香腮”,如此解读过于浅显,不符温词的雅致。宜转译为“香腮上的白雪”,这里的“山”、“云”、“雪”均属自然界之景,三者品质相仿。此乃温庭筠的独特之处。
所谓“欲度”,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这两句相结合,整体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地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男子甘愿为赏识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则愿意为取悦自己的人精心打扮。”当得到他人的青睐时,女子画眉是为了让欣赏她的人观赏,那份心情无疑是愉悦的。“懒散地起床画眉,打扮梳洗拖延”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无人赏识的孤独与自我珍视情感的交织。“迟”与“懒”二字中,透露出一种为无人赏识而心生无奈与忧伤的情感,既然无人赏识,那精心修饰的面容又该为谁展示呢?然而,即便如此,仍需精心描绘娥眉,精心打扮,这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即便无人赏识,也要学会自我欣赏,珍惜自身的美好。
【温庭筠的菩萨蛮,竟藏着女子这般令人心疼的闺中秘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