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究竟指什么?周代与汉代说法大不同,你知道吗?

更新:05-0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六艺之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源自周代,指的是古人需掌握的六种技艺,具体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以及数学。《周礼·保氏》中记载:“培养国家子弟,需以道德之道引导,并教授他们六艺:首先是五礼,其次是六乐,再次是五射,然后是五驭,接着是六书,最后是九数。”

另一种表述是汉代的观念:当时的儒家学者将六部经典视为六种技艺,具体包括《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乐经》以及《春秋》。

六经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礼、乐、射、御、书、数等则属于较为基础的技艺。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有所区别,但实际上并无本质差异。在古代,人们先学会识读文字,然后才开始深入探索高等学问的奥秘。(出自章太炎《国学讲演录》)

自汉代起,文献记载中的六艺通常指的是六经。例如,在刘歆的《六艺略》中提到:“刘歆汇总各类书籍,上奏《七略》,其中包含《辑略》、《六艺略》以及《诸子略》”,而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指出:“所谓的总集,是将各类别集汇编成书,因此不包括六艺史传和诸子,并非说别集的内容不属于文学,只是它们并非以文学形式呈现。”由此可知,这里所指的六艺是指那些作为经典存在的六经。

那么,当六经讲的六艺有什么功用呢?

礼记·经解篇》中记载,孔子曾言:“踏入彼国,其教育方式便一目了然。国民性格温文尔雅,这是诗歌教育的成果;思维敏捷,见识深远,这是《书》教的结果;胸怀宽广,性情和顺,这是音乐教育的成效;心灵纯净,洞察细微,这是《易经》教育的体现;举止谦恭,生活节俭,态度庄重,这是礼教的影响;善于辞令,善于类比,这是《春秋》教育的精髓。”

庄子·天下篇》中提到,《诗》篇旨在表达情感与意志,《书》则记录历史与事实,《礼》规范行为与仪轨,《乐》追求和谐与共鸣,《易》阐述阴阳变化之理,《春秋》讲述名分与秩序。

史记·滑稽传》中记载,孔子曾言:“在治理国家方面,六艺的作用是相同的。《礼》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乐》用以激发和谐,《书》用以阐述事务,《诗》用以表达情感,《易》用以展现神秘变化,《春秋》用以阐释道义。”

《史记·太史公自叙》中记载:“《易经》阐述了天地阴阳以及四季五行的变化,因此擅长于变化;《礼记》则专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擅长于实践;《尚书》记载了古代君王的事迹,因此擅长于政治;《诗经》描绘了山川、溪谷、草木以及雌雄之别,因此擅长于表达风土人情;《乐经》讲述了音乐产生的道理,因此擅长于和谐;《春秋》则是辨别是非的典籍,因此擅长于治理人民。”

扬雄在《法言》中提到:“论及天道的,没有比《易经》更为透彻;论及世事,没有比《尚书》更为详尽;论及礼制,没有比《礼记》更为周全;论及情志,没有比《诗经》更为深刻;论及礼仪,没有比《春秋》更为精妙。”

综合上述观点,有的谈论教育,有的强调技艺,有的擅长辩论,六经的核心要义大致如此。西汉时期,尊崇经典,法治鲜明,与三代相契合,研究经典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而形成了经学的称号。所谓的经学,即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涵盖范围广泛,因此古人对它极为重视。

【六艺究竟指什么?周代与汉代说法大不同,你知道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绝美雨之诗句大赏!青箬笠、杏花雨……你还记得哪些? 下一篇:这些写愁绪的诗句,你知道几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