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绝美雨景诗句,你都知道哪些?还不赶紧来看看

更新:05-0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 关于雨景的诗句并赏析

关于雨景的诗句并赏析 1.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的晨雨轻轻拂过,仿佛也带走了尘埃,旅舍旁的青柳显得格外清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倾听风雨交加的声音,仿佛铁马在冰封的河流上奔腾,这一切都融入了我的梦境之中。——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湖面波光粼粼,晴朗的天气更显其美丽,山峦被云雾缭绕,雨天也显得格外奇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连绵的寒雨洒满江面,夜晚行人抵达吴地,清晨时分,我送别友人,独自留恋于楚山之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倾听风雨交加的声音,仿佛那铁马奔腾、冰河流淌的景象都进入了我的梦境。(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色渐浓,我躺卧床榻,耳畔传来风雨交加的声响,随即在梦中,我驾驭着一匹身披铠甲的骏马,跨越了冰封的河流,朝着北方的边疆奋勇进发。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这句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渔夫捕鱼的情景。渔夫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斜的微风和细雨中,他乐在其中,竟忘了回家。“斜风”这里指的是轻柔的风。整句色彩鲜明,语言生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渔夫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鉴赏:描绘山间溪流:荆溪曲折流淌,水流清澈见底,溪床上的石块在流水冲刷下逐渐变得洁白,散落水面的石块星星点点,宛如点缀其上。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昨夜,我在梦寐朦胧之际,似乎听到了风雨交加的声音。此刻,庭院中那些盛开的花朵,究竟有多少已被无情的风雨摇落了呢?

梨花深处,门扉紧闭,雨滴敲打,青春岁月悄然流逝,既遗忘又错过了青春时光。(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那连绵的绿草,仿佛无尽的蔓延至千里之外,放眼望去,古道上晴朗的景色格外清新,然而,思念的那个人却远在天涯的芳草丛中,而闺中的女子,心绪也随风飘荡到了天际的尽头。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竞相绽放,细雨连绵,宛如有意般湿透了我的衣衫,持续不断地下着;轻柔的风轻轻拂过脸颊,携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暖意融融,让人心旷神怡。

溪云初升,日头已沉落楼阁之上;山雨即将来临,楼中满溢着风声。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皤溪之上,乌云逐渐升起;而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太阳正缓缓下沉。四周群山笼罩在越来越浓的雨气中,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降临;城楼上,狂风肆虐,满楼风声呼啸。

情意绵绵,寸寸柔肠,究竟承载了多少深情?轻薄的被褥,孤独的枕头,梦回时分,四周静谧无声,整夜听着潇潇细雨。

词坛上有主张“词不宜与韵相合”的观点,这是因为词句错落有致,音律要求严格,很难做到抒发的情感与规定的声韵完美融合。然而,仍有众多词人乐此不疲地运用韵律,他们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善于运用韵脚,使得词作虽与韵律相合,却宛如出自己手”。这首小令便是这样的典范,因此颇负盛名。

3.关于雨的诗句及赏析(3个)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晨曦映照下,那片被细雨打湿的红色区域,花朵显得格外繁重,锦官城也因此显得更加绚烂。这首《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切喜爱和由衷赞美。

一二句中,“好”字饱含深情,对盛春的雨进行了赞美。“知时节”这一表述,赋予了春雨以人的生命力和情感特质。在作者眼中,春雨能够体察人意,懂得适时降临,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激发出勃勃生机。

春雨真是美妙至极!它不仅描绘了春雨降临的景象,还巧妙地流露出诗人对春雨到来的迫切期待之情。而接下来的诗句,则明显是诗人对春雨声音的细腻感知。

春雨降临,夜幕降临之际,伴随着微风悄然降临,无声无息,滋养着世间万物,不求回报,只愿奉献。看啊,作者对听雨的情景观察得多么入微,连那春雨细细洒落,静谧无声的景象都被诗人捕捉到了。

诗人对春雨的微妙影响感到惊喜,以至于整夜未能入眠。他紧接着在诗中表达了对春雨彻夜不停的渴望,却又担心它会突然停止。他既喜悦又忧虑,于是推门而出,站在远处凝望。只见平日里清晰可见的田埂小路已融入夜幕之中,一片漆黑,可见夜晚的深沉与雨势的密集。

江船上的渔火,其红艳之色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它也凸显了春夜那辽阔而深邃的黑暗,更从另一角度映衬出春雨的密集。诗人在尾联中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他目睹春雨连绵不断,心中喜悦,想象着次日清晨,锦官城将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春景。

花朵的红艳如同要滴落,充满生机,这皆是无声细雨悄悄滋润、洗涤凝结的结果……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赏析道,孤山寺坐落在北边,贾亭位于西侧,水面刚刚平齐,云朵低垂。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相栖息在温暖的树枝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食春泥。

繁花似锦渐入眼帘,仅浅浅绿草方能掩映马蹄踪迹。我最钟爱湖东漫步,却总觉得意犹未尽,在那绿杨浓荫下,白沙滩堤更是美不胜收。

开篇着眼于宏观,描绘了孤山寺周边的风光。首句点明了具体位置,紧接着展现了一幅广阔的远景画面。

“初平”,描绘春水初涌,其面略与堤岸相齐。“云脚低”,形容白云低垂,似乎与湖水融为一体,勾勒出了早春的轮廓。

水面平静如镜,天空中低垂的云彩,共同描绘出一幅宁静如画的水墨西湖景象。颔联中描绘的莺燕,正是诗人旅途中所目睹的景致。

黄莺被誉为春天的歌者,它们纷纷飞往阳光照耀的枝头,放声歌唱;燕子则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已经开始用泥土筑巢,展现出一片充满活力的景象。以“早”字来形容黄莺,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这充满生机的小生灵的真挚喜爱。

“争”字让人体会到春日的珍贵与难得,而“啄”字则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且兴奋的姿态,仿佛将小燕子赋予了生命。

这两句特别刻画了鸟儿欢快的飞翔景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在诗的颈联部分,诗人聚焦于花草,深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轻盈地奔跑,驻足观赏花朵的时间太久,眼前那一片绚烂多彩的景象令人眼花缭乱,几乎让人感到迷离。这一段文字与上联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精髓,同时也是白居易在描绘春光,尤其是西湖春光时的巧妙点睛之笔。

这无疑是一幅充满情感与生命力的景色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准捕捉其特点的才华。在尾联中,诗人直接抒发对白沙堤美景的喜爱,流露出他内心的喜悦之情。

行路未够,缘于目光未及,这揭示了诗人沉醉于景色的情态。自孤山之北至如今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沿途行走,不断向世人传递着春天的讯息:湖面春水涌动、树梢春莺欢唱、空中春燕筑巢、堤岸春花次第绽放、春草新绿,他细腻而敏锐的笔触,使人们得以深切感受到西湖正缓缓披上春日的盛装。

诗人对西湖春天的美景大加赞赏,同时强调他最钟情的便是漫步于白沙堤之上。在这白堤两侧,尽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而堤畔则绿意盎然,柳树和桃树繁茂生长。

踏春于白堤之上,湖面波光粼粼,轻抚足畔,似行于水面之上;嫩绿的柳枝轻柔如烟似雾,细丝般缠绕,拂过脸颊,心中涌起无尽的柔情与爱意,宛如置身梦境或仙境之中。此时此刻,漫步白堤,更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感与心境。

全诗的主题集中在“行”这一字眼,紧扣“春行”这一概念来描绘景色。然而,西湖的面积广阔,游览路程漫长,因此诗人选择截取其中一段进行描绘——从孤山寺的北侧开始,直至白沙堤结束。

阅读这首诗,我们便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饱览西湖早春美景的情怀。全诗布局紧凑,韵律规范,对仗精准,文辞畅达,形象逼真,自然生动,语气平易近人,充分展现了其通俗流畅的文风。

诗人全面观察,细致描绘了湖面上生机盎然的春景,他在旅途中巧妙地进行了景色刻画,巧妙地融合了典型与分类,形成了独特的组合:在文中,他详细描述了黄莺、燕子、花朵和草木这四种最能体现春天气息的景物,巧妙地将动物与植物结合,展现了独到的构思。此外,诗人还擅长捕捉景物的特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进行生动的描绘和渲染。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堪称佳作,诗中描绘了江南的春日美景。莺歌燕舞,千里江岸绿意盎然,水边的村庄、山间的城郭,酒旗随风飘扬。南朝遗留下的众多寺庙,如今多少楼台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景色的七言绝句。江南风光无限迷人,让人心生向往,“江畔晨曦红花艳似火,春日江水碧绿胜蓝”,白居易早已为我们勾勒出诸多绚丽的画面。然而,这些描绘更多的是宏观的景象。相较之下,杜牧的《江南春》则更为细致,仿佛引领我们游览了多处名胜,因而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杜牧在诗中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春日的明媚景象,还生动地再现了江南烟雨朦胧中的楼台景致,使得江南的美丽风光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别具一格的韵味。“千里莺歌绿意盎然,红花映衬”,诗人首先引领我们步入那花团锦簇、柳绿桃红的江南世界。

瞧,四周鸟语花香,满目翠绿与艳红;那帝水的村落,那傍山的城池,尤其是那随风飘扬的酒旗,无不让人心生向往!所谓“千里江南”,实则描绘的是整个地区,然而其全貌却是通过诸多具体景象逐一展现的。“南朝遗存的众多寺庙,如同四百八十座,它们在烟雨朦胧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构成了江南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寺庙。这些寺庙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春风细雨中若隐若现,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4.五首关于雨的古诗并赏析

1、《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此乃描绘春夜雨景、传达愉悦心境的佳作。开篇即以“好”字颂扬雨的美丽。在日常生活中,“好”字常用于赞誉行善之人。而在此处,用“好”字赞雨,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行善者。继后,作者将雨赋予人性,称其“知时节”,深知何时满足客观需求。其中“知”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仿佛将雨赋予了生命。春天到了,万物开始破土而出,急需滋润,恰逢细雨纷纷而至。这雨,无疑来得恰到好处。

2、《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这首诗的收信对象,存在友人与妻子两种说法。有人指出,李商隐在巴蜀逗留期间,正值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而那时他的妻子王氏已经去世。还有观点认为,李商隐在此前已有过巴蜀之行。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这首诗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流露出的炽热思念和绵长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这一说法更为恰当。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诗题揭示了诗人在西湖边畅饮游玩的经历,起初阳光明媚,随后却转阴降雨。他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都情有独钟。他言道,晴日里,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景色宜人;而雨中,西湖周边的青山被蒙上了一层薄雾,朦胧而神秘,呈现出别样的迷人风光。“潋滟”描绘了波光闪烁的景象,“空蒙”则形容了烟雨蒙蒙的意境。这两个词均为叠韵词,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窗外细雨绵绵,春意渐逝。罗帐抵挡不住五更的寒冷。梦中不知自己为旅人,尽情享受片刻欢愉。

独自一人不宜倚靠栏杆,广阔的江山,离别之时容易重逢却难。春水潺潺,落花飘散,春天即将离去,宛如天上的仙境与人间。

赏析:

此词笔触真挚、情感深沉,令人动容,深刻描绘了词人对于国家沦陷的切肤之痛和囚徒的悲凉,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李煜后期的词作,映照出他国破家亡后流放生涯中的困苦心境,无疑体现了“眼界拓宽,感慨加深”。而且,词人能够运用简洁的白描手法,倾诉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其艺术感染力足以震撼人心。这首词便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

5、《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时,在歌楼上聆听雨声。烛光映照着罗帐,昏暗而温馨。步入壮年,于客舟之中听雨。江面辽阔,云层低垂,西风呼啸,孤雁哀鸣。

今日僧庐听雨声,两鬓斑驳似星辰。悲欢离合皆无动于衷,任凭阶前雨滴,点点滴滴直至破晓。

赏析:

在众多诗人的创作中,连绵细雨常常与“愁绪”紧密相连,例如:“梧桐叶上细雨纷纷,黄昏时分,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怎一个‘愁’字能尽言其情?”“黄昏将至,雨滴敲打梨花,门深闭,无人应门。”然而,在蒋捷的词作中,即便同样是“听雨”,由于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差异,所引发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词人凭借“听雨”这一独特的观察角度,巧妙地运用时空的转换,相继呈现了三幅关于“听雨”的生动画面,并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巧妙地融入其中,使之相互交织、渗透。

5.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

1、《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2、《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这首诗的受赠对象,存在友人与妻子两种说法。有人指出,李商隐在巴蜀逗留期间,恰逢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时期,而在此之前,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离世。另有观点认为,李商隐在那时之前就已经踏足巴蜀。还有观点认为,这首诗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根据诗歌中流露出的深切思念与绵长情感,寄给妻子似乎更为适宜。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5、《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在欣赏描绘雨景的古诗时,需注明诗人的名字以及作品的标题,同时挑选其中一句进行简短的鉴赏。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译诗

适时的春雨仿佛知晓了季节的更迭,恰逢万物蓬勃生长之际,悄然降临。春风轻拂,细雨在夜幕下悄无声息地降临,它无声地滋养着万物,悄无声息。田野的小径与天际的云朵一片漆黑,唯有江船上的灯火独放光芒。待到明日破晓,观赏那被春雨滋润的花朵,整个成都城都显得沉静而厚重,那鲜艳的红花必定更加迷人。

赏析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此诗开篇两句描绘了雨水的适时降临,其中“知”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仿佛赋予了雨生命;接下来的三、四两句,细致描绘了雨的形成过程,诸如“潜”、“润”、“细”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雨的特性;五、六两句则描绘了夜雨的迷人景色,“黑”与“明”相互辉映,既突显了云厚雨足的景象,又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享受;尾联仍旧紧扣“喜”字,描绘了雨后清晨锦官城的迷人风光,“红湿”、“花重”等词句,对事物的描绘可谓细腻入微。整首诗中并未出现“喜”字,然而“喜”意却弥漫在字句之中,这种通过形象进行表达的文学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些绝美雨景诗句,你都知道哪些?还不赶紧来看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哇!托里县第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小学生着传统礼服拿竹简太惊艳啦 下一篇:古文怎么断句 古时文章为何不加标点?是为省钱省地方?还是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