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欲来山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竟藏着这样的秘密

更新:05-0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山楼之上,风雨将至,楼顶被乌云笼罩,仿佛即将倾盆大雨,风声呼啸,穿透楼阁;城池之上,乌云低垂,似乎要将城墙压垮,景象令人忧虑。此诗描绘了重大变革前夕的征兆与氛围。前者为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名句,后者则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西楼晚眺》翻译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开始聚集在溪流之畔,而夕阳已悄然沉没于楼阁之后。山雨似乎即将降临,整个楼阁内风声呼啸,声势浩大。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

咸阳,现今隶属于陕西省。这座城市位于西安市的西北方向,古称长安。在秦汉两代,这里曾是国家的都城。到了隋朝时期,都城向东南迁移,新建了二十里城,这就是后来的唐京师长安。唐代时,咸阳城与长安新都隔渭水相望。

蒹葭,指的是芦苇等水生植物,其中蒹是指荻,葭是指芦。汀洲,是指水边的地带称为汀,水中的地带称为洲,在此处特指诗人位于江南的家乡。

3、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4、欲:将要。

5、当年:一作“前朝”。

6、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咸阳城西楼晚眺》创作背景

此诗乃许浑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所作。彼时,大唐帝国正面临动荡不安,政治极度腐败,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时分,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俯瞰四周景色,灵感迸发,遂即兴创作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西楼晚眺》作品赏析

诗人黄昏时分攀上城楼,远眺晚霞映衬下的景色,意境悠远。他目睹磻溪之上云雾缭绕,四周暮色渐浓,夕阳映照下,红日逐渐隐没于远山之后。此时,夕阳与慈福寺阁的轮廓相互交织,宛如夕阳落在了寺阁附近。正当这幅夕照美景初现时,忽然一阵凉风骤起,咸阳西楼瞬间被凄厉的风声包围,一场山雨似乎即将降临。

此乃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亦是对唐朝晚期衰败景象的生动再现,深刻揭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情实感。云雾升腾,日落西山,风雨交加,动感强烈;“风先于雨至”,寓意深远。此联常被用来形容重大事件爆发前的紧张氛围,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

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近处的景象,巧妙地融合了真实与虚幻:山雨即将来临,鸟儿们惊慌失措地飞入遍布绿草的田野,秋蝉在林间悲鸣,这些是诗人眼前所见的真实景色。然而,早已荒废的“秦苑”与“汉宫”却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那些昔日的禁苑深宫,如今却是绿草丛生,黄叶遍布;唯有鸟鸣虫唱,似乎未曾察觉到岁月的更迭,依旧保持着往日的宁静。

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世事的沧桑巨变,诗人的忧愁与哀怨被拓展至“千古”,通过将具体景象与抽象意境相融合,对古物的怀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诗人以尾联收束全诗,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他感慨地说,羁旅的过客们啊,大可不必再探寻那昔日的秦汉兴衰往事。我此次重返故国咸阳,遗址难觅,唯有渭水依旧,绵延流淌,不曾停歇。

“莫问”二字非劝告之语,实则引发深思,引导读者从荒凉衰败的自然景观中探寻历史的教诲;而“流”字则透露出对颓势无法挽救的痛心之情。在渭水默默东流的景象中,诗人相思之苦与对古时今世的哀叹交织,情感细腻而深沉,令人心生哀愁。

《咸阳城西楼晚眺》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又别称仲晦,其祖籍安州安陆,后定居于润州丹阳(现今隶属于江苏),因此成为丹阳人士。他是武后朝宰相许圉师的第六代孙。在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他考取进士,曾先后担任当涂、太平两地的县令,后因健康原因辞去职务。在大中年间,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同样因健康原因请求归乡,之后又重新出仕,担任润州司马。他曾历任虞部员外郎,之后转任睦州和郢州刺史。晚年时,他回到丹阳丁卯桥的村舍,过着闲适的生活,并自编诗集,名为《丁卯集》。

《雁门太守行》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翻译

敌军势如潮水般涌至,宛如乌云翻腾,意图撼动城墙;而我军早已严阵以待,在阳光的映照下,铠甲闪耀着片片金辉。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注释

雁门太守行,此乃古时乐府中的一曲调名。雁门,古称一郡,其地大致位于现今山西省的西北部。此处,曾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接壤的边境要地。

黑云密布,仿佛战争的烟尘笼罩了整个边城,四周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摧毁,意味着破坏与毁灭。

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甲字所指代的是那身坚固的战衣。面朝太阳,铠甲如同金色的鱼鳞般熠熠生辉。这样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敌军兵临城下时的紧张氛围和危急情势。金色,象征着如同金子般的光泽和色彩。而“开”字,则形象地描述了铠甲在阳光下展开的璀璨景象。

古代军中使用的角,是一种吹奏型乐器,通常由兽角制作而成,同时它也充当了军中的号角角色。

《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

对此诗的创作年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是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创作的。那一年,唐宪宗任命张煦为节度使,率军出征平定雁门郡的叛乱(即振武军之乱),李贺在此时即兴吟咏,以诗篇激励士气,从而创作出了《雁门太守行》这首诗。

有另一种记载,源自唐代张固所著的《幽闲鼓吹》:李贺曾将他的诗作卷轴呈给韩愈鉴赏,其中一首诗被置于卷首,韩愈阅读后亦表示赞赏。这一事件发生在元和二年,即公元807年。

朱世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的常务理事,他依据关于《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诸多传说以及相关的史料记载,推断此诗很可能描绘了朝廷与藩镇之间的冲突与战争。

李贺所处的时代,藩镇叛乱接连不断,重大战争时有发生。据史书记载,在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进攻易州与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领部队紧急驰援。到了元和九年(814年),他亲自冲锋陷阵,突破并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圈,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

《雁门太守行》作品赏析

此诗共有八行,其中前四行描绘了日落时分之景。首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亦记录了事件,巧妙地营造了敌军逼近城池的紧张氛围与危急情势。“乌云笼罩城池,城池似将崩塌”,其中“压”字,生动地展现了敌军人数众多、攻势猛烈,以及交战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守军将士面临困境等种种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城内守军与城外敌军形成鲜明对比,突然间,天象突变,一束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士兵们的铠甲之上,金光闪烁,令人目眩。此时,他们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利用这束日光,巧妙地展现了守军的阵容与士气,情景交融,妙不可言。

第三、四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阴冷凄惨的战场氛围。正值深秋时节,树木凋零,四周一片寂静无声。在这寂静中,那角声低沉而哀婉地响起。显然,一场震撼人心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遍野”,展现了战争的宏大场面。敌军凭借着人数众多和势力强大,喧嚣着向前推进,步步紧逼。而我军并未因为孤立无援和力量薄弱而退缩,在号角声的激励下,士气高涨,奋勇还击。

战斗从日出到日落不曾间断。诗人并未细致描绘车辆交错、兵器碰撞的激战场景,而是对交战双方撤军后留下的战场景象进行了粗略却极具表现力的描绘:激战从白日延续至黑夜,夕阳余晖洒满战场,那大片的、如胭脂般鲜艳的红色血迹,在夜幕的笼罩下,透过迷雾凝结于地面,形成了一片紫色。

那深沉而压抑的气氛,映衬出战场上的悲凉景象,透露出攻防双方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坚守城池的士兵们依然面临着劣势,为后续描述友军的救援行动奠定了必要的背景。

驰援部队的行动在后四句中得到了详细描述。“红旗半卷于易水之畔”,“半卷”二字寓意深远。在夜幕下秘密行军,隐蔽旗帜,静默无声,正是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易水之畔”不仅指明了战场所在,还透露出战士们怀揣着“风声萧瑟,易水寒凉,勇士一去不复返”的豪迈情怀。紧接着,文中描绘了激烈战斗的场景:当驰援部队逼近敌军营地时,他们击鼓助威,奋勇投入战斗。

夜深霜重,寒意逼人,即便是战鼓也无法发出声响。在重重困难面前,将士们并未丧失斗志。“为了报答君主的恩情,我们愿意手握宝剑,誓死效忠。”黄金台,这座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所建的高台,据传他曾在台上放置了大量黄金,以此表明他愿意用重金招募天下英才。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描绘了将士们对朝廷的忠诚与奉献。

《雁门太守行》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出自福昌(今属河南宜阳西部)之地。他是唐朝皇室远亲,家族早已衰微,生活颇为艰辛,仕途亦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奉礼郎一职。由于避讳家名,他被迫放弃了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诗歌才华,受到了韩愈、皇甫湜等人的赏识,与沈亚之亦交情深厚,然而不幸的是,他年仅二十六岁便离世。

他的诗作擅长于乐府风格,常常抒发政治失意带来的悲愤之情。他擅长于锤炼词句,挥洒丰富的想象力,融入神话传说元素,从而构筑出新颖而华美的诗歌境界,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风雨欲来山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竟藏着这样的秘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上一篇:好用且支持符号切换的奥云蒙古文输入法?你用过吗 下一篇:论语中的尤是啥意思?随书附赠的专项训练竟藏这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