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收录的文章,其时间跨度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末,总计达到二百二十二篇,并划分为十二卷。这些文章大致勾勒出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以及其主要的面貌特征。这些文献包括《左传》的34篇、《国语》的11篇、《公羊传》的3篇、《礼记》的6篇、《战国策》的14篇,以及韩愈的17篇文章;柳宗元的8篇文章,欧阳修的11篇文章,苏轼的11篇文章,苏辙的3篇文章,王安石的3篇文章……总计达到了222篇。
入选的篇章均以语言简洁、篇幅精炼、易于传颂而著称。评判标准主要考虑到文章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既尊古文为正宗,亦不排斥骈文。评价时,以时代为线索,以作者为依据,既适合儿童阅读,又不失学者品味。在编排上,遵循时代顺序,条理清晰。文章篇幅虽短,却言简意赅,广为流传,便于记忆,至今仍被视为学习文言文的佳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直接阅读《古文观止》面临一定的挑战,而阅读白话文版的《古文观止》又难以领略其原本的精妙之处。因此,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字词、典故进行了注音和意译,以便让广大读者能够理解古代的经典著作,并体会到古文那原汁原味的独特魅力。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近期,我通读了《古文观止》这部著作,尽管其中不少语句的含义尚不明确,尤其是一些生僻的字词需要查阅字典,颇为繁琐,然而,我仍觉得阅读此书是件晚来的好事。诚然,阅读的书籍数量并非衡量阅读价值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以及对其理解的深度,以及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所得与启示。
《古文观止》被誉为佳作,其理由在于它历经数百年的历史考验。该书编纂于康熙时代,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众多文人墨客将其视为学习的典范,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文章创作,都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阅读这本书,我有三个显著收获:首先,得以深入理解历史,尤其是《国语》、《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中的篇章,它们详实记录了从春秋战国至汉唐再到元明清的历史变迁。其次,我从中汲取了对时间、事件和人物的独到见解与行事准则,收获颇丰。宗臣的《致刘一丈书》让我明白了人应当安于天命,不应有过分的非分之想。同时,君子应当塑造自己的人格,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顺应时代潮流。写作文章,尤其是宋朝之后的作品,往往倾向于记录事件、描绘景物,以此来表达情感。这些作品堪称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巅峰,值得深入研读,必定能有所收获。
将它放在床头,时常读之。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本月我阅读了《古文观止》,书中蕴含着许多深奥的哲理,以至于我几乎难以理解。尽管有译文辅助,我依旧仅依赖书中的注释来解读原文。有时候,阅读一段文字就需要耗费二十分钟,那时我的头都感到疼痛,几乎想要放弃。然而,每当我觉得沮丧时,妈妈总会鼓励我,用“聊胜于无”这四个字来安慰我,因此我决定继续阅读这本书。
《古文观止》一书中广泛引用了诸多经典文献,详细描绘了殷商及西周时期的历史传奇。书中引用了《论语》、《老子》、《孟子》、《墨子》等众多著作,以丰富的内容生动再现了古代的故事。特别是叔向贺贫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文章中描述了韩宣子家境的极度贫寒,叔向洞悉了他的内心想法,却反而向他表示祝贺,这让韩宣子感到十分困惑。叔向还引用了栾武子等人的事例来加以说明。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只要你能传播美德,恪守法律法规,各个诸侯国也自然会向你臣服。
确实,生活中的贫困并不等同于个人品德的贫乏。只要你对他人友善,他人也会给予你回报,你甚至能结识到众多朋友。常言道,心灵的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即便你拥有财富,但若贪婪无度、违法乱纪、追逐私利、随心所欲,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甚至可能对你产生厌恶,不愿与你为伍。我叔叔家在乡村,那里的村庄相当贫困,房屋大多是用茅草搭建的。每逢倾盆大雨,外面大雨滂沱,屋内却小雨绵绵。尽管如此,他们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白天,大家一起去劳作,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背,却并不觉得疲惫,因为辛勤的付出总会换来相应的回报。多年的辛勤劳作使得他们的手背变得粗糙,如同老松树皮一般,布满了裂痕,手心上也磨出了几个厚实的老茧。如今,他们已经住进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古文观止!共222篇佳作横跨先秦至明末,你读过几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