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周恩来总理逝世四十周年之际,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邀请了周恩来总理的卫士、中央警卫局前副局长高振普少将进行访谈。访谈中,高振普少将深情回忆了与周总理相处的点滴往事,倾诉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通过这些回忆,人们得以再次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
周恩来游颐和园
周总理言传身教拒收礼品
强国论坛:您在周恩来总理的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那么在总理日常对周围工作人员的期望中,哪一点是他最为看重的?
高振普指出,外出时严禁收受任何礼品或是购买地方特产,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总理本人,同样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对于这方面的纪律,执行得非常严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均对总理的惯例和规定有了充分认识,因此,鲜有人再敢擅自送礼。
那一年,一位同事因公出差至云南,当地特意赠予他一箱芒果。物品送达后,我们向邓大姐进行了汇报。邓大姐询问总理是否知晓此事,我回答并不知情。邓大姐随即指示将那位同事召回,指出总理不愿接受这份礼物。由于芒果属于易腐食品,若退回则会变质,造成浪费。于是,她给了我们一百元,吩咐我们将钱转寄给当地。昔日,一百元的果品能购置众多箱,我犹记得每箱果品不过十六元。我曾好奇询问为何要寄送一百元,她解释道这是为了引起地方对该事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对送礼的官员进行教育。因此,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教益。总理夫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我们而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入骨髓的。
周恩来总理卫士高振普与周总理蜡像合影
总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放松对个人的约束。他即便在北京观赏戏曲,也坚持购票入场;游览公园时,亦会自掏腰包;即便是在北京饭店修面,亦需支付费用。至于出行,他的座驾更是有明确规定,区分私事与公事,私事出行需自行承担车费,他还会让司机记录行驶里程,待到结算时再支付。
1965年,总理办公室变更为值班室,随之秘书团队规模缩减。其中,一位专责俄语翻译的秘书离职,转任苏联大使馆的中国参赞。归国之际,他自苏联购得一盒巧克力,因感同家人,便赠予总理。然而,此举不仅巧克力被退回,总理还对他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送礼行为无论谁都不应进行。此规定不仅在总理任职期间得以执行,即便总理离世,邓大姐亦继续坚持此一传统。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
总理夫妇相濡以沫、志同道合
强国论坛:您的著作《周恩来卫士回忆录》情感充沛,充满温馨。书中提及邓颖超女士致周恩来总理的“情书”一事。在您看来,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爱情有何特点?
高振普提到,这两位长者自天津起便投身于爱国运动,直至1925年喜结连理。婚后,他们仍旧投身于革命事业,并未选择生育子女,从而舍弃了个人小家庭的生活。
他们彼此关怀备至,情深意厚。若总理偶感风寒,邓大姐便想亲自探望,却被总理婉言拒绝,担心因此将感冒传染给她。反之,当邓大姐身体不适时,总理若欲前去看望,她也会劝阻,担心自己的病会影响到工作。因此,他们都将革命事业放在首位,无论遇到何事,都以工作为重。总理的家属众多,邓大姐在长春有一位远亲侄子,然而二人交往甚少。因此,邓大姐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照料总理的亲属身上,无论是家庭纠纷还是生活难题,她都亲自出面解决并给予关心。处理完毕后,她会向总理汇报情况,确保总理能够了解一切,以便他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总理在法国求学期间,两人间的书信往来频繁,情感交流亦颇为丰富。可以说,他们自相识以来便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彼此关心、爱护,志趣相投,宛如一对模范夫妻的典范。
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的周总理,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注重生活细节 不穿打褶衣服
强国论坛:您觉得周总理的风采最能体现在什么方面?
高振普提到,总理对国家形象极为重视,对生活细节亦十分关注。作为国家的象征、民族的代表,他理应展现出恰当的风范与气度。我们这些警卫人员,也负责为周总理提供一些服务。他的着装从不出现皱褶,总理绝不可能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外出,总是保持得体整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卫士每天早晨起床后,首要任务便是检查总理的衣服是否平整。不仅在接待外宾的场合,即便是规模较大的活动,我们都会精心打扮总理,使其看起来英俊潇洒;他本人对此也十分关注,确保着装既整洁又合身。在我们西花厅,即便是在炎热的夏日,我们也会穿着长裤,而很少穿着短裤进入总理的办公室,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英姿飒爽的周总理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强国论坛:您在周总理身边度过了十五个寒暑,日以继夜地关照总理的起居;与总理夫妇共同走过了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亲自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骨灰撒向大地,这充分表明您与总理夫妇之间的感情极其深厚。那么,您能否分享一下,在最后与总理告别时,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高振普表示,起初我们并未认为总理的病情无法治愈,尽管膀胱癌具有多发性,但仍有治愈的可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总理事务繁忙,最终未能成功接受治疗。总理住院总时长达到587天,在这段时间里,他接待外宾65回,与人交谈超过200场,参与会议40余次。为了处理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事务,总理在医院期间实际上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仅在手术前后休息,尽管与住院前相比工作量有所减少,但工作量依然相当庞大,无法全身心投入治疗,因此总理的病情反而愈发严重。在协和医院,同样有三位病情相似的病患,他们接受的治疗方案与总理所用的完全一致,最终,这三位病患也都成功康复了。
此外,情绪的波动也与之相关。在那时,四人帮频繁地干扰总理的日常工作,对总理造成的伤害以及对他的心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次会议上,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同志坚持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演讲。
尽管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日下,但总理的离世依旧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尽管他已瘦得形销骨立,但心中仍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我们一直陪伴在总理身边,在医院中度过了数月时光,很少回家,日常也住在医院中。目睹总理未能被抢救成功,心情沉重无比,仿佛无法将内心对总理的眷恋之情释放出来。中央领导们与总理告别之后,我立刻冲向总理的病榻,失声痛哭。
总理离世之后,我们简直无法进食,从1月8日他离开我们到15日追悼会落幕,我大约瘦了10公斤。在为总理撒骨灰的时刻,言语难以充分表达我的心情,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尤其是撒到最后一份骨灰时,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总理共度的点点滴滴,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周恩来逝世40周年!他言传身教拒收礼品,啥情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