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为何能流传千古、荡气回肠?

更新:05-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

《夜行船·秋思》乃元曲大师马致远所撰之套曲。此曲对封建时代的名利观念进行了全面否定,传达了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虚无主义理念,将一位身处乱世文人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灵魂独白,深受后世赞誉。其作品风格豪放不羁,文辞流畅,情节曲折动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元曲,欢迎大家参考!

《夜行船·秋思》原文

百年时光似梦幻,回首往昔令人叹息。春光今日已至,明日花朵将凋零。夜深人静,酒盏空,灯火渐熄。

秦宫汉阙,如今尽化作了蓑草、牛羊的栖息之地。若非如此,渔夫与樵夫也无从谈起。即便是荒坟与横断的碑石,也难以辨认出龙蛇的痕迹。

庆宣和之地,众多英雄豪杰藏身于狐狸的踪迹与兔子的洞穴之中。尽管他们鼎力相助,团结坚固,却不幸在半途遭遇挫折,是魏国还是晋国,令人疑惑。

天赐你财富,切莫过于奢侈。美景良宵不常在。金钱虽坚不可摧,却难以撼动人心,徒然让美好的时光与风月虚度。

夕阳西下,速度之快宛如疾驰的坡道车辆。清晨时分,清澈的镜中映出了添上的白发,上床时与鞋子道别。无需嘲笑鸠巢计划笨拙,葫芦提向来装作痴呆无知。

名利已尽,纷争不再。尘世纷扰不扰门庭,绿荫浓密恰宜屋角遮蔽,青山弥补了墙头之缺,更添几分竹篱茅舍的雅致。

离亭宴终,蛩声停歇,一觉方得安宁。鸡鸣时分,世间纷扰未停息。争名逐利,何时才能彻底?只见密密麻麻的蚂蚁排列成阵,嗡嗡嘤嘤的蜜蜂忙碌酿蜜,熙熙攘攘的苍蝇争夺血食。裴公在绿野堂中,陶令在白莲社里。我爱秋天那些时光:清晨露水摘取黄花,霜后烹煮紫蟹,煮酒时燃烧红叶。人生短暂,杯中酒何其有限,重阳节又能有几个?有人问我这个顽童记者,若是北海的友人前来,定会说我在东篱下已醉。

《夜行船·秋思》注释

宫调名中的一种称为双调,而夜行船则是曲牌的名称。这类套数包含多个曲牌,例如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它们均属于曲牌的范畴。

庄子·齐物论》中记载,庄周曾梦见自己化身为蝶,那蝴蝶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然而,当他突然醒来时,又发现自己依然是庄周。此言意在表达人生犹如一场虚幻的梦境。

迅速执行罚酒之令,直至夜幕低垂,灯火渐熄。夜已深,夜色浓重,夜色渐逝。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此处所说的龙蛇,系指镌刻于石碑之上的文字。古时人们常用龙蛇来形容书法笔势的灵动。正如李白在《草书歌行》中所描绘:“笔走龙蛇,时而左盘右蹙,宛如惊电掠过。”

⑺投至:及至,等到。

魏、蜀、吴三国原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这一格局却在中途不幸中断。那么,最终的胜利果实将归属于魏国,还是晋国呢?

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看钱儿:元代杂剧作家郑廷玉借鉴了神怪小说《搜神记》中的内容,讲述了一个姓周的贫穷百姓,在天帝的恩泽下,通过极端吝啬和刻薄的方式,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贪婪成性、视财如命的吝啬角色——看钱奴,亦称“富家儿”。

锦堂风月,乃富贵之家的迷人景致,然而,此句却是在嘲讽那些守财奴,他们趣味低下,无缘享受那荣华富贵。

⑿添白雪:添白发。

鸠巢策略失策,意指不擅长打理生计。正如《诗经·召南·鹊巢》所载:“维鹊筑巢,维鸠占居。”朱熹在注释中提到:“鸠鸟性情笨拙,不懂得筑巢,有时会占据鹊鸟筑好的巢穴。”

⒁葫芦提:糊糊涂涂。

⒂蛩:蟋蟀。宁贴:平静,安静。

⒃彻:了结,到头。

裴公,即唐代的裴度,他历经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二十年间,他以个人之力维系着国家的安危。目睹宦官专权,国事每况愈下,他在洛阳修建了两座别墅,名为“绿野堂”。在那里,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文人雅士把酒言欢,吟诗作赋。

陶潜,亦称陶令,得名于其曾任彭泽县令的经历。据传,他曾参与晋代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创立的白莲社活动。

北海,即东汉时期的孔融,因其曾担任北海相一职,故被后人尊称为孔北海。他曾言:“座上宾客络绎不绝,酒杯中的美酒始终满溢,如此,我便无需忧虑。”

东篱,即马致远,他倾心于陶潜那隐居的生活,受到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启发,于是便自称“东篱”。

《夜行船·秋思》赏析

秋思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长久以来,人们围绕这一主题抒发的众多情感,使得“秋思”一词本身就蕴含了深刻思考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的丰富意蕴。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更是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风格独特,独树一帜。这套曲子将看透名利、远离纷争的处世之道融入了对古代的感叹和对现实的讽刺、对自然风月的调侃之中,汇聚了他于《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作及其他散曲中多次流露的内心忧愁,展现了他因人生半途而废、深谙世态炎凉而形成的纵情酒色、超脱尘世的生存态度。

《夜行船·秋思》一作,在思想层面上拓宽了散曲的展现领域;同时,它巧妙地运用了元曲语言通俗易懂、句式节奏灵活多变的特点,从艺术表现上提升了散曲的艺术层次。该套曲由七首曲子构成,开篇的第一曲以对人生应把握当下、尽情享受的感慨作为引子,贯穿全文。尽管名为《秋思》,却并未描绘秋景,但其中蕴含的暮年之哀、怀旧之情与“秋”字紧密相连,实则通过人生的暮年之境,抽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秋意。将“今日春来,明朝花谢”这句话用来表达韶华逝去的感慨,它便如同将自然界的春天映射到人生的秋天。其中“今日”与“明朝”的夸张运用,进一步凸显了时光飞逝的紧迫感,而春花与“梦蝶”在字面上形成了呼应。“梦蝶”这一表述,不仅借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的典故,营造出百年如梦的迷茫情绪,同时也用华丽的辞藻为春意增添了装饰之美。人生如梦这一说法已是陈词滥调,而庄周梦蝶的故事亦为人所熟知,然而,若以惜春的情感来反衬悲秋的思绪,却能避免陷入俗套。“急罚盏夜阑灯灭”这句话通过省略虚词制造了语义的模糊性,并且从“及时行乐”的俗语中衍生出了新的含义:“急罚盏”这三个字发音急促,不仅传达了催促人们迅速行令罚酒的紧迫感,还流露出一种迫不及待的情绪。同时,这三个字与“夜阑灯灭”之间形成了停顿,使得这句话具有了两层含义:一方面,它表达了要迅速罚酒直到深夜灯火熄灭,即“白日短暂夜晚漫长,为何不举烛夜游”的意思;另一方面,它传达了尽管急于行乐,却担心无法及时做到的心情。此曲节奏由缓转急,收尾时转为平声。起初音调平和,恰似悠长或短促的叹息,越往后越显得急促,在话未说完之际戛然而止,从而为接下来的六曲铺陈古今之论创造了空间。

第二、三、四支曲子分别从历史的兴衰变迁谈起,进而探讨了贪婪带来的愚蠢,对那些所谓的名垂青史、功绩永存、富贵长久的幻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及时行乐的切实价值。

第二支曲子对帝王的至高无上权力提出了质疑。秦宫与汉阙如今已沦为荒草丛生的废墟,变成了牧牛羊的荒野,往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往烟云,仅留下渔夫和樵夫的闲谈。这种凄凉的情感却转化为一则尖刻的讽刺:若非经历这样的兴衰变迁,渔夫和樵夫便无话可说了。这种出乎意料的冷嘲中蕴含着无尽的感慨,然而又把千古兴亡描绘得如此微不足道。即便如此,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再添一笔:即便是遗留几座荒芜的坟墓,横卧几块破碎的石碑,因岁月的侵蚀,上面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古人对刻石立碑视为永恒荣誉的标志,而“龙蛇”一词原本形容碑文上文字如龙舞蛇行般灵动,然而此词亦常用来象征古代君王,因此“不辨龙蛇”一语双关:既然连记载功勋与历史的碑文都变得难以辨认,那么后世之人又怎能识别那些在历史上激烈争斗的英雄豪杰呢?“秦宫汉阙”所揭示的是帝王在世时的尊贵无法长久,“荒坟”与“断碑”则强调了即便死后,名声也无法永恒流传,这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念彻底摒弃了历代文人所崇尚的,通过青史留名来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

第三支曲子通过议论和反问的方式,对英雄豪杰成就伟业的意义产生了质疑。其中,“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这两句,受限于押韵和字数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倒装:究竟有多少英雄豪杰,最终连一座荒坟和断碑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归宿之地,如今却成了狐狸和野兔出没的地方。这种倒装结构巧妙地运用了“投至”一词中蕴含的“及至”之意,与第二支曲在语气上相衔接,情绪与句意亦保持一致。鼎足三分这一成语,既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激烈角逐,也象征着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它如同秦宫汉阙,不仅局限于秦汉时期,更象征着所有强盛统一的王朝。尽管这在诗词曲中常被用来怀古咏史,却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且按照朝代顺序排列,使得两支曲子得以连贯一气:那鼎足三分的伟业中途夭折,如今魏国何在,晋国又在哪里呢?千秋功过,后人又将如何评价呢?因此,这无措的提问与“难以分辨真伪”的意境相互交织,消弭了无数英雄争夺天下时的功绩、失败以及种种争议。回顾那些曾经被历史尘封的遗迹,那些曾在中原争霸的英雄们的纷争,如今看来,就如同兔子追逐狐狸般毫无价值。在这首曲子的尾声,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巧妙地将魏晋与秦汉的历史相互映照,其用字灵活多变,结构安排严谨周密。

第四曲从怀古转向了讽今,其内容与前两曲相呼应,意境上又递进了一层:帝王的丰功伟绩尚且最终化为泡影,那更不用说那些视金钱如命的家伙们的万贯家财了。这些人铁石心肠,对金钱的执着近乎疯狂,无法看透人生美景难以长久,欢愉又能持续多久,结果只是让那些豪华的宅邸中的风花雪月成了虚设,他们根本不明白何为赏心乐事。“锦堂”一词源自宋代韩琦在相州故乡建造的昼锦堂,用以泛指富贵人家的宅邸。全曲由四句组成,分为两个层次,层层递进。通过对比钱奴的粗俗愚笨与昼锦堂的美丽景色,以及通俗的白话与高雅的词句,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元代杂剧家郑廷玉依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创作的《看钱奴》,讲述了一个姓周的贫民得到天赐,转变成一个贪婪无度、极其吝啬的百万富翁的故事,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天赐财富,勿过于奢侈”的道理。此处讽刺那些视金钱如命、贪婪鄙陋之徒,实则是对汉诗中“及时行乐,何必等待来世”(《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贪图财富,吝啬不舍,只会被后世所轻视”(汉乐府《西门行》)的古老教诲进行了新颖的演绎。

这三首曲子已将功名利禄的虚幻剖析透彻,接下来的第五、六两首曲子则转向阐述作者的人生观。“眼前红日又西斜”描绘了白昼的短暂流逝,承接“百岁光阴”的主题,“疾似下坡车”这一比喻巧妙地脱离了羲和驾日车的传统典故,将高雅转化为通俗,显得生动而有趣。清晨的明镜映照出洁白的雪,与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寓意相反,巧妙地引出了“上床与鞋履告别”的幽默说法。这仿佛是对俗语“今晚脱鞋袜,不知明日能否再穿上”的巧妙提炼与升华,进而演变成了一句至理名言。那看似领悟生死真谛的幽默言语中,实则蕴含着对世态炎凉的讽刺,因此紧接着便告诫人们不要嘲笑自己如同不会筑巢的斑鸠那般笨拙,这其实只是不明智地假装愚钝。明明自诩不擅长生计之道,却反而选择了远离名利纷争的高明策略,直言自己总是装作愚笨,同时也道出了浑浑噩噩混世的无奈。接下来的歌曲唱道:“利欲消,纷争绝。”这正是前一支歌曲末尾所隐含的深意。门前红尘不招惹,屋角绿树恰相宜,墙头青山恰好填补空缺,这三句形成完美对仗,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出我隐居之地的宁静景致。构图巧妙独到:原本的绿树与青山,一近一远,层次清晰,然而一者遮掩屋角,另一者填补墙缺,宛如一道隔绝尘世的屏障,将我严密封锁在“竹篱茅舍”之内,营造出一片远离纷扰、名利的小天地。前一支曲子全用散句,既无工整的对仗,亦无雷同的句法,而这一支曲子则全是对句,虽散落却井然有序,既整齐又不失活泼,雅致的词句与通俗的曲调交织,典故与俚语并用,显得生动和谐,充满了趣味。

曲终人散,直击主题:可悲的是,在这世间,唯有在沉睡之际方能享受到片刻的宁静,而一旦晨曦初现,便有无尽的纷扰纷至沓来。蟋蟀的鸣叫,才真正将秋天的景象勾勒出来。世间种种纷争,归根结底,不外乎是争夺名利,因此,接下来,我将通过一组对仗工整的句子,将古今中外所有纷争比喻为“密密麻麻蚂蚁排队行军,乱糟糟蜜蜂忙碌酿蜜,熙熙攘攘苍蝇争夺血肉”。“蚁阵蜂衙”与“浮生如争穴聚蚁”这类表述在元曲中屡见不鲜,然而这三句却凭借精准而巧妙的叠字排比和工整的对仗,将蚁穴、蜂窝、蝇群的形态描绘得格外生动逼真。作者的技艺不仅体现在将封建时代人们的丑陋面目刻画得令人作呕,更在于他以与众不同的高尚情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对微观世界、渺小万物以及俯瞰尘世的超然态度。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约1250年,卒于约1321年至1324年之间,其字为千里,号东篱。关于其名,有说法认为不详,而字则为致远,晚年号“东篱”。他被誉为“马神仙”,是汉族人士,元代杰出的杂剧家和散曲家。马致远出生于元大都(现今的北京),其原籍地为河北省东光县的马祠堂村。他的资历在关汉卿、白朴等前辈之后,大约出生于公元1250年,逝世时间则是在至治改元至泰定元年1321年之后,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一同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杂剧创作者,出生在大都(即今日的北京)。他因创作了《天净沙·秋思》而被誉为秋思之祖,这首诗被收录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四首》之一,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诗词曲三首》之一,以及上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十六课。据现有资料,马致远创作的杂剧共有15种,其中《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此外,他还创作了120多首散曲,这些作品被收录在《东篱乐府》这部辑本中。青年时期,马致远仕途多舛,中年时却高中进士,曾担任浙江省的官职。后来,他又在大都(现在的北京)担任了工部主事的职务。步入晚年,他对时政感到不满,选择隐居在田园之中,以饮酒击缶来娱乐自己。最终,他在祖茔安葬。

马致远在早年便投身于杂剧创作领域,成为“元贞书会”的核心成员。他与文人王伯成、李时中,以及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均有深厚交往。同时,他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这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马致远在杂剧创作上投入了漫长岁月,声名远扬,被誉为“曲状元”。他的著作共收录16部,目前尚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和《任风子》六部,此外,《黄粱梦》则是他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共同创作的。其中,《汉宫秋》尤为知名。他还创作了散曲《东篱乐府》。

【叹!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为何能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12月1日发团!天津相声自成一派,这独特韵味你敢错过? 下一篇:朝三暮四的故事,竟藏着如此欺骗手法?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