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生于1910年,逝于1932年,籍贯江苏苏州。本名丁贞,曾就读于东吴大学。1930年4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转正成为中共党员。此后,她在苏州、上海等地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32年9月,丁香被中共上海组织派遣至平津地区执行秘密任务,不幸被捕,被押送至南京。同年12月,她在雨花台英勇牺牲,终年22岁。
丁香之花,其朵小巧而柔弱,花蕾簇拥似结,待到绽放之际,常让人感觉其未完全绽放,故而被誉为“丁香结”。其叶味苦,而香气却清新深远,花色淡雅之中,更透露出些许凄凉之美。花之如此,人亦如此。丁香烈士的一生,宛如一首美妙却戛然而止的歌曲,一首悲壮而凄美的诗篇。
丁香花盛开的季节,恰逢四月,丁香便降临人世,不久后便成为了孤儿,幸得一位外国女牧师收养。1925年,年满十五岁的丁香踏入东吴大学的校门。在校园里,她倾听了萧楚女等共产党人的爱国演讲,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她的爱情故事,同样在四月绽放。在求学的岁月里,她结识了热衷于进步的青年乐于泓,他们频繁地交流对时事的看法,并倾听了多场进步的演讲。由于抱持着相似的理想,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到了1932年4月,在组织的批准下,丁香与乐于泓正式结成了革命伴侣。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党组织活动被迫转入隐蔽状态,这对新婚的年轻夫妇在革命斗争中却意外地获得了便利。他们丰富的才艺和和谐的夫妻关系,为地下工作提供了理想的掩护。丁香擅长演奏钢琴,且热衷于熟练地拉胡琴。在两人共同租住的阁楼里,每当那悠扬的《圣母颂》琴音飘散而出,便成了向战友们传达平安的暗号。而每当阿乐的《二泉映月》旋律响起,同志们便会警觉地四散而去。
1932年9月,新婚仅五个月的丁香奉命前往北平参与一项秘密集会。然而,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不幸的是,因叛徒的出卖,丁香不幸被敌人逮捕。敌人对她施以极刑,企图从她口中得到有关党组织的信息,但最终一无所获。到了1932年12月,怀有三个月身孕的丁香在雨花台英勇牺牲,年仅22岁。
消息传来,乐于泓痛不欲生。他孤身一人,冒着危险前往雨花台,向丁香致敬,并留下了“情深意长,唯有持续奋斗,兼顾辛勤劳作,竭尽全力,以实现你的遗愿”的誓言。在失去挚爱之后,他并未陷入沉沦,反而将悲痛转化为对敌人的强烈仇恨,激发起了战斗的激情。此后,他在地下革命活动中不幸被捕,但他在狱中英勇斗争,坚持了两年时间,最终被党组织成功解救。解救之后,他又投身于解放战争的烽火之中,亲身经历了无数战斗的残酷,并且荣幸地成为了进军西藏部队的一员。在随军的旅途中,他邂逅了一位与丁香花般美丽的姑娘,这让他得以放下心防,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并为他与这位姑娘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乐丁香”。
在1982年丁香烈士殉难五十周年之时,乐于泓携女儿一同抵达雨花台,于丁香英勇就义之地亲自栽种了一株丁香。自那以后,每逢清明节,他都会沿着这条丁香路漫步。到了1989年,年届八十一岁的乐于泓最后一次踏足雨花台,目睹丁香树花开叶茂,不禁泪流满面。1992年,乐于泓离世,遵照其生前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携至雨花台,将其安葬于丁香树旁。这对情深意坚、信念坚定的革命伴侣,在分别了60年之后,终于以如此庄重而又充满浪漫的方式,重新相聚,共度余生。
【丁香结 年仅22岁便牺牲于雨花台的丁香烈士,她的一生究竟有多壮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