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翘首以盼,上个月,《姜子牙》这部影片在国庆档期与观众们相聚,压抑已久的观影热情得以释放,影片也取得了首日票房突破亿级的骄人成绩。
数据来源于猫眼电影
然而,尽管赞誉如潮,亦不乏对台本的不满之声。有人认为电影对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姜太公形象;有人则指责剧情存在缺陷,前后矛盾,黑白两派争论不休,难以分出胜负。那么,这位中年大叔究竟想要传达何种信息,他又以何种方式传达呢?
01
[id_1037197465]
电影伊始,自姜子牙在斩妖台上目睹小九身影那一刻起,便确立了影片庄重而深刻的氛围。影片的核心议题不外乎两个:“是拯救个体还是拯救众生”以及“是成为凡人还是成为神祇”,这两个议题均属经典话题。这并无不妥,换个角度来问,便是“列车难题”或是“人的目的地何在”,不论探讨哪个议题,每个人都需静心深思,端正坐姿,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影片,将哲学议题作为剧本的核心,从而使《姜子牙》自诞生之初便具备了更高的思想深度,占据了先机。
在影片中,那片五千年前的洪荒之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象,姜子牙的形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仅擅长垂钓和治理国家的太师,而是挥舞着打神鞭的英勇战士,这一切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电影里并未明确区分善与恶,当面临拯救个体还是众多生灵的抉择时,姜子牙的回应是:连眼前之人尚且无力拯救,又怎能奢谈拯救众生?他曾身为神明,也曾是人间英雄,从对神的崇敬,到对神的质疑与抗争,最终,他成为了自己心中的神。
“神不骗人吧?”
“我不骗你。”
姜子牙将通往天际的阶梯击碎,他警示世人切勿沦为妖魔,更不应怀揣成神的幻想,而是应当脚踏实地,成为真正的人。他教导众生,不应寄望于神的救赎,而应主动寻求自救之道。
这的确是一个好故事,可惜,讲故事是有难度的。
02
《姜子牙》怎么讲故事
即便《姜子牙》走在国产动漫的前沿,它依旧未能摆脱国产动漫叙事的固有模式,而且在此前,彩条屋的杰作《哪吒》已经问世,这使得《姜子牙》的这一不足之处显得尤为明显。
整部电影犹如一位姜子牙般的长者,以缓慢而庄重的语气向你阐述他心中的宇宙真理。与《哪吒》那畅快淋漓的节奏迥异,《姜子牙》更倾向于悠然自得地讲述,缓缓推进剧情的精髓。然而,它的节奏过于缓慢,甚至显得有些不恰当。
氛围变得尴尬,此时不妨与妖魔来一场激战;情节发展受阻,那么不妨加入新角色以推动剧情。不恰当的叙述节奏让观者难以辨别何时应该紧张,何时该放松,这种心跳失衡的体验实在并不愉快。
令人诟病的是剧情的删减,不论删减的原因是资金短缺还是编剧水平的下降,观众最终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完整的作品。为了维持一定的时长,我们不得不删减那些填补剧情漏洞的部分,这样一来,之前留下的空缺就需要更多的设定来填补。
这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感受从“我认为它应当如此”转变为“你告知我它应当如此”,电影的角色从故事本身转变成了讲述者,进而掌控了接下来的走向。
没有人喜欢这样的故事。
03
电影不只是讲故事
《姜子牙》这部影片在定位上显得颇为棘手,对于年纪偏大的观众来说,他们能够理解影片所探讨的主题,但却难以忍受那些过于花哨的视觉效果;而对于年纪较轻的观众,他们或许只关注到四不相的可爱之处,但当看到姜子牙在结尾头发胡子斑白时,又会觉得其形象十分滑稽。此外,在所谓的“目标观众”群体中,还有许多人是被所谓的“中国风”所吸引而走进影院的。
不容置疑,彩条屋作为国漫工作室的佼佼者,其电影的风貌依旧能激发观者的激情,而洪荒世界的壮丽景色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古风与动漫两大热门元素相碰撞,自然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正是这股流量让剧情的深层含义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对于这样需要深思熟虑的内涵和这种舒缓的叙事节奏。幸运的是,《姜子牙》并未选择在春节档期上映,否则其口碑恐怕会更加凄惨。
《姜子牙》并非一部轻松娱乐的电影,姜子牙的角色也不可能轻易地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内在气质更倾向于吸引那些愿意深入思考的年轻人。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之后,却发现影片并未将故事讲述得完整,甚至有些地方留下了未解之谜,这种留白与为观众留下二次创作的空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作为一部影片,它并未满足观众的期待,试图传达的深层含义未能充分展现,观众需深入思考其故事核心方能自得其乐。鉴于影片并非以哲学思考为主旨,理应确立明确且确切的主题,而非仅以华丽的开头和众多设定开端,却无法自洽地完成整个故事,最终使得影片无法与它的雄心相匹配。《姜子牙》在故事新编的领域里堪称佳作,其核心以哲学思想贯穿,角色们对经典议题的回答既贴合其个性又极具深度。影片的画面制作精良,但叙事方面却略显不足。尽管如此,故事的内在魅力依然十分吸引人。总体而言,《姜子牙》是一部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的电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 解蠡
拍摄&剪辑&推广
请联系
【姜子牙首日票房破亿引热议!新编故事是创新还是翻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