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总决赛之夜。在朋友圈广为传播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成功登顶冠军宝座,这位年仅16岁的天才少女,果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
央视科教频道的这一节目,在春节期间的十天里,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众多家庭纷纷围坐在电视机前,享受着诗意的时光。陈更、叶飞、白茹云等参赛选手,频繁地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单上。而武亦姝,更是被广大网友誉为实现了对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典范。
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位90后少女的概况:她名叫武亦姝,年仅16岁,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她的诗词储备量已达到2000首。她身高1米8,外貌俊美,气质柔婉,同时又不失一种强大的气场。
在第四场比赛里,武亦姝独占鳌头,独得308分的高分,刷新了纪录,成为自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播以来该环节的最高分得主!
而在昨晚总决赛第一环节:她更是夺得了317分!
主持人董卿都感慨:主持了10场这是最高分!
她在飞花令中所说的这些诗句
你知道几句?
这是@诗词大会武亦姝”发布的微博——
上图来源于齐鲁晚报
再次祝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同学吧!
@我只想静静聆听:长的有点像梁洛施
@天那噜你在看审麼:漂亮!
@Yingzz-:这种新闻不能让我妈看到
@niiccckkkk:腹有诗书气自华
@杨二满_:真的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啊
左左娃児Zozzo表示,自己早已预料到会是她获胜!从她答题的表现来看,她表现得尤为出色,答题既沉稳又果断,风格利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校特级教师感叹:在应试夹缝里传承传统文化有多难?
在武亦姝的母校,坐落着一位享有盛誉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他自十数年前便着手于向学生们普及《传统文化读本》。然而,他坦言,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压力下,推广这套读本并非易事。
有学生坦言:“高考语文中默写部分仅占6分,若将用于背诵的时间用来钻研理科题目,分数提升会更迅速!”“完成大纲规定的篇目背诵已经让人疲惫不堪,哪还有余力去学习课外古诗文呢!”“我并非中文系的学生,学习如此多的内容是否真的有必要?”
有的学生甚至连续五次前来与他争论,质疑“为何要让我们负担如此繁重的古诗文背诵任务”。
以往在众多学生心中,黄荣华并不受青睐,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所负责的教研组对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教学大纲的既定标准。每年都有学生向他提出质疑,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五次上门与他争论,质问“为何要让我们背诵如此大量的古诗文”。
对此,黄荣华的解释是——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文化的印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特别是高中时期,这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每个高中学生都应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每位高中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其兴趣与能力各有差异,然而,作为中国的学子,他们理应接受并具备鉴赏古诗文的能力。黄荣华直言,学生之所以觉得背诵古诗文痛苦,首先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古人迥异,阅读并记忆与自身生活脱节的作品自然显得尤为艰难。
尤为关键的是,众多学生在初小阶段并未真正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我之所以让他们现在大量背诵古诗文,是期望他们将来某日能重温往昔所学,并从中领略其美妙。
更大的挑战源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古诗文教学领域,众多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普遍采取“以考定教”、“依考施教”的教学策略。
黄荣华深知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与古诗文产生共鸣,然而,他却发现,在众多学生、家长乃至教师的心目中,古诗文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普遍认为“古诗文教育成效缓慢,且对考试并无实质性帮助”。
黄荣华指出,单纯的应景式教学和背诵并非真正的古诗文教育,若缺乏课程安排和日常教学的融入,这种教育模式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在复旦附中,针对古诗文教育,已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具体分为三类:一是以《中华古诗文阅读》六册书为教材的必修课程;二是以《中国人》一书为教材的选修课程;三是旨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荣誉课程。他的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30%的优秀学生学习此教材70%的内容,
30%的合格学生学习50%的内容,
30%的普通学生学习30%的内容,
10%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学习。
黄荣华强调,作为一位杰出的高中生,理应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广阔“版图”。
否则,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鉴赏力都将受到不利影响。在古诗文教育中,学生应当体会到生命与周围事物的紧密联系,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需要自发地构建起“文化史”这一观念。
你能不能也这么牛?学古诗词还是有套路的
诗词大会的举办让小蜗牛每日都守候在电视机前,他渴望有朝一日能登上诗词的巅峰,成为擂主。近日,浙大出版社的陈丽霞在朋友圈分享了数张照片,记录了她在傍晚下班后回家时,意外发现孩子独自在家中阅读诗词书籍的场景,“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这档节目意外地吸引了众多05后年轻粉丝的喜爱。天长小学的语文教师蒋军晶表示,她的班级中,不少学生热衷于观看这个节目,而且其中几位学生尤其钟爱背诵诗歌,他们能轻松地背诵两三百首,这在小学生中堪称了不起的成就。
实际上,在节目中,武亦姝能够随口吟诵的诗句,绝大部分均选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科使用的首套校本教材《中华古诗词阅读》中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的部分。
蒋老师指出,依据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标准,小学生需要熟记的古诗词共有七十篇。
蒋军晶指出,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并不鼓励他们通过大量记忆来取得胜利,应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不应过分强调数量的积累。他认为,古诗词教育应当让孩子体会到一种源自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风格和内涵,并建议孩子们在充分理解之后再去背诵。
蒋军晶对叶嘉莹教授教授古诗词的方法情有独钟,她认为,若孩子喜欢背诵,不妨多加练习;若背诵困难,则可适当减少;而采用绘画、讲述故事等形式进行引导,让情感与理解融入其中,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实际上,本季度新增的“飞花令”原本就是酒令的一种,在《红楼梦》等文学名著中,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游戏玩法。在那个时代,它可是少男少女们热衷的“卡拉OK”游戏呢。作诗之时,古人常被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触动心弦,正如叶嘉莹所言,诗歌使得人的心灵得以永生,“只要具备感知、情感与修养的人,便能从诗中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真挚的生命力,且这种生命力能够不断延续。”
读书人几乎都曾研习过诗词,古诗词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然而,过去它们并未与流行的传播手段或流行文化相融合,因此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这种文化从未真正远离过人们的生活,如今只是找到了一种更为适宜的呈现方式。汪凯,浙江大学传播学院的副教授,指出:在传统文化中,诸多元素在现今时代亟待寻求新的表现形式以重焕生机,亦或是转变为现代人所易于接受的样态。而《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一种实现途径。
信息来源于钱江晚报、中国青年网、文汇教育、上海教育、央视新闻、新浪微博以及齐鲁晚报等多个媒体平台。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16岁少女武亦姝夺冠!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能红透春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