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其意指说话算数,信用至上,为人处世务必恪守诺言。
“一诺千金”这一成语源自《史记》中的《季布栾布列传》,书中记载了如下赞誉: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布,秦朝末期楚地人士,素以仗义执言、见义勇为著称,且恪守诺言,一旦承诺,必竭尽全力实现。因此,他深受民众爱戴,西楚霸王项羽对他甚是赏识,遂将其纳入麾下,擢升为将军,为其效力。季布亦不负项羽的知遇之恩,屡次率军击败刘邦,与龙且、英布、钟离眛、虞子期并称项羽麾下“五虎将”。刘邦对季布怀恨在心,愤恨不已。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他颁布了一道命令:“凡是有谁能捉到季布,将赏赐千两黄金;若有人私自藏匿季布,其家族将遭受灭门之灾。”尽管通缉令如此严厉,但季布的一个姓周的朋友并没有背叛他。这位周姓的好友不仅热情地庇护了季布,而且当形势变得愈发紧张时,他们商议后,季布便剃去了头发,换上了粗布衣衫,伪装成奴隶,混入了朋友的几十名家僮之中,一同前往鲁地朱姓人家去做工。朱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对季布同样抱有深厚的敬意。季布抵达朱家后,即便是在田间劳作,也受到了优待:"在田间的劳作事宜,一切听从季布的安排,且必须与他共餐。"鉴于朱家与汝阴侯夏侯婴交情匪浅,朱家特地拜访夏侯婴,为季布求情,并上书汉高祖刘邦,请求赦免季布的罪行。刘邦在聆听夏侯婴的陈述之后,对季布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对其表示了赞同,不但撤销了对他的通缉令,还授予了他为新朝效力的官职。
季布喜讯传出,他的同乡曹邱生随即写信向他致意,意图与之建立友谊。季布素来对这位势利的同乡并无好感,无意与其交往。然而,曹邱生并未放弃,他亲自找到季布,说道:“季兄啊,世人常言‘千金易得,季布一诺难求’,我也是这句话的传播者之一,您难道能拒绝我的善意吗?”季布转而调整了先前立场,决定将同乡曹某留宿数月,对他礼遇有加,视若上宾。在他离别之际,季布还赠送了价值不菲的礼品。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由此更加流传开来。
季布本人亦"种瓜得瓜",晚年得到丰厚的回报。
刘邦封他为郎中。及至汉惠帝年间,季布再度晋升,官至中郎将,并在对匈奴实施和亲政策方面贡献显著。汉文帝时期,年事已高的季布仍被任命为河东郡守,并在治理河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季布在河东终老,且被封为鲁王。在项羽昔日的五大猛将中,季布的结局堪称最佳。
【一诺千金的季布,为何会让刘邦恨得咬牙切齿并下灭门通缉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