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简短

更新:10-0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回民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回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一:穆罕默德与蜘蛛鸽子

  在回族人中间有这样一段传说:想传在先知穆罕默德与异教徒作战时,在一次战斗中穆斯林失利,异教徒们要追捕杀害穆圣。穆圣在逃跑中,被一位耕地的穆斯林救下来,藏身于犁沟壕里。一会儿,异教徒们就追来了,他们围住耕地的穆斯林问他见到穆罕默德没有,这位穆斯林指了一个方向说:“往那边跑了。”

  异教徒听了,又一窝蜂地追去。当异教徒们被哄走后,耕地人的那匹骡子忽然大叫起来:“吱格吱格,在这里,在这里。”远去的异教徒们听了,又折了回来。穆圣一见,对骡子骂道:“不会生子的畜牲!”骂完了又往远处跑去。半路上,又碰到一个放牧的穆斯林,放牧人又把穆圣藏到草堆里,等异教徒追来问时,牧羊人指了指北面说:“朝北跑了。”

  异教徒们又信以为真,乱哄哄地向北追去了。这时,吃草的山羊忽然大叫道:“叽嘎嘎,叽嘎嘎,在这里,在这里。”远去的异教徒们听了,又追了回来,穆圣一见山羊坏了事,狠狠地骂了一句:“不顾羞耻的东西!”骂完又向远处跑去。异教徒们也紧紧追在后面。穆圣跑着跑着,跑进一个果园里,果园主也是一个穆斯林,他见穆圣被异教徒们追得很急,就忙请他老人家躲到果树上去。一会儿,异教徒们就追进果园 来,他们问果园主见到穆罕默德没有,果园主说:“向山上跑了。”

  异教徒们又蜂拥着向山上追去。这时,一只喜鹊飞到穆圣藏得那棵树上,叫道:”嘎嘎嘎,在这儿呢,在这儿呢。”跑到山上的异教徒听了又折了回来。穆圣看了一眼喜鹊,很气愤,骂道:“嘴里吐蛋,眼里滴血,五黄六月别想喝进水!”骂完就向山上跑去。穆圣跑进山里,已经两腿发酸跑不动了。这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山洞就钻了进去。穆圣刚刚钻进洞内,就有几对蓝鸽子飞进洞内,一边吼堂堂,一边踏掉穆圣在尘土上留下的脚印。又有几只蜘蛛也开始忙活起来,它们飞快地抽细丝织起了蜘蛛网。在后面追赶穆圣的异教徒们,追过来发现这里有一山洞,急忙停下来看,只见尘土上面满是鸽子的脚印,连洞口的蜘蛛网也是新的,根本就不像有人进去过。于是,又向前追去,穆圣这才脱了险。从此以后,穆圣下了禁令,说金刀子也不能宰杀瓦蓝鸽子,对于蜘蛛任何人也不能伤害。

  人们还传说骡子以前是下驹的,只因那次向异教徒告密被穆圣骂了,以后就再不能下驹了;山羊从前也是有尾巴的,并且不比绵羊的小,只是长了嘴尾巴才脱了的,只剩下一点点尾巴杆子,连羞耻都护不住了。喜鹊也更可怜,每逢伏天,渴死都喝不进水,在“抱儿子”的时候,蛋要从嘴里往外吐,每吐一个蛋,眼睛都要往出滴血。它们都是因为惹怒了穆圣,穆圣对它们做了都阿,真主准承了穆圣的都阿,给它们才降了这些败俩。 在今天的回族人中间,至今还有人特别爱惜瓦蓝鸽子和蜘蛛,禁止小娃娃们欺负和糟害这两种生灵。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二:毛野人母亲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寡妇,她有三个漂亮的女儿,分别叫门闩儿,门段儿、顶针儿。人人见了都喜欢她们,寡妇也非常疼爱她们。

  有一天,寡妇要回娘家,就对三个女儿嘱咐道:“我要到外婆家去看外婆了,我走后你们把门闩好。谁叫也别开门,真到我回来叫门你们再开门,三个女儿异口同声地答道:“知道了”,然后寡妇就走了。

  寡妇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毛野人,毛野人就把她吃了。毛野人知道寡妇有三个漂亮的女儿,然后它心里想:“那三个女孩儿,才是一口真正的嫩肥肉,比这老寡妇肉更香,我应该想办法把她们三个大都捉住吃掉才对”。于是它穿上寡女的衣服,提着寡妇给拿的礼物朝寡妇家走来。

  到了寡妇家房门口后,叫道:“门闩儿,快给妈开门”,老大门闩儿就出来了,门闩儿由于年龄较大,觉得奇怪就问道:“妈,你刚去看外婆,咋这么早就回来了”。我把给你外婆带的一件礼物忘拿了,所以回来取”。这时门闩儿还是不信,就说道:“妈,你把手伸进来叫我看一下”,毛野人把手从门缝里伸进去后,门闩儿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大吃一惊,知道遇到了毛野人,就磨着不想开门。毛野人等的不耐烦了说道:“门闩儿,你咋还不给妈开门?”。门闩儿回答道:“你不是我妈,我妈穿的红,戴的红,全身上下都是红”,然后就回屋去了。

  毛野人又不死心,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全身上下都红了,就又叫道:“门段儿、门段儿,快给妈开门来”。老二门段儿来到房门前,和姐姐门闩儿一样,她也发现了叫门的是毛野人而不是妈妈,不想开门,就对门外的毛野人说道:“我妈穿的绿,戴的绿,全身上下都是绿”。说完后就进屋去了。

  毛野人还不死心,又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全身上下都是绿了,又上前叫门道:“顶针儿、顶针儿,快给妈开门来”。老三顶针儿由于年龄较小,不太懂事就问道:“妈妈,叫我做啥呢?”。毛野人说道:“妈叫你是想心疼你,快把你的指头伸出来叫妈心疼一下”。顶针儿刚把指头伸出去,就被毛野人一口咬住,顶针儿疼得大叫起来,毛人说道:“快给妈把门打开”,顶针儿由于怕疼,就把房门打开了。

  顶针儿把门打开后,毛野人就进来了。这时天已黑了,到了睡觉的时候,毛野人就对项针儿说:“顶针儿过来,今天晚上跟妈睡,妈晚上要心疼你”,顶针儿就跟毛野人睡在了一起。毛野人搂着顶针儿睡下后心想:“我掐一下这个孩子看她的肉嫩不嫩”,就掐了顶针儿下。顶针儿疼得叫起来并问道:“妈你掐我干啥?”“噢,妈是稀罕心疼你的呢!”门闩儿和门段儿由于害怕和衣躺下一直未睡,半夜时两人听到炕的另一边传来咯登、咯登的声音便问道:“妈妈,你吃啥?”“我吃的是从你舅舅家拿来的干大豆”,毛里人回答道。姐妹俩听后又说道:“给我们给一点”,“迟不要,早不要,等吃吃完了你才要”,毛野人回答道。姐妹又连着要了几次,毛野人没有办法只得给她们俩人一个给了一点东西。门闩儿接过来一看是顶针儿的手指头,门段儿也接过来一看给的是顶针儿的脚趾头。

  姐妹俩知道,妹妹已经被毛野人吃掉了,姐妹俩害怕毛野人再吃掉自己没有敢哭流着泪把妹妹的手指头和脚趾头装在自己衣服的口袋里。姐妹俩开始商量着如何逃跑,于是门闩儿便冲毛野人喊道:“妈妈,我尿憋了,想到外面尿尿去”,毛野人害怕门闩儿借撒尿之际逃跑不想让她出去,于是 对门闩儿说道:“锅台上尿去,”“舅舅来了笑话呢”门闩儿答道:这时门段儿又冲毛野人喊道:“妈妈我屎憋了,我想到外面屙屎去呢!”,毛野人也害怕她跑了不想让她出去 ,于是又对门段儿说道:“房间地面上屙去,”“舅舅来了笑话呢”,门段儿回答道。门闩儿答道。门闩儿和门段儿不停地要求出去解手,毛野人也没有办法只得允许她们出去解手。但又害怕她们跑掉,就给俩人的腿上绑上绳子自己抓住,然后放她们出去了。

  姐妹俩出去后想如果直接跑了,毛人一拉绳子发现人不见了,肯定会去追并且会追上她们。后她们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从鸡窝里抱来一只大公鸡绑在一条绳上,再找来一个茶壶绑在另一条绳子,然后姐妹俩就跑了。

  毛野人在姐妹俩出去后不久就拉一下绑门闩儿的绳也就是绑公鸡的那条绳,公鸡受惊后“呱、呱、呱”地叫起来。毛野人以为门闩儿在“哈、哈、哈”地大笑,就骂道:“你还笑呢!”我等一会儿就吃你。它又拉了拉另外一条绑门段儿的绳子也就是绑壶的绳子,它一拉,壶发出“呱哒哒、呱哒哒”的声音,它又以为门段儿在“哈、哈` 哈”地大笑,就骂道:“你也还笑呢,我等一会儿把你也一块儿吃掉”。可是过了一会儿,毛野人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又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出来一看,一条绳上绑的是只公鸡,另一条绳上绑的是一个壶。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就赶紧追俩姐妹去了。姐妹俩没有办法,只好在两棵大树下打上铁镢,爬上树去了。

  刚上树,毛野人就追到下面了。毛野人就问姐妹俩:“你们是咋 上去的,叫妈也学着上去。“东家一碗油,西家一碗油,油地油地上”。毛野人,听东家借一碗油,西家借一碗油,然后抹在树上,结果树越抹越滑,爬了半天也未爬上树去。又问姐妹俩是怎么上去的,姐妹俩说道:“东家一碗醋,西家一碗醋,醋地醋地上”。毛野人一听,又去各家借来醋抹在树上,结果树也是越抹越滑,更爬不上去了。毛野人又问姐妹俩是上去的,姐妹俩问答道:“东家一碗盐,西家一碗盐,盐地盐地上”,毛野人一听,又去各家借来盐抹在树上,还是上不去。于是它又问姐妹俩是怎么上去的,姐妹俩又说道:“裤带迷(接)裤带,腰带迷(接)腰带,迷(接)地迷(接)地上”。毛野人一听,于是又找来许多裤带和腰带接在一起,让姐妹俩拉她上去。姐妹俩把毛野人拉到树的半中腰后一松手,毛野人摔下去,掉在铁镢上,被铁镢扎死了。

  回族的名称来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鹘”人)。“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这都和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我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回族也有一些他称。宋元时期,蒙古民族的官方文书将回族先民称为“撒尔塔兀勒(Sartqul)”;元代将Musulman(穆斯林)音译为“木速蛮”和“木速鲁蛮”,意思等同于汉文中的“回回”,此种情形也见于明代的《回回馆杂字》(汉语、波斯语分类词汇)、《高昌馆杂字》(汉语、维吾尔语分类词汇)。迄今,在不同地区,各个民族语言中对回族还有各种的他称。藏族将回族称为“卡西(Kace)”,可能因为西藏部分回族来自克什米尔;蒙古族称回族为Hotun,据说当地回族来自和田;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则将回族称为“东干(Tung’gen或Tung’gan)”,据说因为当地回族来自潼关,也有将Tung’gan解释为“留下来居住”;因回族中马姓较多,四川彝族地区将回族称为“马家(Majia)”;云南的佤族和傣族将回族称为“帕西(Basi)”,意为来自波斯的人。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出回族和众多民族杂居的情形,也反映了回族来源的多元性,以及职业和迁徙的特点。

  回族的民族分布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981.68万人(2000年,不包括台湾省),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以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区最多,占其总数的60.75%。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从南北来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区,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较少。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56个民族中,回族按省区市显示出的人口分布离散度仅次于汉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这表明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关于回族分布的特点,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现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回族分布。这还体现在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区市总人口10%以上的只有两个(宁夏和青海),占1%-5%的有6个,占1%以下的有23个省区市。同时,从回族人口占各地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最高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回族人口占到了这些省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0%以上。在上海、安徽、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江苏等地,虽然回族人口数量小,但却是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第一大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特点集中体现全国回族居住的情形中,在西部省区,回族以连片聚居为特点,反映在回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在北方或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则以县、村、街道聚居为特点,又多在大运河沿线一带。与西北地区不同,东南地区回族聚居的规模大体在百人到万人左右。

  回族“大分散,小聚居”格局集中表现在回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分布上。回族自治地方一共有14个,其中,1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11个回族自治县(包括联合);其中1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和6个自治县(回族自治县共11个,包括联合)均在西北。全国有回族乡140个,西北地区只有37个,西南地区有28个,华北地区有27个,华东地区有12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南地区有31个。值得注意的是,在18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约有97个城市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尤其是东中部城市,回族占的比例更高。在全国还有4个城市的行政建制上专设回族区,分别是洛阳市的瀍河回族区、郑州市的管城回族区、开封市的顺河回族区、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由此看出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回族的民族语言相关内容

【回族的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简短】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下一篇:汉族民间经典传说和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