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人人皆知个个喜爱的花卉,在周敦颐《爱莲说》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荷花的传说故事吧!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的人世间没有荷花,荷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
据说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人都很少,而在浚河一带更是人烟稀少,只有一个孤身张老汉,每天以打鱼维持生计。张老汉每天除了在茅草棚子睡觉外,就来到河边上打鱼,累了也不离开那里,只是一人躺在河岸上,望着天上那流动的云朵发呆。
一年浚河突发大水,茅草棚被大水冲走了,张老汉正躲在高地发呆时,看见远处的河面上漂下来一个木盆,张老汉急忙下河捞出木盆,没想到这木盆中还有一个出生没多久的小子,从此,张老汉有了一个儿子。
张老汉每天打鱼更加勤奋了,硬是用鲜美的鱼汤和鲜嫩的鱼肉,把小儿子养得胖胖的。在儿子一岁多时,正在河边忙碌的张老汉忽见河水往上翻出很大的水花,不一会,随着翻腾的水花冒出个竹筒来,这竹筒中传出小孩的哭声,张老汉忙扔下鱼网,把竹筒子捞上来,抱着竹筒跑回家。
待他小心地凿开竹筒,只见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女婴,两年时间张老汉拾了一双儿女,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转眼,这一双儿女在张老汉的精心养育下,长成了二十来岁的大姑娘和小伙子,这兄妹俩长得都很漂亮,特别是那小妹,那粉嫩的脸如同出水荷花,甜美的歌声胜过百灵。 这双儿女不仅长得好、心灵更好,哥哥从十岁起就每天外出下河打鱼、上山打柴,妹妹则每天做饭、收拾屋子,把个张老汉给养了起来。 有一天,就在哥哥打鱼未归而张老汉闲着没事,正在院子里晒鱼干的时候,妹妹突然跪在张老汉的面前含泪说道:“女儿再也无法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了。”正满心欢喜晒鱼干的张老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惊呆了,吃惊地看着跪在面前的女儿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天空中飘来一阵仙乐和一只仙鹤,落在妹妹的身边。原来,张老汉捡回的女婴本是天上的荷花仙子,因为一时疏忽做错了事,而被玉皇大帝罚到人间受苦二十年,现在期满准备回还天庭。
妹妹对张老汉说:“爹啊,我就要离开您了,以后多保重吧!”然后来到河边对着正在河中忙碌的哥哥说:“哥啊,你要好好照顾咱爹。”说话间忍不住泪水落在河水中,随即长出一片荷花来。
荷花仙子在驾鹤飞天前,对张老汉和不远处的哥哥说道:“以后,就让这些荷花代替我来陪伴你们吧!”
从此,荷花仙子留在人间的荷花传遍了世界。
荷花的传说故事一:忠贞的爱情传说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大明湖的最好写照。漫步湖畔,但凡垂柳飘拂,红荷点波,景色如诗似画。看到红荷绿柳,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柳荷的美丽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湖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两家的家长也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他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救人。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众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
他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在一起,死后要日日厮守相聚。
荷花的传说故事二:玉姬化身传说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当初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荷花的传说故事三:生辰花的传说
六月的荷花神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这一年,西施的国家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越王卧薪尝胆,派人四处搜寻美女,准备送给吴王,以涣散他的斗志。西施被万里挑一的选中了,三年后,她被训练成一名非常出色的美女。越王把西施送给吴王,吴王被西施的美艳惊倒,整日与西施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吴国越来越衰弱,最后被越国打败。被俘的吴王后悔至极,拔剑自杀了。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国,但王后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边绑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会死,传说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年采莲节,就能在湖边采莲的女孩当中看到她。
猜你喜欢:
1.都市传说故事
2.彼岸花的传说故事
3.有关于鸡的传说故事
4.梅占茶的美丽传说
5.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范文
【荷花仙子的传说故事是什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