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经典传说

更新:11-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桥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一种东西,其实中国古代关于桥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桥的经典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桥的经典传说篇一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由隋代桥梁工匠李春建造。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横跨洨河南北两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搞笑的神话故事。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问鲁班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布袋,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关于桥的经典传说篇二

  丰隆村位于中都市的东南方,是个人稠物穰、风光奇异的地方,村的西北角至今还有一座用石碑搭建起来的小桥,名叫神仙桥。解放前,它是丰隆村通往中都市的必经之地。据说这座小桥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用供奉在自我庙内的石碑搭建起来的。说起来,还颇有一段传闻呢!

  神仙桥由于丰隆村背靠南泉河,因而地下水质十分优良,用此刻喝过丰隆村水的外地人的话说,就是清爽甘甜。即使寒冬腊月,村里人也敢喝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因此,丰隆会造酒的人个性多。那时,著名的酒坊有两家,一是前街的史家,一是后街的刘家。刘家酿酒时光较长,大多销往济南等地;史家酿酒稍晚,主要销往中都市。甭看史家后起,由于使用的是村南古井里的水酿造的,因而入口很爽,咂之香味弥久不去。当时丰隆村西有一条排泄南泉河水用的泄洪沟,沟上原建有一座木桥,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不堪。好在泄洪沟已几年没用,所以人们去中都时,都要从沟底爬上爬下,十分吃力。史家酒坊主人老史有四十多岁,因为起步晚,没敢雇工。老史两口子负责酿酒,往中都市送酒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那时进城不像此刻有许多交通工具,靠的就是一双脚。史家有一辆独轮小车,俗称红车。纯木器制作,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推起来很费劲。史家兄妹往县城送酒只能靠这辆红车。每隔三五天,鸡刚叫过三遍,兄妹俩便一个在后推,一个在前拉,将酿好的酒送往中都市。兄妹俩最头疼的就是过那条沟,每次过都得折腾出一身臭汗。

  有一次,兄妹俩又要过沟时,来了一位倒骑毛驴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问兄妹俩要不要帮忙?兄妹俩当然巴不能得。于是没用兄妹俩动手,那辆装有两大篓酒的红车便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推扶下轻飘飘地过了沟。兄妹俩既惊讶又感激,妹妹见白胡子老爷爷身上有个酒葫芦,便说:“老爷爷,俺给你盛点酒吧!俺家的酒可好喝了。”白胡子老爷爷一脸馋像地解下葫芦递过来。妹妹灌满酒刚递过去,他就情不自禁地咂着嘴喝开了。

  从此,只要兄妹俩过沟,白胡子老爷爷准在那里帮忙。兄妹俩每次都给老爷爷灌满酒葫芦。

  三个月后,老史去中都市结账,发现酒钱比往常少些,回来细诘儿女,方知兄妹俩遇到白胡子老爷爷的事。老史想,哪能这么巧?说不定这个白胡子是个老神仙!于是对兄妹俩说:“再遇见白胡子老爷爷时,就把车上的酒都给他,让他在沟上给咱建座桥。”

  隔了没几天,兄妹俩又往中都送酒时,白胡子老爷爷又和他们不期而遇了。妹妹没等白胡子开口,便甜甜地说:“老爷爷,这次俺把车上的酒都给您,求您在沟上给俺建座桥行不行?”老爷爷抚着白胡子笑眯眯地问:“谁让你这样说的?”“俺爹呗!”妹妹笑嘻嘻地答道。“好!”白胡子老爷爷点点头,然后解下酒葫芦递给了妹妹。奇怪,以前往葫芦里灌酒,只几下就灌满了,这一次装了快一篓也不满。兄妹俩又继续装下去,两篓酒光了,酒葫芦也满了。白胡子老爷爷用手一指,那葫芦轻飘飘地就到了他手里。他一边咂嘴弄舌地喝着,一边对兄妹俩说:“回去告诉恁爹,下次再来时,桥就修好了。”

  到了兄妹俩再次送酒,来到泄洪沟前时,一座造型俭朴,结实耐用的小石桥果然横亘在沟上。左右望望,白胡子老爷爷却不见了。

  老史和村里的乡亲们白天来到桥上,看到桥是用石碑建的。下到桥底朝上看,看到张果老几个字,方才明白,张果老喝了人家的酒,自觉理亏,于是用自我庙里的石碑搭建了这座桥。

  关于桥的经典传说篇三

  《京师坊巷志》载:“地安桥,俗称大桥,旧为万宁桥”。始建于元代,在鼓楼与地安门中间。原来是一座木桥,至正二十二年(1285年)改建为单孔石桥,命名为“万宁桥”。又叫“海子桥”,“后门桥”、“地安桥”、“洪济桥”等。2000年2月重修,恢复万宁桥原名。

  万宁桥曾是通惠河的重要枢纽,是积水潭港进出的水路通道。桥西设“澄清上闸”,通过蓄水放闸,使沿京杭运河北上的漕船直抵积水潭码头。当年积水潭水面宽裕,湖中舟楫密集、帆樯蔽日;两岸酒楼茶肆、歌舞升平。“燕京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万宁桥也是京城中重要的交通要道,中轴线穿桥而过,南北延伸。中轴线既是原北京城交通重要枢纽,也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心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15华里,堪称世界城垣建筑历史的经典之作。被梁思成称之为:“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民间亦有“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之说,传说万宁桥下有“北京”二字石刻,时间为元至正年间。这是用文字记载“北京”的最早记录,始于明定都北京之前。

  万宁桥两侧有石质伏状镇水兽四尊。其中桥东北侧那只雕刻简单朴素,在额下刻有“至元四年九月(1267年)的字样,是元代遗物。其他几只为明代所刻。镇水兽长1.77米,宽9.9米,高0.57米,头顶雕刻有一对鹿角,嘴瘪翘鼻,两目圆睁盯着水面,四爪张开抓着花球,浑身披着鳞甲,尾巴卷曲。这种镇水兽的式样在京城之中绝无仅有,堪称一绝。

  万宁桥地理位置显著,是历代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元代是大都城百姓观看浴象的地点,桥畔建有万春园,是举子们庆贺欢宴之地;明清两代由于前海种植大量莲藕,每到夏季,是京城百姓纳凉赏荷的绝佳位置;火德真君庙是皇家祭祀火神的宗教场所,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到清代光绪年间,每到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万宁桥畔的火德真君庙都要举行祭祀火祖诞辰活动。

  万宁桥亦名“澄清桥”或“海子桥”,是历代文人用诗文形式表现最多的桥梁之一。如:“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和“浩荡东风海子桥,马蹄轻蹴软尘飘。一川春水冰初泮,万古西山翠不消”。

  万宁桥北侧为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据《京城古迹考》记载:“庙系贞观时建,元至正六年重修,万历三十三年始增碧瓦。春明梦余录云:后有水亭,可望北湖。今在地安门北。康熙二年,始列祀典,每岁春秋仲月上旬戊日致祭。内神殿二层,阁二层,或遇颓敝,官司修葺,庙貌常新。惟向时水厅遗址,悉为栋宇,隔一缭垣,北湖不可望矣。”

  当你徜徉在万宁桥上,双手抚摩斑驳陆离的桥栏、望柱,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在心中油然升起。从微微拱起桥身中你能感受到古桥博大的胸怀、坚韧的脊梁。向西遥望,晨光中显露出湖水的清澈,景山的亭阁与琼华岛上的白塔交相辉映。“北京就在地安门外、地安门桥下正当中”。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燕王朱棣占领大都城之后,找到刘伯温,问他重建城池应该建在哪里好?刘伯温对徐达元帅说:“凭着你的神力往北射上一箭。箭头指向哪里,就在哪里修城。”于是徐达站在卢沟桥上搭箭拉开弓,朝北方把箭射出。这箭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无影无踪啦。刘伯温下令让士兵循着射箭的方向去找。早说,这箭飞着、飞着,就落在了北苑这个地方。北苑这地方住着几家大财主,唯恐在这里建造城池,这样一来,他们苦心经营的房产、地产将付之东流。几人一商量,就转手把箭射了回去。毕竟这几个财主不是习武之人,气力不大,结果这箭落在了后门桥这个地方。

  刘伯温知道箭应该落的地方,就派人到北苑那地方去找。结果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后来一打听,原来是那八个老财主出的馊主意。

  刘伯温传讯那八个老财主。这下子把那几个老财主吓坏啦。他们跪在刘伯温面前磕头求饶,嘴里还说,只要是刘伯温不在北苑建城,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刘伯温捻着胡须想了一想。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们几个人把修建城池的银两包了吧。”

  八个财主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刘伯温拿着图纸,找来工匠开工。先修西直门,再修安定门,这两个城门还没修好哪,哪几个老财主全都倾家荡产了。

  过去北京城流传着一句话,至今还挂在老人们的口头上。那句话就是“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

  北京城写在哪儿呢?原来在后门桥的下边,立着一根石柱,上面刻有“北京”二字。没到雨季,什刹海水量增多,水位一高,如果把石柱上的“北京”二字淹了,北京城就会发生水灾。这石柱是古代人测量水位的标志,假设什刹海的水接近“北京”二字,朝廷就会组织人力排水。

  还有一种说法是“北京”二字,刻在后门桥的桥洞里。河水上涨时,如果把这2个字淹在水下,北京就有遭遇水灾的危险。故有“水淹北京城”之说。

  至于“火烧潭柘寺”,原来潭柘寺大庙里有一口大铜锅,铜锅地下铸着“潭柘寺”3个大字。和尚们每天烧柴做饭,那火焰自然要烧到铜锅底下的“潭柘寺”。

  老人们说:“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不仅仅是个传说。还有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意思。铜锅底下铸有“潭柘寺”字样,是告诫和尚们小心用火,预防火患。立在后门桥的石柱,则是预防水患意思。

  在清代咸丰时,大臣翁同龢在1860年7月11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记录。“雨复至,殊无情,直谚云: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去年潭柘寺佛殿毁于火,今年恐有水患矣。”


关于桥的经典传说_关于桥的美丽传说相关文章:

1.关于桥的传说故事

2.关于桥的神话故事精选

3.关于桥的神话传说

4.关于桥的神话故事大全

5.带桥的神话故事大全

6.桥的传说故事

【关于桥的经典传说】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关于文昌的民间传说 下一篇:2017有关七夕习俗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