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1]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百家姓周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百家姓周的起源故事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3] [4]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3] [5]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6]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6-7]
有关百家姓张的研究考证
中国的周姓源远流长,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据《通志》记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又据《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就在今天的陕西岐山一带,到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时,终于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后,国都设在镐(陕西西安西)。到懿王时国都又迁往槐里(陕西兴平东南)。[20]
另据《姓源》所载,东周时期,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河南洛阳),他把两个儿子分封到汝河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把守东南门户的防线。其中少子姬烈,被封于下游的汝南,其族人和后代被人们谓之周家,子孙后代都以周为姓。这一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周姓的主要来源。
另据《通志》所载:“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为周氏。”唐玄宗叫李隆基,因“基”与“姬”同音,为避其名讳,先天年间,很多姬姓人被迫改为周姓。到了南北朝时期,也有周姓改为姬姓的。所以,民间有姬、周一家的说法。[21]
【有关百家姓周的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