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题诗劝成祖的故事

更新:11-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民间故事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载体,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和思维模式都包含其中。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解缙题诗劝成祖》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解缙题诗劝成祖》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他显然与皇位无缘,于是,长大成人后,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自己的封地北平(今北京),打算在那儿做个“土皇帝”以了终生。谁承想,风云突变,他的大哥一皇太子朱标还没来得及登上皇位就命归黄泉。没有了嫡长子,那么再选太子时,比起其他同样非嫡非长的兄弟们,朱棣觉得自己还是很有优势的。只是他没想到父亲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多少圣贤书,却非常遵从古制,仍然依照嫡长继承的原则把皇位的继承权直接交给了皇长孙——朱标的儿子朱允坟(即建文帝)。当朱棣得知乳臭未干的侄子竟成了新任皇帝,简直要气得七窍生烟,因此,不多久,他就寻找借口起兵发难,夺取了皇位,做了明成祖。

  坐上皇帝宝座的朱棣当时已有四十二岁,他感觉要让自己辛辛苦苦夺来的江山世世代代的稳固下去,必须尽快确立太子人选。当时,他有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生,按惯例来说,自然应该由身为嫡长子的朱高炽继承皇位,可朱棣很讨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当初他就是受限于此。而且长子肥胖且有脚疾,不像老二朱高煦力气大、武功好、懂军事,在靖难之役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为此,朱棣真是左右为难,如果不立嫡长子这种天生的太子人选,那么后世子孙们立太子的过程和标准会更加麻烦,因为皇子众多,各有优势,选太子用什么标准才能使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呢?

  朱棣想把这个难题抛给大臣们去解决,结果大臣们你_言我一语,也没个定论,兵部尚书金忠认为应该以嫡长子为太子;驸马王宁却建议立朱高煦为太子,理由是朱高煦有战功,能服众。最后,明成祖决定找心腹大臣解缙咨询,解缙学识渊博,为人耿直,不畏权贵,咨询他应该能得到比较中肯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的仁孝,人人皆知,立他为太子一定能使天下百姓信服,陛下千万要早做决断啊!”

  明成祖虽然听得很认真,但心里面还是有所犹豫,这并不是他性格优柔寡断,而是立太子一事确实马虎不得,历朝历代有多少君主因为立错了太子而使得王朝早衰、国破家亡啊!看到明成祖还在思考,解缙突然想起一件事:据说十年前,皇长子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分娩之前,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在梦中见到太祖皇帝朱元璋亲手赐给他一个大圭,上面刻有“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朱棣还在揣测朱元璋賜予他一个象征着权力的大圭到底是什么征兆时,就有人前来报告说长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意识到梦中的情景将来可能要印证在孙子身上,于是一直很宠爱这个活泼机灵的长孙。如果现在提起这个长孙,明成祖说不定会在确立太子的问题上倾向于皇长子。于是又进言道:“陛下不仅要顾虑太子-事,也应该考虑千秋万代之事,皇长子仁孝,皇长孙聪明,陛下也应该为长孙的前途着想啊!”明成祖听解缙说到长孙,脸上的严肃表情当即有了几分松动。

  过了几天,明成祖拿出一幅《彪虎图》,要大臣们题诗作词。解缙一看这幅画画着一只雄虎身边依偎着几只幼虎,神态亲昵可爱。心想何不借机作诗对立太子一事再讽谏一番呢?于是挥笔写道:

  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顾。

  明成祖看完诗,深为诗中所言的父子情所打动,同时暗暗佩服解缙的含蓄和忠诚,最终下定决心,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立长孙朱瞻基为皇太孙。

  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1-2]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善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解缙题诗劝成祖的故事】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优孟以歌声劝诫的故事 下一篇:诸葛亮说服孙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