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是个屠户,靠杀猪卖肉养活全家人。他家里有头大黑母猪,这些年来产了不少崽,阿牛感激它的贡献,舍不得杀,眼看大黑猪年迈,决定等它寿终正寝。
这天晚上阿牛做了个梦,大黑猪对他说:“主人,我已经去见阎王爷了,为报答您的不杀之恩,我在腰间留了块拳头大的红印,您到时把这块肉切下来,只要不动红印,周围的肉割下后会自动再长出来,但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不然就不灵了。”阿牛一惊,立刻醒了。
阿牛到猪圈一看,那头大黑猪果然已经死了。他把猪刮了毛洗干净,发现腰间果真有个红印。阿牛按照嘱咐把带红印的肉割下,从旁边切了一小块,煮给全家人吃了,味道奇香。吃完,他再去看那块肉,果然又变得完好如初。
自从有了这块神奇的猪肉,阿牛便不做屠户了。他家里有瘫痪的老父亲、多病的妻子,他还要照顾小儿子,现在不愁温饱就能照顾家人。但阿牛也没忘了本村的几户穷人,时常会割下些肉给他们送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阿牛的善心很快就惹来了麻烦。这天村里的一个屠户路过一户穷人家,闻到里面飘出肉香,就进去问究竟,穷人只好说肉是阿牛给的,屠户一下子犯了疑:阿牛不做屠户好些日子了,也从没见他上集市买过肉,哪来的肉送给别人呢?
村里的屠户很快聚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也都觉得阿牛有问题:他虽然不杀猪了,但看见别人杀猪都会热心去帮忙,很可能是趁机偷的肉。于是屠户们一起去找阿牛要说法。
阿牛不敢说出猪肉的秘密,但又找不到理由辩解,就被大家拉到了官府。县令姓朱,他询问后也没结果,便叫人去阿牛家搜查,很快,就有人把那块猪肉带了回来。
阿牛见到肉神情大变,不仅立刻承认犯了错,还愿意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去赔偿,恳求朱县令把猪肉还给自己。朱县令惊讶不已,一看那肉上面还有个印记,顿时多了个心眼,下令将猪肉没收,判决阿牛赔偿别的屠户,又将他打了几十大板,赶出官府。
晚上阿牛躺在床上呻吟不已,梦里又见到了那只大黑猪。他吐了一通苦水,大黑猪却安慰他不用懊恼,过两天巡抚大人会来县上视察,到时只需如此。阿牛不知道它是何用意,只得全都记在心中。
话说朱县令将没收的猪肉带回家中,正在仔细打量,从里屋走出来一人,正是他爹朱老太爷。朱老太爷体重足有三百斤,一见到猪肉就两眼放光,见儿子正在疑惑,他说:“把肉煮来尝尝,我就不信有啥稀奇!”说着,他马上叫人割一半煮了,正好从红印中间切开,猪肉也就不再复原。
肉煮好后,朱老太爷一尝,立刻叫绝:“这肉真香!怪不得那家伙舍不得呢。”朱县令尝了也觉得好吃,他脑子一转,有了主意:第二天巡抚大人就会来县里视察,自己正发愁如何讨好他,这块肉来得正是时候!
第二天,朱县令邀请巡抚到家里做客,巡抚刚提起筷子,就闻到肉香扑鼻,吃了两口更是赞叹:“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猪肉,是谁家养的猪?”朱县令只好如实回答,巡抚便让人将阿牛叫了过来。
巡抚问阿牛养猪有什么诀窍,阿牛便按照大黑猪指点的回答:“回大人,本县的猪都养得好,别人家的肉也很香。”巡抚有些不悦:“看来你是不愿透露秘诀啊!”阿牛又说:“大人有所不知,猪是一样养的,只是别人的猪肉到了肉市,都会沾染上污秽,我这块是唯一没被沾染的肉,所以显得奇香无比了。”巡抚听了有些吃惊,决定亲自去肉市了解情况。
巡抚到每家的肉摊上转了一圈,没看出有什么不同,阿牛微微一笑道:“这些猪肉表面上没问题,但是每天都被贪得无厌的目光看过,被肮脏的手摸过,自然就变了味道啊。”巡抚何等聪明,立刻猜到了他的话外之意,便马上召集所有屠户询问。
其实管理肉市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县令的亲爹朱老太爷。老爷子嗜肉如命又闲来无事,每天一早就会来这里晃悠,瞅瞅这摸摸那,看上了谁家的猪肉就会马上取走,带回去给自己和府上的人享用,而且从来不给钱,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所以老百姓私下传言,最好的肉都是先给县令府上预备的。
巡抚一听大怒,立刻下令追查,又查出肉市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县令,他不仅威逼全县屠户都在这里卖肉,还征收高额管理费,更纵容老爷子胡作非为。巡抚马上将朱县令撤职法办,朱老太爷得知后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
整顿好肉市,巡抚又下令杜绝官府人员再参与市场管理,并从外地调来了一个督办。
这天,阿牛刚来到肉市,那个新来的督办示意他过去,悄悄从怀里掏出块猪肉,阿牛一见之下大惊,这块肉上面怎么也有一个红印子?只听督办说:“主人,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大黑猪啊!”
原来当初大黑猪死后,阎王爷惊讶它居然躲过了血光之灾,听它提起主人阿牛的善良及困难后,便赏了他一块割不完的肉。没想到大黑猪和阿牛巧用这块肉,惩治了贪官,还造福了百姓,阎王爷一高兴就让大黑猪提前转世,正好有个督办作恶多端,被勾去了魂儿,就让它借了躯体继续做好事。
接着,督办又从旁边赶出来一只大肥猪,对阿牛说:“再送您头母猪,您继续做老本行,看看眼熟不?”阿牛不明就里,只见那只猪摇摇摆摆地走起来,逗得周围的屠户哈哈大笑:“这不正像朱老太爷走路的样子吗?”
阿牛恍然大悟,大笑着把猪赶回了家,到家一称,正好三百斤。
【一块割不完的肉】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