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势
宦官本是可怜人,王继恩却不觉得自己可怜。尽管不能娶妻生子、为官作宰,但出身贫寒的他本就是因战乱灾害活不下去,才被父母卖到了皇宫。和弃尸荒野的乡邻相比,他已经幸福太多了。一开始,王继恩只想苟活下去。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赵匡胤即位后,不放心把饮食起居交给忠于后周的宦官,便让这些宦官去服侍后周废帝,又亲自挑选了一批年轻的宦官服侍自己。这些人没什么背景,一贯被踩踏,一旦被提拔,无不感激涕零、甘心为他而死。王继恩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宦官家里都穷,因此不识字。王继恩也没念过多少书,跟随赵匡胤后,他才开始学习,并偷偷看大臣的奏折,试图了解朝局。既然有了机会,王继恩就要好好抓住:这辈子既然注定只能做宦官,那么他就要做天下第一的宦官!
王继恩看过大臣的奏折之后,总会把重要的放在上面,让赵匡胤首先浏览。渐渐地,赵匡胤注意到了王继恩,几番交谈之后,发现这个小伙子对军事和政局竟然有着不俗的见解。他很高兴,宫中寂寞,皇帝真正信任的没有几个人,王继恩大概可以算是少有的一个。
一次,赵匡胤从朝堂上归来,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王继恩奉上一杯好茶,轻声询问:“官家有何烦恼?”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说:“人们都说当天子有许多好处,可你看看我容易吗?我早朝时处理错了一件事情,因此闷闷不乐。”王继恩默默听着,没有答话。
赵匡胤是比较公允的,是位能纳谏的贤君,但他偶尔也会任性,只不过任性后也会后悔。此时,他不过是在发牢骚,抱怨皇帝不好当,并非真的要听王继恩的意见。王继恩明白,面对一个发牢骚的君王,愚蠢的人才会附和、讨好。因此,他默默不言,正是明智的选择。
只是,赵匡胤在感叹皇帝难当,在王继恩听来,感受却未必相同。若是有一天,自己也能手握大权,看无数人在自己面前俯首低眉,就算是有烦恼又如何?
懂事的王继恩渐渐获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在北宋平定四方的战争中,他多次作为赵匡胤的代表出现在前线,监督那些手握雄兵的将领们。但赵匡胤虽然派他当监军,却只给他遇事奏报之权,不让他直接干预军事。王继恩自己也很注意分寸,对曹彬、潘美这些大将非常尊重,议事时从来不公开表态。虽然他是钦差,但这些将军来头极大,不是皇帝的义兄弟,就是皇帝的老乡。曹彬、潘美等人对王继恩的低调很是满意,监军不干预军政,就是最大的贡献了。于是,将领们奏报功劳,总少不了王继恩的那一份。王继恩由此一步步升迁为入内都知,成为朝廷最大的宦官。
只是,宦官终究是宦官,就算是没有品级的末流官员也看不起他。不过,机会终于来了。
赵匡胤暴病而亡,事起突然,皇子都不在身边。宋皇后急忙派遣皇帝的近臣王继恩半夜出宫,召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入宫。赵德芳一旦入宫,天亮之后必然登基为帝。接到命令之后,王继恩几番思量,作出决断:不去找赵德芳,而去找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
史书上说,王继恩认为“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赵匡胤确实有过传位给赵光义的想法,毕竟他在世时只有赵光义被封为王,担任开封府尹,而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都不过是地方官职,且一直没有王爵。但毕竟赵匡胤没有明确立弟弟为皇储。而且遭逢突变,深得赵匡胤宠爱的宋皇后召赵德芳入宫,未必不是赵匡胤的遗愿。可惜,赵匡胤号称有识人之明,却没有看穿王继恩低调和顺从之下澎湃的野心。
若是赵德芳即位,赵德芳最感谢的是宋皇后,没有王继恩什么功劳;若是赵光義即位,赵光义自然对王继恩感激涕零,那样,王继恩的风光岁月才有可能到来。
王继恩来到晋王府,将变故如实相告,请晋王即刻随自己入宫。赵光义大吃一惊,借口说要和家人商议,进入房中。皇位历来父死子继,赵光义虽然是皇弟、是默认的皇储,却没有公开宣布,也就没有合法的地位。万一入宫是个骗局,赵光义很可能被擒,十几年来苦心笼络朝臣的心血就要前功尽弃……王继恩看赵光义犹豫不决,就到院中大声说:“王爷快些决断,晚了恐怕皇位就为他人所有了!”赵光义这才和王继恩一起入宫。
那天晚上下着大雪,前路漆黑,王继恩提着灯笼,为赵光义引路。走在冰冷的雪地上,王继恩心跳加速,是生是死,在此一搏了!
在王继恩的引导下,赵光义轻松地进入了皇宫。王继恩担任入内都知多年,许多中下级宦官头目都是他的人马,只要进入了皇宫,那就是王继恩的天下。一行人来到皇帝寝宫前,宋皇后听到外面的脚步声,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大声说:“是晋王到了!”随即,他带着几十个心腹宦官簇拥着赵光义拥入寝宫。宋皇后大惊失色,她在后宫根基较浅,并无子嗣,对赵光义也向来敬畏,毕竟赵匡胤宠爱的花蕊夫人就是被赵光义借口为了国家社稷而一箭射死的。既然赵德芳没有入宫,失去几位皇子的势力,她根本无法和赵光义对抗。聪明的宋皇后立刻说:“官家,我们母子的性命,就交托给官家了。”宋皇后这是在告诉赵光义,自己无意争夺,只求保命。
当晚,赵光义接管皇宫,匆匆即位,是为宋太宗。他很感激王继恩,虽说他多年来苦心经营,可机遇常常稍纵即逝。一旦赵德芳入宫即位,对手必然借新君力量将自己除之而后快。幸好,他赢了。
即位后,他立即委任王继恩为永昌陵使,负责宋太祖的安葬事宜。这个职务一般由宰相、枢密使出任,宦官最多负责监督,宋太宗却直接任命了王继恩,给了他足够的尊崇。修建皇帝陵墓,所用钱粮无数,自然是个美差。王继恩得到了权力,更得到了实惠。
之后,宋太宗又任命王继恩为宫苑使,掌管整个皇宫,遇到重大事情不必再和宰臣商议。王继恩大权独揽,成为皇宫实际的大管家。宋太宗还觉得对他有所亏欠,又让王继恩掌权军械库存,担任河北刺史。自此,王继恩成为两宋宦官中出任朝廷军职的第一人。
此后,王继恩的官越做越大,最后竟然成为统管西南各路兵马、讨伐李顺起义的大元帅。
成都本是天府之国,可成都府历届官僚残暴贪婪,百姓苦不堪言,导致王小波和李顺率众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攻占了成都府,周边郡县百姓纷纷响应。几路人马征讨无效,王继恩主动请命,要求带兵平乱。既然要当官,那就要独当一面,做一方诸侯。
宋太宗任命他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统管川蜀军政。王继恩早年的刻苦学习发挥了功效。他调集各路人马对李顺部队形成合围之势,一番围追堵截之后,顺利地夺回成都府。叛军多次战败,地盘大减。
【野心宦官】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